会议主题:第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水资源的保护与循环利用
会议时间:2014年5月15日(下午)
会议地点:首都大酒店
四位嘉宾发言速记:
孟伟:感谢会议主办方邀请来参加论坛。我发言的题目是“以循环经济发展促进流域水环境保护”。从三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我国的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现状,很多同志都了解,2003年我们国家GDP占全世界GDP也只是4%,但是同时消耗了全世界31%的能源,40%的水泥,27%的钢材,我们的投入产出说明我们的资源利用效率是非常低的。这几年随着循环经济的立法和大量企业的实践,我们国家资源循环利用效益得到了有效的增长,到2012年了GDP占全世界比重达到11%以上,资源消耗相对比例有所下降,占全世界的21%,54%是水泥,45%的钢材。应该讲我们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是约束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很重大的问题,从这组数据里面可以很明确的看出来。
这是我们能源产出率、资源产出率,大家从能源产出率可以看到,每一吨标准煤生产的产值,2010年比2005年有明显的提高,提高了24%,水资源的产出率提高了50%多,应该讲我们的资源利用效率近十年以来增长还是比较明显的,这些数字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包括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了10%以上,都是比较好的数据。
全国工业用水的效率也明显的提高,“十一五”期间我们国家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由178立方米下降到90立方米,提高的数量是很高的。水利部陈司长听了肯定是很高兴的,我们水资源的压力在减轻,当然了水资源消耗量减轻对水环境污染来讲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火电行业水耗由3立方米降低到2.45,也是有效的降低,应该讲我们钢铁行业、纺织行业都是水资源、水质量良好保障一个重要的载体,这方面资源消耗降低肯定是非常有利的。
我们经济增长的很大程度上,国家这些年都比较清楚,我们靠出口拉动,出口拉动我们靠资源消耗,靠我们对环境保护,对环境比较严格的污染支撑我们经济的发展,我们越来越觉得这种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这也是十年以来单位GDP跟美国、日本、法国的一些对比。大家可以看到,我们GDP能耗是这些先进发达国家的2-3倍,COD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一直比较高,近十年仍然在一个增长的状态,二氧化硫也是2001年的1.1倍,这个处理能力是直接有关的,二氧化硫处理率大幅度提高在95%左右,甚至还要高,COD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70%以上,争取十二五末大幅度提高,但是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很大的挑战。
(图)这张片子是比较明显反映出来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2000年作为一个基数,如果想让我们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我们必须把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到4倍以上。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的话,必须提高8倍以上,这是2003年、2004年孙鸿烈院士带领专家组我们一起得到的结果,改善环境、节约资源一个重要的路径,这些年我们也是这样去推动的。
(图)这张片子也说明我们的水环境面临挑战,我们的环境容量是多少呢?我们研究院宏观测算了一下,全国的环境容量承受能力大约是740万吨,但是我们全国第一次污染源调查,调查完的结果,我们实际排放量是3000万吨。我们的氨氮也是这样,我们的环境容量不到30万吨,但是我们实际的排放量是达到了179万吨,都是好几倍的差距。我们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轻资源消耗的同时也减轻环境污染,这都是正确的选择道路。
我们全国的环境污染形势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全国地表水在不同的流域表现不一样,海河流域我们现在是苦于水少,淮河流域苦于水流动不强,太湖有很多水资源量但是负离氧化仍然是中度向轻度转化的过程当中,这是我们水资源的条件。
我们水生态系统由于水污染也受到很大的影响,大家看这个柱状图,浅蓝色的是我们历史上对10个流域正在调查的结果,深蓝色的是我们国家科技专项在执行过程当中对10个流域水生态、水生物的调查结果,大家看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包括东江,过去调查是180个物种,现在只有30几个物种,松花江稍微好一点,过去是98个物种,现在调查仍然有60多个物种。松花江之所以这么好,跟这些年国家搞休养生息也是非常有关系的,当然它的水资源比较大,水环境质量比较好也是直接有关的。
(图)这张图显示我们9个湖泊、水库,从太湖、滇池、巢湖、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再到小浪底水库、三峡水库,到丹江口水库,绿色区域是鄱阳湖和洞庭湖,但是水质状况也是逐年往下。我们在红色区域仍然是以滇池为典型的代表,仍然在红色区域里边是处于重度负离氧化,国务院安排环保部有关部委进行全国湖库生态安全评估的结果。
流域水循环状况跟我们产业城市化和产业布局直接相关,跟布局有关,跟结构有关,跟发展的规模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它的压力去响应环境质量的状况。
(图)这个图可以看出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大家可以看,英国、美国、日本、法国、韩国这些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都非常小,英国第一产业的比重不到1%,韩国在发达国家里面落后一点,它的第一产业是2.5%-2.6%,但是第三产业以后都在70%以上,韩国接近60%,而我们国家在2010年第一产业还是10%,我们重化工产业比较明显,二产业占47%,三产业占43%左右,我们这些年推进城镇化进程,但是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是特别的理想,比城镇化的速度要慢。大家看2020年,我们三产仍然不到50%,那说明我们任重而道远,还要再加大推进的力度。
作为循环经济,企业层面的循环,社区层面的循环和社会层面的循环,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企业我们在建工业园区的时候应该大力构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的基本模式,这方面不管是环保部、工信部、水利部,我们都会大力推进这项工作,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我举一下辽河我们做这方面工作的案例。辽河流域是7个重点流域之一,流域面积21.9万平方公里,它的流域面积4千多万人,人口密度也达到了每平方公里接近2人,GDP在辽宁省是14000多亿,人均GDP达到3.3万元,应该讲在国家是一个比较发达的地区。经济的发达,人口的密集,必然带来水环境的压力,大家可以看,辽宁省它的水环境承载能力是多少呢?是17万吨COD,但是它的实际排放达到92万吨,氨氮的承载能力是4万多,但是实际排放能力7.5万吨,这些年辽宁省明确提出来要率先“退出三河三湖”,这也是有效减少污染源负荷的一个重要措施。它的GDP近5年以来从1.3万亿提高到3万亿,经济是在持续的发展,但是污染物排放量在明显下降,它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做了有效的工作。辽宁省提出“打造中国的莱茵河”,我个人认为离莱茵河确实有一定的距离,我跟戴晓虎教授上周刚刚从莱茵河边上回来,我们看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辽宁省毫无疑问在辽河治理上为我们做出一个典型的典范,我们这条路可以走得通的,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依靠政府的决心,应该是走得通的。
我们在辽河流域重点抓住它的污染负荷,造纸、冶金、石化、制药、印染,这占辽河流域COD的66%,氨氮的82%,解决这些污染负荷就解决了半壁江山以上的污染压力问题,我们通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有效的解决这些行业污染减排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建立示范工程,带动流域污染治理,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我们高度重视面源污染控制,不管是辽宁也好,吉林也好,都是我们粮食主产区的主要产地,我们大力研发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解决它的环境问题,有效的减少它的污染负荷。城市污水处理厂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关注的对象,我们现在不断研讨污水处理厂的提高,它的处理工艺,有同志肯定也听过钱院士的报告,我们现在污水处理厂不光要提高它的处理深度,还一定要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要提高它的循环利用,作为城市再生水的一个重要来源。在辽河流域投资100多亿建设99座污水处理厂,在“十一五”期间污水处理率达到75%,实现每个县都有污水处理厂,有效减少了污染负荷,日处理能力从300多万吨提升到600多万吨。
我们跟辽宁省合作推进水污染控制的时候,我们设计了五个系统,实施四大战略,辽河攻坚战、大辽河歼灭战,大小凌河狙击战,生态总决战,辽宁省政府做出全面的部署,实行三步走的战略,“十一五”主要在水质方面达标,“十二五”要摘帽,“十三五”要实现生态水环境的有效修复,我们有序的往前推进,通过六个方面,包括国土、空间的布局优化,减少污染负荷,修复生态,建立相应的先进制度,这些工作都在有序的推进。
我们在调整空间格局优化方面,我们进行了水生态的功能分区,辽河流域划四级生态功能区,把该保护的保护起来,把该消除的对于环境的压力坚决消除掉。我按照功能区来推进这项事情,这项事情国家重大专项给了有利的支持,辽宁省政府给了极大的配合,我们这方面合作的非常愉快,效果也比较好。上游以水源涵养为主,中游以水质保护为主,下游是作为干流生态保护区和生态修复区,这方面都在有序推进。
我们积极推进按生态功能区修复水生态环境,辽宁省成立辽河保护区管理局,把中心县两边500米作为保护区范围一共600多平方公里,按照主河道、河滨带、河岸进行生态修复,在上、中、下游、干支流做出不同的功能安排,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流域城市空间的布局,辽宁省以沈阳为中心,也是大中城市群集聚的地方,也是重点污染源产生的地方,也是资源消耗的大户,我们重点抓住沈阳、鞍山、辽阳、本溪和抚顺、铁岭这几个重点城市 ,有效推进这些城市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节水、节地、节材、节能。辽阳化工厂一年可以节水四千万吨。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也是根据辽河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我们对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空间,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像沈阳我们建议重点发展机械行业、石化行业、食品、建材行业。抚顺是一个资源枯竭性城市,我们建议重点发展石化、冶金和器械,而弱化它现在的电力和造纸。像本溪我们建议它以冶金、机械、医药、建材为主,弱化它的石化,对每个城市我们都做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也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水资源利用率提高,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下降,工业区优化以后,我们统计了一下“十二五”在辽河水系COD减少13%,在浑河水系减少1.9%,在太子河流域减少接近30%,在大辽河水洗减少47%的COD,到“十三五”还是循序渐进推动。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本溪工业走廊等等这些地区,我们构建生态工业园区。
在生态修复方面,我们积极配合辽河摘帽,我们着力打好三个工程,用三年时间投入200多亿,实现381工程,重点在污染源头的治理,包括工业源、城镇源、农村源,支流综合整治等方面做大量工作,实施相应的生态修复工程,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个人认为这是在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大家有机会可以去了解情况。这是辽宁省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工作,保护区的范围覆盖了14个县,确实在保护区范围内实现了一家管理,而在保护区内实现退耕还河等措施,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水专项我们针对COD、高氨氮进行专门的以后攻关,冶金、化工、纺织、印染等污染行业,我们形成若干关键技术、示范工程,构建了支撑体系,有效缓解了压力,我们大力倡导以源头控制为主,体现清洁生产和控制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建设。
向集成多项减排的关键技术,水环境质量在“十一五”期间初见成效,“十二五”期间明显见成效,以COD为代表的辽河污染问题已经明显的解决了,干支流全部在4类水和4类水以下,优于4类水,它的矛盾现在转入氨氮,十二五到十三五重点攻克辽河流域的氨氮问题,通过循环经济发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依靠法律,辽宁省颁布了《辽河保护条例》,颁布了一系列的地方标准,今年我们4月24号公布的新的《环境保护法》里面都有所体现,辽宁省先行先试在这方面做了很好工作,取得明显效果。环保部、建设部、水利部等八部委的会同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构建流域水生态体系,包括承载力、风险管理、技术管理体系,我们在辽河流域率先示范,包括上下游、干支流、饮用水源地,把它的管理体系有效往前推进,为辽河摘帽奠定了基础。总结了六条经验,其中一条是法治概念的建立,第二条是科学技术的支撑,应该讲这些方面都是非常好的效果,请大家指正,我给大家介绍这些情况,谢谢。
陈明忠: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应邀参加第九届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与各位同行一起围绕水循环的高效、循环、利用、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探讨对策。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水资源司对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水资源工作的会议主办方和各位来宾表示衷心的感谢。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基本的水情。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每年年均取水大概500多亿方,2/3的城市都缺水,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的水资源利用的方式仍然比较粗放,尽管这么多年来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效应都有较大提高,但是我们总体来看还是相对比较粗放,农业、工业用水的效率与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生活用水在节水方面理念和意识滞后。一些流域水资源过渡开放,已经接近或超过他们的承载能力,尤其是北方地区、华北地区已经远远超过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我国水资源需求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持续的增长,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在我们国家不同的地区将长期存在,可以说水资源的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进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的瓶颈和重要的制约因素。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把保障水安全摆在了国家安全的突出位置,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划定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保障国家水安全问题做了重要的讲话,特别强调坚持节水优先的方针,我们要按照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按照习总书记的讲话要求,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全面推进节水社会的建设。
重点我们要抓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我们要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的方针,要树立节水就是开源,节水就是治污,节水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在治水、管水、用水的各个层面贯彻节水优先的思想,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的全过程,在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落实节水优先的措施,在取水、供水、用水、排水及回用的各个环节首先要考虑节水的要求。在水资源的论证,取水口等重要关口严把节水的闸门,努力构建有利于节约用水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要严格三条红线管理。国务院明确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现在一级一级的分到各个省,分到各个市、县。指标体系,一级一级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严格控制用水的总量,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建立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的约束机制,严格控制用水效率,限制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地区发展高耗水的项目,从严核定水域的纳污能力,将污染物的排放量控制在水环境承载能力之内,通过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强化水资源、水环境的刚性约束,倒逼各行业大幅度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第三,要切实加强节水的监管。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些管理条例,水利部也颁布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认证管理办法》等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组织制定一系列高耗水行业、服务业、取用水的定额和主要用水产品的水效国家标准,各个水区也都颁布地方用水的定额,初步建立节水的政策、技术标准体系。今后我们要积极的推行节水政府的绩效考核,强化部门的合作,严格节水的监管。严把水资源认证的关口,将水资源条件作为项目建设以及产业布局、区域和城市发展规划审批的重要的前置关口,对取用水总量已经达到或者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要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强化取用水定额管理,从严核定用水的计划,定期进行考核。新建项目要制定节水的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的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要持续的开展节水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这几年我们和国家质检总局每年开展一次节水产品的抽查,并且发布,严把节水产品的市场准入关口。
第四,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提出来,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起决定性作用,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前提下,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加快推进水价、水资源税费的改革,建立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状况,环境损害成本的水价形成机制,通过水价有效调节水资源的供需,推进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全面总结多年的水权交易实践经验,推进国家水权制度建设,积极培育水市场。按照农业、工业、服务业、生活、生产等用水类型,科学核定并确认取用水户的水资源使用权限和用途,建立用途的管制制度。分区、分类,扩大水权交易的试点范围,在有条件地区大力推动并规范跨区域、跨行业和用水户之间的水权交易,对用水总量达到红线控制指标的地区,新增的项目取用水量必须通过水权转换取得用水的指标,对于已经超过红线控制指标的地区,不仅要严格控制用水量的增加,还要通过水权转换,压减超用的水量,还欠用的债。
要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发挥市场作用的水权交易平台,明确交易规则,维护良性运行的交易秩序,推行用水产品、用水效率标志管理,制定节水产品市场准入标准,禁止生产和销售不符合节水标准的产品,联合有关部门制定节水的优惠政策,建立市场的激励机制,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淘汰落后的耗水量高的用水工艺、技术和设备。
第五,要加快各行业的节水技术改造。水利部推进了大中型灌区蓄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实施东北四省区节水行动,制定公布国家鼓励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目录,鼓励各地大力发展再生水利用,目前火电、钢铁等行业水重复利用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北京市的再生水利用量达到了8亿立方米,占全市总用水量1/5,成为重要的第二水源。今后农业领域还要大力推广管道输水、滴管、喷灌等技术,农业也是节水的大户。工业领域要大力推广循环利用、高效冷却通用的节水工艺和技术,鼓励工业园区实行统一供水,废水集中处理和水资源的梯级优化利用。城镇生活要普及生活节水器具,大力开发利用再生水、还水、矿井水等非常规的水源。
第六,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水利部会同全国节水办,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等有关部门和地方,组织开展了100个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和200个省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建设一批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灌区,节水型机关和节水型教育基地等载体的建设,开展节水综合行等宣传活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今后要更加大力度的营造更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公众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把水情、节水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宣传科学用水、节约用水的生活、生产方式,提高公众节水意识和节水技能,建立公开透明的参与机制,保证公众广泛参与各项节水工作的监督、管理,提升公众的参与能力。特别要请求在座的很多媒体朋友们,多关心我们的水资源,多参与我们节水和水情的宣传教育工作。
各位来宾,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我们共同追求,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面临重大课题,让我们共同努力,关注水、节约水、保护水,实现人水和谐发展,让水资源更好的惠泽民生,造福社会。最后预祝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戴晓虎: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下午好。今天很高兴,感谢组委会。利用这个机会做一个关于新城镇化和我们水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报告,刚刚几位领导和嘉宾对水环境面临的形势做了比较详细的发言。我在他们的基础上,把一些观点再给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
在新城镇化过程当中,水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就是我们中国的水和发达国家的水环境最大差别就在于我们现在的城市水环境很多都不是天然产生的,而是人工实现的水环境,这是第一个观点。第二我们现在目前的水环境从城市里面,从容量来说,和它自身所能够承载的容量是不相匹配的,这一点是我在国外23年的时间,回来以后看到的一个很切身的体会,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水环境治理,特别是在新城镇化的过程当中,这个可能是一个比较关注的问题。比如欧洲、德国这些水系都是天然而成,而我们这里很多水是不流通的,然后两边又是高楼大厦,所以导致了我们的水环境的压力很大。
前面几位领导都提到,我们国家的水资源来说,一个是我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13个国家之一,二个是我们水资源的总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的1/4。我们的GDP占全球世界总量的第二,但是我们水资源的消耗量是很大的,我们现在可利用的水资源大概在9000亿立方左右,但是我们现在目前用掉了已经是6300亿,所以我们现在国家定的政策,所谓的水的红线是在7000亿,也就是我们现在目前已经接近了80%的水平。从GDP的消耗来说我们现在的水量,从总的水量在60%-90%,但是整体GDP水平大概在100多左右,这跟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是很大的。三个是我们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刚刚讲水源的短缺,那么在水质方面我们目前的污染还是相当严重,前面几位领导也提到三类水也好、四类水也好,但是这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为什么?我们讲的三类、四类是指里面的化学污染物,但是在发达国家已经完全走到了生物的多样性,所以这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我们现在还在讲控污阶段,讲化学物质在水体里面含量多少。我们也有城市病,现在城市的洪涝问题也很严重。
总体来说,我们现在水源的短缺,水质的污染,再加上我们的城市比较庞大,这构成了我们目前水资源的一个形势,我们讲的形势十分严峻。在这个基础上,国家当然也有一系列的措施,这里我只是罗列了一下,包括我们提到7000亿的指标,我们总共可支配水量是9500亿,我们提出了7000亿的标准,但是我们现在已经用掉了6300亿,所以我们到2020年或者2030年,我们的生活水平要翻一番的话,那就必须依靠循环经济,也就是我们没有再富裕的水量来支撑现有工业体量的发展。包括我们在整个市政方面,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对污水处理做了大量的工作。
要实现在我们国家又要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水的资源又是有限,水质又受到一定污染,大部分人就喜欢居住在大型的城市里,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现状和我们的目标就存在很大的差距,或者很大的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话,我们自己个人认为,第一是要调整经济产业结构,这个大家都能理解,比如我一直说我们在嘉兴、南湖光养个猪,可以从南湖排到天安门广场再排回去,但是一个猪的环境容量包括水污染相当于一个人,这么多的环境容量在那里,当然它旁边的水系,包括水体很难实现它的循环发展。第二是清洁生产,就是工业的循环利用。第三是节约用水,节约用水我这里想提一句,德国的水价现在是50块人民币一吨水,从实际购买力,去掉外汇比例跟中国应该差不多,我们现在的水价是2-3块钱,所以我自己个人认为水价也是一个很好的指标,东德统一的时候水价一提上去,每个人用水量从300多一下下降到100多,所以经济杠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然还有非常规水,包括雨水的开发。
我们在解决水问题的时候,第一肯定是要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第二也不要单独的就水论水,包括固废,包括垃圾,包括污泥,这些如果在循环经济当中不处理好的话,都会对水环境造成影响。所以我们讲新城镇情况下,能量流一个总体的考虑,包括孟院长也讲到以流域的角度来考虑。
这里举一个简单例子,西方国家九十年代提出来的,但是我们目前市政系统是英国当时工业革命时候提出来的,把水全部收集以后拉出去处理,那么现在新一代的处理设施,应该是在住宅区的就近一种分散式的,而且是资源回收的处理体系。所以我们提出了有灰水,就是洗澡水,有黑水就是厕所水,还有黄水的概念,但是这一块概念提出来以后,在全球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实施,因为在西方国家它的市政系统已经过去了,所以这个概念引入到我们中国,中国在水源分离这一块做大量的工作。
再一个是水的再生利用,这一点在北京做的不错,这是值得关注的,现在在新加坡和其他一些国家提出了新的概念,污水厂最后能处理到让人喝,技术上是可以的,但是现在还有一些健康的风险,当然这是不是未来的趋势很难说,因为这在社会学的角度,自己家庭排出来的水,处理完了再喝,但是至少污水的回用应该是一个发展的趋势。
我个人觉得还有技术的发展,我们目前来说还是用一些传统的技术,技术发展也是创新,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概念。包括我们现在的洪涝,这是一个典型的城市病,在未来新城镇的发展和开发过程中,对整个城市的洪涝,包括它的一些先进理念,应该要利用在这当中去,否则这个问题也很难得到合理的结果。
今天孟院提到德国的莱茵河,德国莱茵河承载世界上最大的四大化工厂,但是它的治理成功经验,第一是流域的概念,第二是它的城市不是像我们这样高度集中、高度集成,而是相对来说分散的,使得居住的区域跟它的水环境容量比较匹配,所以才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水的环境,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最后我想讲,我们要保护地球,要保护水资源,实现水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我觉得循环经济很重要,尽管循环经济大家都明白,但是如何使一些政策、措施、技术最后能落地,这是我们未来所要关注的。谢谢大家。
王建华:很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实际上我们国家现在水资源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刚刚在演讲的过程当中也提到了,我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几方面,一是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我们每年缺水量是500亿立方米,其中400亿立方米是农业缺水,每年因为干旱缺水导致农业减产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有100亿立方米是工业和生活缺水问题,这是一个方面。二是水环境污染问题,我个人认为水环境污染和水生态退化的事情,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最突出的水的问题,我们用一组公开的数据,现在全国水供需达标率不到一半,47.4%左右,这是一半以上的水,所谓水功能区就是我们根据取水,水体所担负的责任或者说我们定义它的功能,实际上有一半以上没有达到它的功能所需要的水质标准,这是第二个比较大的事情。三是相应带来一些生态环境的问题,特别是水生态,刚刚戴院长也讲到了,我们现在还是停留在我们国家目前的阶段,最主要还是化学物质防控的问题,实际上在我们国家湿地问题、江河湖泊也是非常突出的。四是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问题,供水工程网络系统出现相应的一些问题,应该来说我们国家水的问题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
戴晓虎:谢谢。王所长,现在在我们国家从解决方案来说也有一种观点就是调水,您对调水怎么看?
王建华:这个问题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但我非常愿意解释一下。我原来写过一篇文章就是关于调水和节水的问题,假如说把一个地区比如一个人的话,实际上调水是一种输血的功能,而节水是自己锻炼的功能。如果对于一个病入膏肓的人,说你赶紧加强锻炼,让你的身体恢复起来,这个已经不现实了。但是从长远来说,对一个人来说,他如果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还是要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锻炼。
所以节水,刚才也提到习总书记对水利系统,对国家水安全第一条就是节水优先,节水是解决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对根本的道路。但是对于南水北调,华北地区这一片土地来说,目前我们这个地区,像天津市,说日本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达到18,实际上天津市已经低于10了,包括北京的用水效率还是相对比较高的,而且目前我们治理华北地区所有的河流有河皆干,下面地下数又有1400亿到2000亿的亏空量,这个地方完全通过节水来迅速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觉得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难的。所以从我个人的角度,通过一个南水北调来缓解,给我们一个调整期,来逐步实现我们这个区域的一个水平衡的状态,但是最终解决各个地区水的问题,最核心的、最根本的途径是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