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2014能源论坛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高峰会实录
2014年05月16日    来源:科博会官网(www.chitec.cn)

第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中国能源战略论坛

2014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高峰会

 

时间:2014514

地点:京西宾馆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我是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长李怀奇,我谨代表论坛的组委会向今天前来参加“第十七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论坛--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高峰会”的各位来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今天与会的九位嘉宾,他们分别是: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先生;中石油信息管理部总经理刘希俭先生;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云计算专家侯文平先生;中石化集团信息管理部副主任齐学松先生;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副总裁邓卫松先生;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全球石油石化行业总经理John  Brantie先生;中海油总公司信息化部综合处处长陈溯先生;戴尔中国有限公司高级架构师李炫辉先生;中石油股份公司炼化板块副总工程师邢颖春先生。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创新驱动,突出效益”,今天发言的各位嘉宾和专家将围绕这一主题就石油石化产业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面对大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的严峻的挑战。我相信,今天的高峰会将集大家的聪明才智为中国石油石化产业新型工业化走健康有序持续发展之路大家将畅所欲言、建言献策,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今天上午会议共有两项,第一项,聆听八位嘉宾的发言;第二项,与会的全体女士和先生将与安全生产方面的专家互动,进行讨论。

    下面,进行会议第一项议程,首先,请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先生做“加快推进国家能源安全信息化工程建设”的主题报告,大家欢迎!

   

    宁家骏: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在阳光明媚的春天,来到这样一个高峰论坛,让我就关于能源安全信息化工作做一个简要介绍,我感到非常荣幸。坦率地说,跟在座的各位化工领域专家比我是门外汉,说的很多内容不一定妥当,请大家指正,我介绍三方面内容:一、能源安全保障信息化工程立项背景。二、能源安全保障信息化工作纳入了国家规划。三、明确目标科学计划稳步推进。

    20世纪有两件大事影响着人类文明发展历程,改革开放以后加快了这个进程,另一个是1948年美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发明,标志着当代的信息革命的开始,今年是接入互联网20周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信息化是覆盖全局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要促进“四化”同步发展这样一个重要的战略,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信息化,其中明确提出加快信息化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客观需要,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北征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在当前特别是我们面临的日益严峻的资源包括能源和环境压力下,怎么样通过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能源领域一直是我们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的内容,这些年来,能源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做的非常好,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把能源安全保障信息化工作作为国家即将建设的一个重要工程。大家都知道,近些年来,从党的十六大以来,由于经济社会高速的发展,各个领域的信息化也进入了全方位、高效、深层次发展阶段,我们的电力、石化领域的信息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包括像国家电网、石油石化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应该说从规模、从技术的先进性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的设备,去年,国家专门对国家电网工程做过鉴定,一致认为我们现在电网的信息化建设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现在世界还是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从政情来说,忧患意识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其中,能源安全保障应该说已经成为我们当前一个巨大的隐患,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党和政府一直在考虑一系列重大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有两个问题和能源有关系,第一,以资源和能源的高消耗为前提的高速发展出河可持续?第二,我们对环境高污染的恶性后果如何消除?党和国家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今年227号揭开了中国信息化新篇章,这一天是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宣告成立的日子,这是继三中全会以来、继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之后中央在现有架构外新设立第三个超级的机构,应该说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也是空前绝后的,不可能由国家党、军队最高领导出任领导小组组长,这样一个高规格、立意远的组织架构为我们今后迈向网络强国迈出了非常坚实的一步。

    前面我也讲过了,今年是互联网发展20周年,我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网民大国,我们面对着信息化大潮,必须得高度的重视。所以,这个小组的成立表明了中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国家战略迈出了重要一步,也标志着我们拥有6亿多网民的网络大国加速向网络强国迈进。正是在这个会上,习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领导小组成立的意义至关重要,第一个信号是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更强有力的领导,第二,网络安全备受关注,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也成为我们进一步要坚持的基本方略。第三,适应信息技术不断进步、信息化日益深化的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国际竞争环境在快速发展,我们对信息化必须有更高的认识,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这是党中央提出的一个最高的论断。同时,第二革新号是我们要确定一个国家的基本的信息化战略目标,要建设网络强国,包括具体的描述,包括网络基础设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

    我们研究认为,在过去30多年快速发展中间,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再往后看,我们的石头在哪里?我们觉得就是全面建设信息社会,不仅要摸石头,而且要选准路径,少走弯路,所以,必须制定规划和做好顶层设计,今年的两会也为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定下了基本的基调,国务院在去年文件中明确了促进消费的工作,正因为面对这样一个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新的机遇,可以说为我们建设能源安全保障的信息化工程抒写了非常大的背景。在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将主要依靠新的三架马车,过去指的是投资、出口和消费,现在更加强调消费、投资和新的区域经济,包括要通过新型城镇化、通过拉动消费包括拉动信息消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中之重,大家知道,中国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工业化进入了后期阶段,城市化进入了中期加速阶段,我们必须看到能源资源环境的约束强化,我们的发展受到了更多制约,必须把能源安全作为战略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短期内我们的增长还会依赖资源、能源的投入,而且未来资源环境消耗的程度还要保持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在全球资源能级供偏偏紧和环境约束强化的背景下,保持快速的发展业面临着挑战,包括能源安全,能源短缺、能源依赖是中国未来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面对日益突出的能源供需矛盾和国际能源的变化,像乌克兰的剧变,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这是我们树立新的能源安全观必须坚持的长期战略,怎么样做呢?以信息化手段支撑能源安全保障的精准管控和科学决策,保障安全是我们能源发展的核心目标,能源安全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实现稳定、可靠、经济和清洁的能源供给,关键要解决好资源问题、配置问题、效率问题和环保问题,大家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涉及能源领域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源安全保障有望得到信息支撑的前景十分广阔,构建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离不开信息化和当前大家熟知的大数据的支持,我们一定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大力开发利用能源领域的信息资源为重点,以建立精准的模型为方向,助力能源发展方式的新变革,通过信息服务促进国家能源安全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从发展趋势上,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以大数据开发利用为核心,信息化可以为构建能源安全保障体系作出贡献。

    为此,大家知道,在今年国家能源局十大任务中间已经把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信息化工程作为该局的十大任务之一,其中明确提出要做好今年的能源工作,推动能源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打造中国能源的升级版,就要做好能源安全保障的信息化工程,加强能源统计监测和预警,加强能源行业统计能力建设,同时,要完善能源统计监测预警机制,加快推进全国能源统一监测信息系统的建设,启动实施国家能源安全保障信息化工程。所以,以信息化的手段来支撑能源的安全保障,它的目标就是要通过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对油气电煤等能源供需价格走势、国际市场发展变化以及重点企业财务状况的监测预测和预警能力,为提高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提供信息的支持。所以,按照构建安全稳定经济和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的要求,通过建设这样一个工程,要覆盖能源资源、能源生产、运输、储备、库存、价格、进出口、消费等各个环节,建设能源产业的监测预警与监督管理信息系统,为国家能源生产结构的调整、合理布局、制定能源定价策略和重大能源战略规划等宏观决策提供信息支撑。正因为这样,在国务院批复的“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工程建设规划里包括了这样一个重大工程,这个规划里提出了基本的思路,要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建设效果,其中明确提出要面对当前我们信息共享还不能够完全实现、业务协同亟待提高,同时要做好面向重大应用领域的重要信息系统,规划基本思路强调了建设效果,第一个转变就是注重业务流程的电子化、提高办公效率转向更加注重支撑部门履行职能、提高效率,从各自为政、相互封闭的建设方式转向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共享和资源共享,从粗放式、离散化的、碎片化的建设模式转向集约化、整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这样的工程,明确就是要解决重大的问题,提升信息能力,构建整体系统,规划突出了三个重点,其中之一就是维护经济和社会安全,其中能源安全就是一项重要内容,把能源安全保障作为维护经济社会安全的首要的重点工程。这是“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体系构架,能源安全是新建15个重要信息系统之一。

    这样一个工程的目标就是提高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了两个子系统,第一,能源监测预警与监督管理系统,包括要覆盖能源资源生产、运输、储备、库存、价格、进出口、消费各个环节,提高对油气电能源能源供需、价格走向、国际市场变化以及重点能源企业财务状况的监测和预警;第二,能源宏观决策系统,重点建设支持国内能源生产结构调整、合理布局、确定能源定价策略、制定重大能源战略和规划的宏观决策信息系统。除了这两个大系统之外,要建立一个能源领域的共享信息库,支撑我们对能源供需、价格走势、国际市场和重点企业财务状况的监测、预警和决策能力,支持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安全、稳定的发展,支持整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工程由国家能源局承担建设,需要的信息来源,除了来自有关能源生产企业直接上报国家能源局的信息之外,还要经过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依托宏观经济管理业务系统共享查询分析平台,从其他部门包括国土资源部、商务部、安监总局、工信部、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统筹建设有关能源信息的共享系统,每个部门都要结合自己的职能,围绕上述任务提出目标和建设任务。为什么这个项目由国家能源局牵头组织建设呢?按照国家能源局“三定方案”,按照新组建的国家能源局,他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要做好能源安全保障的规划、政策的制定、战略的制定,要强化能源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的拟定及组织实施,加强能源预测、预警,提高国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所以,国家能源局牵头建设这样一个系统,是国家能源局履职的需要。前期,我们和有关的部门、专家对这个系统的顶层做了大致的设计,这里不展开说了。同时,也对涉及能源保障信息系统的主要指标做了设计,包括能源安全指数,包括了足量指数、持续指数、经济指数和清洁指数,这个工程要达到的目标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点:能源安全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要从生产和消费重要环节进行厘清,目前,我国能源安全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能源的供需矛盾不断加大、能源产品的价格形成及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能源的生态及环保压力目前还在加大,所以,希望这个工程能够助力,并不是通过信息化帮助我们有关的部门和企业能够提高能源生产和供应能力,助力解决能源资源储备持续供应压力较大的问题,以及能源产品的价格形成及市场机制的问题和能源生态环保压力交织现象严峻的问题。能源安全主要环节和在这个项目里要解决的目标,安全刚才提出的几个问题,分析了问题的症结和根源,提出了监测的目标,提出了对策目标,工程建设以后,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是提升对能源产业体系的整体监测水平,更加及时地掌握国家区域和重点行业企业能源供需主要环节的状态;二是支持建立能源安全保障跨部门的协同的工作机制,特别是信息机制,强调了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三是强化对业务能源政策实施情况的有效跟踪和评估;四是加强了消费侧的信息管理,实现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的有效监测,支持实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五是动态跟踪分析能源生产和消费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影响和压力,支持资源环境保护和雾霾治理;六是完善能源局自己的电子政务功能,我们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包括科学组织、工程建设、落实资金、加强工程全过程管理、推进工程管理创新,目前有很大创新,将来能源信息的采集更多的采用数据联邦制,通过市场方式,特别是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信息要更加开放,要更多的学习国外经验,建好我们的能源信息系统,包括国家能源局还和新华社有关部门正在加强合作,同时,要做好工程的安全保密和公车建设中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目前,国家能源局工程的需求分析已经通过了专家评审,项目的代可研报告正在起草之中,而且开始进行正式招标,估计最近应该完成项目代可研工作,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在能源局和相关部门的共同组织和配合下,依靠我们国家特别是国字头的企业我们一定能够把工程建设好,为保障我们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新的更大的构陷。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李怀奇先生!

 

下面,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云计算专家侯文平先生做“IT创新助力油气行业信息发展”的报告,大家欢迎!

   

    侯文平: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行业内的同仁: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今天上午能有机会跟大家汇报华为公司在IT领域的创新以及利用IT技术助力油气行业发展这样一个主题。

    油气行业信息化程度非常高,从开始的油气采集到炼化到传输以及企业内控,IT系统逐年在递增,数据中心也是从一间间小的机房慢慢拓展成为全国性的、区域性的油田区域总部数据中心、分部数据中心机制,数据中心不断扩张,助力了我们业务的发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另外一个层面,也带来了一些非常实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三方面理解:第一,随着业务的发展,随着业务的上线,我们的设施不断的在增多,设施增多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了另外一面,服务器CPU利用率相对而言比较低,同时,存储需求又非常非常旺盛,我们总是报怨不够,这是第一个显著问题。第二个问题,资源利用率和场所建设过程当中场所的分散导致的物理上的管控问题,2000年云计算体系建立起来以后,云计算逐渐引入到IT建设当中,通过云计算方式,把资源层拉长水平,第一个挑战是什么呢?原来是纵向规划,现在水平式的规划,现在有集约的规划、统一的规划,以及要考虑设备的统一、设备的异构兼容等等问题;第二,资源池建好以后,如何把对应的IT资源交付给最需要使用这些资源的机构、单位,让他做更必要的业务处理;第三,从数据中心来讲,云计算简化了我们在资源交付上的问题,但是,云计算是一种更复杂的IT架构,如何把更复杂的IT架构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流程化,解放人的生产力,这是我们面临的几个问题。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数据中心呢?如果从这样几个纬度来说的话,第一,我们能不能提供相对自由的东西,我们的业务如果需要IT资源,我们可以通过弹性的交付快速地把资源交付给它,同时,根据业务的发展,对资源使用是弹性的;第二,有关时间问题,数据中心的状态数据,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向前滚、先回滚道不同状态,自由回馈,资源不够时候,可以无缝扩展;第三,空间,指的是物理的间隔,企业需要的数据中心应该有这三个特征。

    什么是这样的数据中心呢?一个开放的、灵活的服务型的数据中心可能是我们大家需要的数据中心,我们可以看看数据中心的演变历程,20年前,从大型机时代变到小型机时代,再到微机X86时代,再到云计算时代,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在演变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2000年左右虚拟化引入到数据中心建设基础架构中,通过虚拟化,把所需要的IT基础设施、存储资源、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做了弹性化处理和弹性化交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和数据中心建设过程是匹配的,通过虚拟化,可以把开放的、分散的资源集约起来,并且通过服务方式跟各种各样服务单位共同使用,通过云服务方式实现资源整合。未来数据中心本身就是一种服务,超出我们以往对云计算的理解,IAASPAASSAAS这样的理解,数据中心本身就是一种服务,未来做基础架构时候,可能基础架构是平行的一组,在基础架构上可以衍生住各种各样不同规格、不同属性的虚拟的数据中心,交付给下面各个二级单位、三级单位,供他们使用。交付过程是采用云计算交付,是弹性的、快速的,开放、灵活的方式。

    我们看两个非常非常具体的案例,一个是腾讯的微信,腾讯微信这样一个很朴素的小平台,一个移动应用,对IT需求是折跟头的,呈非常陡直的曲线上升,如果不经过云计算这样的处理来提供,IT基础设施是不可想象的。第二个案例,华为是全球化公司,在全球化拓展过程当中,有140多个国家有办事处,1400多间办公室,如何把这么多散布在全国的业务聚拢起来,对华为也是N年的收敛过程,到目前为止,已经收敛成为深圳、东莞两家主数据中心、南京灾备数据中心,国内和国际上有九个区域中心以及140多个子中心,在统一管控平台下,在管控平台下,资源来回调用,形成全球收敛的N个数据中心组成的分层的数据中心架构。通过这两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概念,IT需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弹性交付。云计算架构的有效使用,是解决资源弹性和敏捷交付的必要手段,实现企业充分的信息共享,实现信息的高度分享。

    怎么能到这一步呢?有序的演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这样几大阶段,我们总结了四大阶段:第一,大整合阶段,就像场地整合、基础设施整合;第二,IT资源整合,通过统一的硬件资源池,通过标准化的数据库中间件,把IAASPAAS层尽量归一化;第三,应用整合,通过应用整合,提供统一的框架和以总线为扩展模型的IT架构,用标准化,流程化尽量解决IT的差异化;第四,争取靠近共享的数据中心,以数据为中心的业务驱动数据中心,未来数据中心都是虚拟的,从服务角度讲,尽量靠一线,实现前后呼应的IT架构。如果要做到这步,坦率地讲,还需要三个基础技术的支撑,云计算实现的目标就是以数据为中心,数据是企业的生命线,如何能够以数据作为中心呢?当需要的时候,我们把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蜂拥而上,围绕数据进行操作,云的弹性交付,从基础的技术能力、计算能力、弹性的存储能力来解决这一问题,云架构的实现需要IT基础设施。

    向云数据中心迁移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西班牙电信数据中心有85个,我们把85个集约成7个,形成云数据中心架构。总体而言,采用三个思路:第一,软件、硬件架构,分层架构,设施层、平台层、应用层,数据中心进行管理。第二,统一资源管理,实现统一管理和统一的资源调度,让资源可以在多个数据中心之间漂移;第三,点对点,这是他们的业务特性,在这样的架构里,打破了原有的垂直架构,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通过云计算资源共享的方式,让CPU利用率、让存储利用率有效得到提升;有些时候分散是没有办法的,怎么办呢?通过统一的多数据中心管理,把多数据中心集约化,形成互备体系,类似于“两地、三中心”这样的设计。特点,总结起来八个字:物理分散,逻辑统一,通过有效统一的管控平台,把分布的7数据中心规范起来,逻辑上统一,资源在7个数据中心之间可以互相漂移。四个关键技术特性:虚拟数据中心架构、融合架构、SDN网络、主动化职能化管理。第一,虚拟数据中心,对西班牙电信而言,向下级单位提供服务时候是虚拟的数据中心,虚拟数据中心具有数据中心所有的逻辑属性,比如有数据中心的管理员、用户、状态监控和运维,解决了西班牙电信的客户以及他自己的IT支撑;第二,以融合架构为IT基础设施;第三,以SDN网络实现业务驱动下的自动化;第四,以主动化智能化管理来约束资源的使用。西班牙电信未来会是什么样呢?今年3月份,在巴塞罗那联合发布了新架构,联合架构有以下特征:第一,VDC,交付的资源以虚拟数据中心为基本单位,当然,不排除原来的服务;第二,支持就近接入,大集中和网络延时这是一个矛盾,通过就近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第三,源复用,云计算导致硬件资源、软件需求结偶;第四,业务双活,采用Aa结构;第五,混合泳,多云模式。

    IT创新如何,能够助力油气行业的发展呢?一个是云管协同,采用云计算这种基础技术架构解决资源的集约、分布、管理问题,通过高效、高速的大带宽网络实现各个节点之间的互通,云管协同,创造未来中石油、中石化、海油共享的数据模式。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侯文平!下面,请中国石化集团信息系统管理部副主任齐学忠先生做“两化深度融合的思考与实践”的报告,大家欢迎!

   

    齐学忠: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

    感谢组委会给中国石化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对于整个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情况,我不展开讲了,总体来看,发展非常迅速,但是有一点需要跟各位做个说明,中国石化是国内第一大炼油企业,但是,中国石化自己供应的原油占不到自己本身的30%,相当于70%的原油资源靠国外进口,包括来自中石化、中海油。乙烯的发展也很快,中石化作为老大哥单位,希俭对他们的信息化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中石油很多方面走在了中石化前面,很多方面我们也在向他们学习。

    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怎么样利用信息技术使得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不断提升,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特别是新技术在不断涌现,包括云计算技术,正像华为专家刚才讲到的,我们理解,云计算推动计算资源的集中优化和低成本高效利用,这可能是最关键的。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注入像沃尔玛这样的零售企业的固有成本大幅度下降,沃尔玛物流成本本身就很低,利用物联网技术之后,成本继续下去。下一代移动通讯使基于互联网的零售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基于互联网的零售业发展非常迅速,京东这家企业在某种意义上创造了奇迹,包括阿里巴巴。智能化使很多国际大型石油公司在优化供应链环节节能降耗、提高产能,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非常非常好的效益。把数据被称为新的财富源泉,大家对这点都有共识。

    中国石化的有关情况,刚才刘总讲了,中石化和中石油是中国两大公司,包括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都有很大相同业务,特别是中石化和中石油,1998年重组以后,成为两个完全对等的公司,只是按照区域划分,东北、西北和西南区域所有的油田企业、炼油企业、销售企业都是中石油,东南和南方区域所有企业都是中石化,海上石油由中海油全部经营。我个人感觉,中石化从1983年成立到今年是31年,这个企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走过了这样一条道路,一是集团化,二是集约化,三是规范化,四是精细化,五是国际化,现在正在往全球化方向走,在这个过程当中,信息化始终贯彻始终。

    信息化情况,从2000年开始,重组以后,中石化信息化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2000年以前,中石化所有企业信息化是自主选择软件、自主选择供应商、自己实施,2000年以后,全部统一组织实施,三的平台基本形成,一个以ERP为核心的经营管理平台,从股份到集团全部应用;以生产执行系统为核心的生产经营应用平台已经建成,炼化企业全部运行;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平台也已经建成,建立健全了信息化推进体系,同时,形成了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在中石化,从上到下都认为这件事非常重要,非做不可,而且非做好不可,这种共识已经形成。在国资委经过的几次信息化审评中,中石化信息化都在A级企业的前几位,有些示范工程也在央企进行推广。

    信息化整体框架图,ERP系统是主体系统,其中,围绕ERP系统我们还进行了其它系统的辅助开发,我点三个系统,物资采购系统,被国资委列为中央企业典型的管理应用,在这个过程当中,重点关注了集中采购过程当中的供应商管理,作为一个大型企业,每年的采购金额都在千亿元以上,过去企业最大问题就是对供应商没有很好的管理,供应商资源在所有采购人员手中,谁跟我关系好我就采购谁的,建立信息化系统之后,凡是需要集中采购的物资,供应商一定要统一纳入供应商管理系统,要进行严格的考核和管理,考核不合格的供应商,进入不了体系,这件事情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堵塞了很多漏洞。中石化上千亿采购中,有90%是集中的,比如煤炭、钢材、工程建设当中的重要物资全部集中采购,各位也应该能理解,集中采购的优势是把各个企业准备分散采购的物资集中到总部统一针对供应商谈价,一百吨的采购和几十万吨的采购甚至上千万吨采购的价格一定是不一样的,借助这点,中石化节省的物资采购费用相当可观。第二,资金集中管理系统,我把所有企业每天形成的现金全部统一汇入中石化总部资金池,这件事情的意义在什么地方?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向银行贷款,有企业需要贷款,同时,也有企业有闲散的资金需要存放,过去,企业资金是不流通的,把所有资金集中到总部以后,集团财务部和股份财务部领导得到企业资金申请以后,在资金池统一下拨,就这一项,中石化每年节省的财务费用几十亿,一开始推动起来很难,每个企业都想自己和银行建立关系,中石化是唯一一家在中国银行设立了总分帐户的企业,帐户开在银行,但是所有的资金都进入中石化的帐户。重点业务监控,在基础信息系统建成之后,总部建立重点业务监控系统,主要针对采购、销售、工程,这个系统的意义在于总部能够看到每一笔合同和谁签订的、什么金额都能看到,如果发现同一个物资的价格差异很大,这时候就需要企业进行查询,为什么那个企业花100元而你花了150元,在企业经营者头上悬了一把剑,不要做不应该做的事。化工物流系统,化工销售是ERP系统进入第6年之后进行了集中销售管理,以前化工产品销售都是在各个企业,ERP系统建成以后进行集中销售,经过五、六年的建设,现在的化工物流达到什么水平呢?所有仅承担物流的供应商都纳入总部统一管理,由GPS了解所有车辆运转情况,中石化铁路上运行的所有车辆已经和铁道部实现联网,总部能够看到我的车辆在什么位置,所有运输资源得到了优化利用。

    像浙江石油,每年销售量在一千万吨以上,过去,这家企业作为省土企业时候,几乎不盈利,经常亏损,现在这个企业到什么程度呢?除了ERP系统之外,没有任何一个系统在运转,所有业务都在系统当中能够看到,如果某一个业务员有一批钱需要收,在一周左右时候会通过信息告诉你,如果离收款时间还有两条还没有收到,这个信息会反馈到上级主管,经过系统运行,一千多亿销售额的大企业没有一笔欠款,对于销售企业来讲,它的价值大。

    ERP下一步的工作,现在正在进行大集中,刚才,刘备总统也讲多了,中石油比我们先走一步的是大集中,他们已经做到了,我们正在做这件事。ERP作为企业核心系统,大集中不是为了把一些机器集到一起,也不是为了把业务流程合在一起,而是把十几年企业经过运行当中好的做法、有特点的做法进行全面梳理,按照板块进行流程的再梳理和再优化。跟各位分享一个体系,很早以前企业中就有流程,就像社会存在就有路是一样的,有了这么多路,为什么还要天天修路呢,前些年从北京开车到天津,估计三天能到,现在是什么情况,包括以前的铁路,现在为什么建高铁,流程可以比作为道路,大集中的过程就是要好好修路,使流程畅通,把该去除的环节去掉,使企业在高效状态下运转,这样企业的管控水平才能有所提升。高铁为什么快?因为上了之后之后没有任何障碍,城市里的汽车为什么开不到100脉,因为有很多规则,有红绿灯,有左转、右转,高速公路为什么能开到100脉,因为规则都进入了系统,建信息系统的目的就是尽量把例外排除掉,前段时期,我们对沃尔玛做过分析和研究,之所以能把其他零售业打倒,他的流程非常值得研究。

    对于智能工厂,我们用一多年时间在原来信息化基础上考虑进行“两化”融合,我个人理解,“两化”融合就是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如果信息化不能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信息化的价值没法体现。企业现在存在什么问题?比如管理不规范的事,比如管控不到位的事,另外,管理效率不高的事,管理可视化不够的问题,还有管理不精细的事,曾经到台塑学习过,当王永庆讲过一句话,他说:“一个企业自建立那天起就会总有一天它会死亡,但是如果这个企业死在别的企业后边,你就有可能永远存在下去。”企业怎么才能不死?实际上很多管理因素都隐含在企业日常运行当中,只是我们没有注意到,借助于信息化过程,如果把这些问题一项一项解决了,企业能力一定能够提升,企业竞争水平也一定能够提高,国外很多公司对中国企业的管理不以为然,我也曾经到日本学习过,日本企业非常优秀,深入了解之后,发现日本企业很封闭,日本企业很相比自己,但是从来不愿意引入别人的东西,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我们知道我们有很多不足,但是我们也知道我们应该怎么做,这十几年时间里我们也有很多思考,应该借助信息化过程使得企业自身的能力得到提高,如果靠我们的经验和拍脑袋,像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企业要想走远非常困难,只有借助这么一个过程,把企业的管理水平提上来,我们出去竞争才会有些机会。

    智能工厂,一年多时间,我们做了一些研究,智能工厂有五个特征:自动化、数字化、可视化、模型化、集成化,对于这五个特征,我们的基本理解是这样的,第一,要更强能力的自动化,自动化一定是生产企业必须追求的指标,没有自动化,绝对不会有智能化;第二,更加全面的数字化,不仅仅是生产过程的数字化,同时,也包括经营管理过程的数字化;第三,更大范围的可视化,既有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同时,也有管理过程的可视化,管理过程的可视化有时候更加重要,每一次经营过程是不是在可看范围内是很重要的;第四,更高水平的模型化,一个生产企业必须有模型;第五,更高程度的集成化。一个企业数字化很难,智能化更加困难,但是,无论如何,有了以前的基础之后,往这个方向走的路应该是通的,关键是怎么组织和推进。

    由于时间关系,其它内容不一一汇报了,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

   

    主持人:谢谢齐先生!接下来,有请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总裁邓卫松先生做报告,题目是“锐捷无线,为移动网络而生”,大家欢迎!

   

    邓卫松:今天汇报的主题是关于移动网络方面的,刚才,刘总提到中石油当前的重点是建设移动应用平台,我相信在座能源企业也都在考虑这方面工作。

    简单汇报一下锐捷,锐捷首先是一家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14年专注于企业网数据通信领域,去年营收32.77亿,特别自豪的是2008年首批入选国家级创新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名全国第22位。

    大家都知道,移动互联网有三方面因素:业务,终端,网络。第一,业务,比如手机QQ、微信,当年都用QQ,现在大家都在用微信,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微信是为移动应用而定植的,手机QQ是从PC客户端迁移过来的。第二,终端,五年前、六年前大多数手机都是诺基亚,现在很多用户都使用苹果,甚至用小米,是因为小米这样的智能手机配置高、价格便宜吗?我想不是,小米本身就是为移动互联网而生的。说到移动互联的三个因素,终端和应用应该都在发生颠覆性变化,从支撑的网络来说,大家都觉得没有太攘夺人特别兴奋的变化,我们觉得网络必须有所改变,必须适应移动互联的时代。

    2013年,我们做了一些小的尝试,首先,聚焦到最容易影响到移动互联用户体验的地方,就是信号覆盖,我们进行了一些创新,比如在天线上做了创新,传统无线天线长几个辫子,现在的天线完全不一样,有24面天线,有X型天线阵列,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大家拿手机时候,肯定走来走去,一定有信号盲区,会影响用户的体验,我们的天线能自动感应用户的位置,可以定向的增益,任何角度都不会有盲区,这是我们做的第一个小的创新,让信号随你而动。无线最大优势就是便捷,但是无线也带来特别大的安全风险,这里边有一个很大的矛盾,既要便利,又要避免风险,为了安全,很多企业叠加了非常多的认证措施,但是用户用起来又不方便,2013年,我们找到二维码认证,适应永远什么场景呢?如果咱们接待访客时候,访问互联网时候,手机上会跳出二维码窗口,只需要用您的手机对他的二维码进行扫描就可以授予他权限,用户非常方便,对公司来说,还是有管控的,我能追溯到人的,而且权限是区分的,比如我是普通员工,授予他的就是互联网访问权限,如果是公司高级别领导,授予访客的是很高级的权限,会让访问变得更加方便,让安全和便捷达到真正的平衡。内部员工可以有更方便的方式,无感知认证,对后端的认证过程有个监控,可以进行审计和追溯。今天的场景还在不断扩大,在过去几年,可能是万达无线找车系统,也可能是建设银行无线营销系统,也可能是苏宁电器门市无线营销系统,每个用户都应该建设属于自己的移动网络,大家的需求都不一样。

    第一个场景,类似于今天会议的场景,用户用的可能都是手机和PAD,而且经常移动,环境也是多样的,在这么一个场景下,我们会有一些创新,X-Sense Plus,会有重力感应,大家都在用手机,会自动根据位置分配,还会做超级天线矩阵,分别解决什么问题呢?比如重力感应,传统的无线设备都是水平平的,以前放的设计理念,有时候覆盖可能出现问题,我们把手机以后移植到工业级产品中就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无论是横着装,还是斜着装,还是倒着装,都会进行自动调整,保证无线信号达到最好的覆盖。我们做了一个创新,设计一个双极化矩阵。对AP来讲,最重要的是振子,加大功率对人的健康是有影响的,用超级振子以后,同等功率下,一百米空间,信号没有任何衰弱,信号强度可以提升高达400%

    这个场景类似于办公区,密集的宿舍场景和密集的办公环境,有自分系统,可以引出8个自分单元,我们内制8台虚拟AP,能够保证每个房间都能独享600兆,物理性能提升了7倍,解决了什么问题呢?在办公区,未来无线可以彻底替代有线接入。

    漫游场景,在不同信道会出现信号中断,会对业务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一个AP可以拓展到48个区域,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我们的业务永不中断,怎么实现的呢?不管在哪个区域,都不存在信号切换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做到一点,可堆叠无线,按需扩容。

    室外无线场景,运用4G技术,在能源行业,这些常见比较常见,比如户外采集回传,提供的是工业级品质的产品,能自适应户外环境,比如支持IP66,内制问农系统,自带避雷针,无惧风雨雷电。蓝牙网管,解决设备管理维护难的问题。传统上,很多无线设备会放地杆上,高5-6米,运维时候需要爬地杆,非常非常不方便,现在有一个更方便的方法,手机下载APP,手机设备里内制蓝牙,运维人员打开APP连接上蓝牙之后就可以方便地对设备进行维护。

    我的报告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邓先生!接下来,有请IBM(中国)全球石油石化行业总经理John Brantie:先生做报告,大家欢迎!

   

    John Brantie:大家早上好!

    我是IBM全球副总裁,石油石化总经理。全球有四千多名石油石化方面的咨询专家,我专门拜访过40多家用户。过去的两年,我生活在中国的上海,学了一点点中国话。我跟大家分享一下IDC在石油石化方面的报告,由于时间关系,只介绍其中两三项。

    就像宁秘书长提到的,包括刘局也提到过,全球70%石油石化大行业的领导都认为IT是非常重要的领域,也需要关注,他们都曾经有过被黑客攻击的经历。大数据分析是石油石化行业的关注点。在勘探钻井领域,提到了大数据的分析,包括互联和移动的概念,我特别想就大数据分析这个领域跟大家做深入的探讨和分析。IDC报告分析提出了2012年油气上游生产领域IT投资量是376亿美金,到2016年接近500亿美金,这一页中列了很多内容,在全球大的石油石化公司里利用大数据的相关分析。IBM在石油石化行业的工作重点,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都有分支机构,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大数据分析,在成功的大的公司里和石油石化公司里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帮助提升生产力,包括在移动应用方面。

    在油气生产的上游行业,大数据的三个特征是数量、多样性以及速度,从多样性来看,目前,80%大数据都是非结构化数据,像油井的记录数据、油层模型、地震解释和分析模型,包括路井数据和钻探报告。

    在跟客户合作中,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把不同类型的数据整合到一起,这是目前我们俄罗斯一家天然气生产公司合作的案例,从俄罗斯公司拿到不同形态的数据,包括结构化的、非结构化的,包括不定形态的数据,用于不同领域,有油藏建模模型,有2D的,有3D,有历史分析分析,包括预测性的数据和模拟数据,油田领域正在做一些方面,从客户的定义来讲,认为大数据案例如果成功的话,如果在净价值提升上达到5个点的增长,在采收率指标如果能提升5个点,这就是一个成功的项目,经过TOC案例,在这样的案例上,紧价格达到14个点的增长,采收率上达到1.7个点的增长,石油工程协会也证明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我们现在跟BP和康飞石油合作的大数据分析案例,过去五百口井的监测需要花3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大数据的使用和分析,平均每一口井的监测时间是0.5秒,每天产生1100万美金的效益。尽量,尽量减少非作业时间,转化成财务数据,由于非生产时间的影响,一个公司有最多损失37Billion美金,通过大数据建模分析,可以减少非作业时间,可以提高生产率。

    在移动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需要用移动设备,石油石化领域也是一样,由于移动设备的增加,安全问题必须考虑,和传统方式相比,安全风险提升了8倍,2012年,有一家公司发生了病毒入侵事件,三万多工作站受到了威胁,两周之前,我跟客户谈的时候,客户还在做有关的恢复工作,来来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从IBM来讲,有专门的安全咨询专家和服务,在云计算新的计算环境下,如果使用自己的设备进行访问时候应该如何制定比较好的安全策略,如何贯彻或者搭建安全的体系架构,包括进行安全管理。在全球,在石油石化行业有6个全球部署的自然资源解决方案中心,邀请全球自然资源客户到那边参观,那边有很多专家,很多专家有大数据公司工作的经验,因为这些专家具有行业洞察力,而且有实际的一线生产经验,可以帮助客户共同建设和设计石油石化领域的解决方案,IBM每年在全球花费的研发费用大概60亿美金左右,全球有十几家研发中心,其中有一家在北京,有专门的团队负责石油石化解决方案的设计和研发,我们期待中国石油石化用户能够到我们中心参观考察访问,也期待着跟大家做进一步的交流。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John Brantie

 

下面,请戴尔(中国)有限公司高级架构师李炫辉先生做报告,大家欢迎!

   

    李炫辉: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非常荣幸有机会介绍一下戴尔在大数据方面的技术解决方案,2008年我和很多客户沟通云计算时候,得到最多的反馈是云计算究竟是什么东西,只是一个概念,还是真正能实施的,现在我和很多客户谈大数据时候,大家都在谈这一定是方向,因为这是我们的业务价值,但是,大家所考虑的是怎么挖掘它的业务价值。

    下面,介绍一下大数据的市场趋势,数据量越来越大,从原来结构化数据到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积累,数据量非常大。随着数据量的增大,传统的数据库中的数据很多,在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几个方面已经不能满足业务需求,这就需要大数据的技术,大数据有四个特征,海量、多种类,从关系数据、结构化数据到非结构化数据到传感系统,最大的要求是速度,速度缩短到分钟级甚至秒级的需求,另外,大数据最大的关键点在于价值,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如何获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果没有这点,大数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大数据市场的趋势,大数据融合与处理,石油石化行业领域,从前端勘探、开发、生产、运输和销售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唯一需要的是扩大数据采集规模,但是,如何把不同系统的数据整合在一起,然后进行相应的数据挖掘和分析。

    下面,介绍一下戴尔在能源行业大数据处理方法论和戴尔解决方案,收集、存储、处理、展现是大数据生命周期,第一,如何把不同系统数据整合在一起,成为单一数据平台,然后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产生相应的关联性;第二,如何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采用什么样的模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第三,从收集到最终展现,如何有效管理数据?如何管理业务模型?

    如何进行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要实现三个功能:第一,分析,这是解释,比如从结果反推出产生的原因,比如对地理数据做一些解释,然后得到我们的判断,是分析的过程,对现有数据事实进行解释;第二,预测,要预测新的开采技术对整个能源行业的影响,或者全球能源市场的波动会造成什么样的业务影响;第三,战略,我们可能看到新能源对传统能源会产生什么的影响,对我们的业务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要制定企业战略,像预警机制、市场价格体系。

    能源行业,大数据的应用主要在哪几个层面?第一,属于运维,通过对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安排,提高生产效率,现在有些国际化能源公司已经在设备上安装了几十万个传感器;第二,生产优化,利用预测模型,如何控制生产流程的成本和生产量,如何控制供需关系,根据市场需要来反映,在生产流通中,基于我的历史数据,如何保证市产品质量的稳定;第三,价格优化,如何对产品的成本管理进行优化;第四,安全合规,如何利用员工工作环境避免危险工作条件和消除环境风险,比如海油,可能要对气侯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有恶劣条件要及时进行处理。

    能源行业基本是这样的架构,混合与分布式架构,有总部系统,有分支系统,有远程的生产系统,混合与分布的架构,相比于其它行业更为复杂,会得到更多种类的数据。同时,还会有自己的企业服务系统,如何把远程系统整合在统一平台之下进行统一管理和处理。

    戴尔数据整合和管理解决方案,第一是数据整合问题,第二是数据模型问题,过去石油石化行业的业务数据主要存储在下面这一层,在自有机房数据信息,也许未来需要整合云平台的数据信息或者第三方数据信息,可能会通过第三方数据来源对业务系统进行分析,第一个考虑是数据整合和管理,怎么把不同系统的数据整合在一个数据平面之上,然后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比如把云平台数据迁移到自有的数据平台。另外,也可以将不同数据源通过企业服务总线整合在一起,生成统一的数据平面,然后进行处理和分析,也可以整合云端数据。

    我在这里讲一个故事,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是业界第一个最成功的大数据挖掘的案例,谷歌流感分析,200811月,谷歌研发团队发表了一篇文章,比流行病专家提前两周时间发现了流感爆发,四年过去了,结果如何呢?2014年,科学杂志以及自然杂志上提到的是,过去三年谷歌利用大数据挖掘对流感的分析已经严重的偏离了结果,2013年预测结果是最终记录的2倍,2011年、2012年流感季节超过了50%,原因是什么呢?当时有些专家说谷歌流感预测现在已经变了没有船檐的船,在大海上漂流,你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人们对数据的访问模型发生了改变,2008年主要是我自己有流感症状才上网搜索,现在,有一个人发布流感数据之后,会有更多人搜索流感信息,造成结果的偏移,意味着他仍然在沿用2008年的数据挖掘分析模型应对当前产生的数据。

    戴尔有大数据处理的解决方案,第一个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包含七个属性:第一,决策规则,基于商业目的和规范的预测模型翻译及策略;第二,预测模型,并不是单一模型,可以用多种以及混合模型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第三,模型管理;第四,文本挖掘,要从传统的结构化的数据进行感性分析,或者状态分析,模糊匹配和推测;第五,可以采用批处理和实时运行方式进行结果验证和了解,设计一个分析模型之后,可以定义定时运行或者马上执行;第六,采用开放架构和自动化技术;第七,数据可视化,翻译成可理解的业务图表和语言展示出来。

    第二个系统,过程控制和优化,我们在谈Six  Sigma,可以和工业控制结合在一起,通过系统得到的传感数据或者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得到预测模型,用预测模型进行反推,控制生产流程的优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确定了关键流程和原材料的状态,保证高质量交付。监控流程是在生产阶段处理的,而不是等到批次完成之后最后得到结果,在前一个工序发生条件改变时,下一个工序同时要发生改变,要保证最终的质量标准是一致的。根据历史或者已有状态进行预测模型的设计。面向能源行业的戴尔大数据处理解决方案还包括需求预测解决方案、排放减排解决方案、过程优化解决方案、风险管理解决方案。Dell  Kitenga分析套件,可以实现可视化的展示和处理。

    针对大数据分析和处理,还有不同的大数据基础计算平台,比如基于高性能的、云计算的、开源结构的系统。戴尔也提供大数据服务,从咨询服务到架构规划设计到评估和实施开发以及后期的运维支持可以提供完整的服务体系。

    谢谢!

   

    主持人:谢谢李先生!今天上午会议第一项议程进行完毕,现在进行第二项议程,在当前石油石化行业“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石油石化行业安全生产信息化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热点话题越来越受到当前的高度重视,今天特别请到中石油炼化板块副总工程师邢颖春先生,他将和大家一起进行这方面的互动,由于时间关系,建议最多三个问题。

   

    提问:感谢邢先生!为了保障现在的油品升级,咱们需要做哪些方面工作?

    邢颖春:石油石化行业多年以前就着手油品升级工作,2002年实现了柴油的质量升级,2003年把汽油烯烃含量从原来没有标准降到35PPM,后来硫含量进行了控制,到2017年,汽油硫含量将降到10PPM,芳烃含量降到35PPM,绰有达到国5柴油标准。我们用了十年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15年左右完成的任务。当前,发动机油品对环境污染比重在进一步下降,由20%几降到10%几。从当前国内技术来讲,已经可以实现国5车用汽油、柴油的升级,国内没有问题。2005-2008年之间,我们引进了一些国外技术,为了保证召开奥运会,引进了一些技术,经过几年的发展,可以全部实现自给,比如中石油汽油质量脱硫,原来多数企业硫含量300PPM左右,去年12套装置,保证了国4汽油的稳定生产供应,我们也会付出一定的代价。柴油质量升级,也能够比较好的完成国5标准要求,跟国际上发达国家接轨。

    从国家标准来讲,现在网上老炒作国家标准问题,我也是石油石化行业燃料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之一,也参加讨论了汽油、柴油的标准,目前,我们的标准跟国际发达国家的百准结合的比较好,主要指标都达到了相关要求,其中,柴油实现了完全的接轨,我们现在生产的柴油中,普通柴油生产比例大家大幅度下降,到2017年前后,普通柴油的产量基本上能够消除掉了,没有了,全部达到车用柴油标准,市场上真正用的车油柴油比例也就5%左右,宾馆要烧的柴油没有必要发动机性能,我们现在也提升了指标,质量过剩。清洁柴油的生产已经超出了市场需求。汽油标准这块,实现了跟国际的接轨,特别是大家所关注的蒸气压、烯烃含量、芳烃含量,烯烃含量,像北京地标,烯烃和芳烃两个值加起来以后大概不超过60%,国5标准里烯烃不超过24%,芳烃35%,特别是95号汽油,可能要到40%,烯烃和芳烃含量大幅度降低,跟国外的区别,比如跟欧洲的区别,欧洲到18%的烯烃,我们稍微高一点,为什么高一点呢?因为中国炼油技术跟欧洲炼油技术还是不太一样的。经过控制,实物质量烯烃含量比较接近,比如95号汽油,烯烃含量已经低于欧洲的标准。另外,石油石化行业在节能减排、低碳排放这块也做了大量工作。

    围绕着炼油行业的发展,未来我们也有一些困境,比如我们国家原油资源匮乏,要求深加工,要求最大限度把重油转化成轻质油品,满足大家的要求,需要靠加氢工艺解决,氢气从哪儿来?这也是比较难的难题,天然气,民用不够用,我们的要求是先保民用,然后再保工业,天然气制氢也是一个好办法。煤制氢,牵扯到排碳问题,我们也在考虑怎么样走出一条更符合我们国家清洁发展的路线,希望大家给予关注和支持。

   

    提问:我来自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现在炼化板块在规划炼化物联网建设,在炼化板块物联网建设的建设思路和目标是什么?

    邢颖春:我不是搞这个行当的,从炼化来讲,现在已经能够实现两个层次信息化建设,一个总部层面,一个北京层面,26个炼化企业所有装置中哪个装置有问题都可以及时发现,信息化水平比较高。物联网这块,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快,现场安全上的问题比较多,要保证本质安全,首先要能够发现问题,比如油品的泄漏,需要靠操作人员极早发现,发现以后及时处理,这是需要做的第一件事,主要靠人工不间断的巡检,保障随时有人监测装置的运行状态,今后希望自动巡检系统能够及时把数据传输到控制室,便于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结合炼化企业实际,希望打造数字炼化,今后发展到智能炼化,还有一些工作要做,比如流程管理系统,要进行生产优化,需要做流程模拟,通过流程模拟,发现现有装置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十三五”的信息化建设,我相信不少问题都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邢总!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本次高峰会上午议程已经全部完成了,我们再次感谢大家的热情支持和参与!下午会议将继续,现在休会。谢谢!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现在继续进行今天下午的会议议程,我叫杜建荣,大会筹备委员会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这届理事长是原中国石油副总经理李新华先生,他是理事长,受他的委托,首先,请允许我代表论坛的组委会、代表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协会向前来参加“第十七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论坛--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的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大家知道,十二五期间,石油石化产业在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其他相关石化产业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将继续按照集群化、一体化、园区化的思路继续打造世界级的大型石油石化基地,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石油储备方面,随着我国能源储备战略的实施,国家计划在战略石油储备库方面在十二五要筹资一千亿到一千二百亿建设石油储备基地,届时,商业石油储备也将逐渐形成规模,并且开始逐步加大储备量;此外,随着我国原油和天然气进口量的持续增加和石油石化产品需求的持续扩大,油气管线和油气储馆等石化产业物流配套工程也将进一步发展,尤其管网也将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石油石化产业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今天,我们相集在科博会能源论坛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高峰会上,要集大家的智慧为中国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出席会议的嘉宾,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道局副局长葛书义,以及他带来的特别代表管道局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张文伟女士;北京碧海舟腐蚀防护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邸建军先生;中国石油大连LNG公司副总经理田士章先生;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副总经理梅永贵先生,特别代表,山西煤层气分公司集成研究所所长郭简先生;中海油绥中36-1项目总经理聂宝栋先生等,让我们以热烈掌声欢迎各位嘉宾和代表的到来!

    下面,正式进入会议的议程,第一个做报告的是中国石油管道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张文伟女士,报告题目是大型油气管道工程建设新技术的应用,大家欢迎!

   

    张文伟:尊敬的杜理事长、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代表:很荣幸能代表管道局在这跟大家交流,我交流的题目是大型油气管道工程建设新技术应用

    大家知道,近十几年是我们国家油气管道建设大发展的时期,十年来,我们国家管道建设材质由X52发展到X80,目前正在研究X90和100的应用,管道设计压力从4兆帕发展到12兆帕,管径从273发展到1219,1422正在筹备当中。管道的焊接技术,由原来手工焊、半自动焊发展到全方位的自动焊,补口形式由原来单一的人工补口发展到机械化自动补口等等,这方面的技术发展给我们出来了很大的发展潜力。油气管道建设的安全环保、高质量、高速度、低成本是管道建设企业追求的目标。为此,管道局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深入研发了大型油气管道用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方法,在油气管道设计、焊接、防腐、检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全面提高了大型油气管道建设的技术水平。

    今天跟大家交流五个方面:

    一、管道局简单介绍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成立于1973年,主要从事油气储运设施和油田地面工程建设,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管道工程专业化公司,管道局具有化工石油工程施工、中承包特级资质、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管道工程勘察甲级资质。管道局有国家唯一的管道工程专业设计院,管道设计院,管道科学研究院、油气输送管道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管道学院,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拥有标准化、专业化管线储罐、盾构施工穿越机组以及配套大型施工装备,具备较强的施工、安装能力。管道局坚持以管道工程为核心、高端业务为重点、施工能力为基础,实施储运建设一体化、施工服务一体化、国际国内一体化、陆上海洋一体化发展思路,拥有从管道、科研、勘察、咨询、设计、施工、防腐、管线制造到检测、维抢修、信息技术等一系列完整的产业链,能够为业主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建成以来,管道局在国内外建设管道超过八万公里,建设各类储备库三千万立方米,在国内参与了西1、西2、西3线管道工程建设,几乎参与了国内所有大型油气管道的建设,发挥了管道建设国家队、主力军的作用,并且承担了中国石油第一座地下洞库锦州石油库建设任务。

    二、大型油气管道设计技术

    首先,新设备手段的应用,自主研发了四大平台,旨在提高长输管道设计工程质量和设计设备,四大平台之一是基于GIS管道线路辅助设计平台,以ARCGIS为平台,将管道沿线的地理环境、人文信息以及地震、地灾环境敏感点等专项数据与管道工程数据项结合,建立管道综合数据库,快。第二,多专业三维战场协同设计平台,传统以配管为基础的三维协同设计,我们自主开发了硬管模拟电缆路由,建立线缆三维模型技术,各个专业的电缆实现跟配管同样的协同设计。第三,管道安全评价平台,采用定量风险评估技术,保证管道设计的安全。第四,协同设计平台,主要是项目管理平台,在四个平台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升级,实现了数字化的管道设计。

    第二,无人飞机航测技术,把无人机航测技术应用到管道的测绘当中,成图评度平面小于0.5米、高度小于1米,大大缩短了测绘作业的周期。

    第三,管道线路设计新技术,基于应变的设计,通过跟国外合作,在国内应该是第一次采用,针对管道工程通过活动断裂带以及百孔去等可能产生大位移的地段,创新了管道设计方法,形成了基于应变的管道设计配套技术,并引进了X70X80大变形钢管。地质灾害的防治设计,传统的地灾防护主要是针对管道本体进行安全防护,现在提出了防护+治理的理念,综合考虑地质灾害本体对管道的影响,并将地质灾害的范围延伸到施工期间,对人员、设备的安全以及运营期间的管道安全监测设施,形成了完整的管道地灾防治技术体系。

    第四,管道穿跨越设计新技术。首先,定向钻穿越钻具数值仿真分析技术,针对施工当中经常发生的事故缺乏理论分析的状况,基于能量法的原理,建立了钻进过程中钻头+钻杆、钻土的系统动力学原理。复杂载荷工况下双管选所跨越设计,中缅管道澜沧江双管选所跨越,面临峡谷风、8级地震和高陡坡清管作业等复杂何在工况,采用健康监测与诊断系统采集跨越结构的载荷和响应数值,对澜沧江跨越进行了定量环境风险评价,制定了施工和运行期间的应急响应预案。

    第五,大型天然气管网的优化设计技术。我们国家天然气管道设计理念从单一管道向管网转变,通过管道系统联合运营分析、事故工况分析等多种技术形成了管网优化设计办法,目前在西2、西3等管道当中都采用管网系统的设计理念进行的计算。

    第六,并行管道设计技术。本技术基于石方管沟爆破振动试验、弹坑理论模型、埋地冷热管道并行温度场数值模拟。

    三、大庆油气管道施工技术

    第一,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技术。自上世纪以来,美欧等多家公司相继研发了管道自动化焊接和配套设备,并在欧美油气管道建设工程中大量成功推广应用,90年代中,管道局开始自己的自动焊技术装备的研究。管道局采用自主研发的管道自动焊机和自动配套设备在西1、西2、西3等国内外管道上焊接的总里程数超过1054公里。

    第二,油气管道机械化补口技术。补口质量直接影响管道安全运行、使用寿命,传统的补口主要是手工热收缩带补口方式,存在人为的影响因素多、补口材料单一问题,补口效率和质量很难得到保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管道局自主研发了机械化热收缩化补口和具体聚氨酯补口两种形式。机械化热收缩套补口实现了喷砂、预热、收缩工序的机械化流水华作业,保证了环绕管体360度质量均匀确定,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液体涂料补口技术采用机械自动喷涂无溶剂双组份聚氨酯涂料的方式,可实现流水作业。将在西3、西4线管道工程建设当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第三,油气管道定向钻穿越技术,年穿越能力大约200公里,拥有世界先进的对穿技术,在钱塘江穿越工程中成功应用,并且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特殊技术的穿越技术,管道局掌握了油气管道陆地和浅海之间联合穿越、山体穿越、狭小地区穿越、极温环境穿越等一系列特殊区域的穿越技术。

    第四,盾构穿越技术,连穿越能力5.6万公里以上,管道局已形成一整套竖井、环片、盾构掘进、隧道内管道安装等完整的施工技术体系,完成了盾构穿越施工17条,长度达到24000多米。

    第五,海洋管道施工技术。在设计方面,具有潜水区复杂环境大口径海洋管道设计的系列技术,在国内完成了西2线深港输气管道工程。施工装备方面,管道局自主研发了具有知识产权的国内最大高压水利冲射式挖沟机。在铺管技术方面,拥有潜水海洋管道铺管施工工艺以及海洋刚性立管起吊安装技术,都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内检测技术方面,在国内首次对海洋管道内检测和清管跟踪技术进行了公关研究,形成了内检测和清管跟踪专有技术,该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第六,陆上油气管道检测及清管技术。为管道的安全运行、维护、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陆上油气管道变形检测技术,是以检测几何变形为主的内检测技术,从而获得管道内部变形数据,及时发现管道变形,对管道变形超限过位进行事先处理,保证管道建设的安全。陆上油气管道漏磁腐蚀检测技术,以确定管道内外壁腐蚀的大小位置,为管道管道的维护提供依据。

    第七,陆上油气管道维抢修技术,在事故情况下,对其实施快速的维修、抢修作业,可以在不影响油气管道正常运行工况下完成抢修作业,管道局拥有适应高压力、大口径管道维抢修技术和装备,拥有唯一的管道维抢修实验室。

    第八,光纤预警技术,在议油气管道附近经常发生机械施工、打孔盗油和自然灾害等事件或场站设施的入侵事件,严重危害管道安全运行,为此管道局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管道安全预警系统。识别能力在90%以上,对危害油气管道安全事件可以提前预警,大大保证了管道安全运行安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四、油气管道施工装备

    主要介绍1422管道配套技术装备,大家知道,1219已经经过实际工程的应用,为了满足第三代大输量天然气管道工程关键技术研究要求,提前开展了1422管道应用技术研究,经过大约两年的攻关,目前已经形成了从设计、施工到装备一系列的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大口径的技术装备。

    CPP900系列双焊炬全位置外自动焊机,在原来PAW3000基础上研发的,采用强弱联分离抗干扰措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大幅度提高了焊接效率和质量。

    CPP900系列管道内环缝自动焊设备,采用新型合金材料,减轻了内焊接的重量,同时,采用独立式旋转机构,提高了焊接的效率,减少了故障点,实现了驱动灵活、焊接平稳。

    CPP900管道坡口整形机。采用了铝合金材质,保证了部件的强度,也减少了重量,通过新型导向机构设计,实现了整机出入管的顺畅。

    CP900遥控气动内对口器。提高了安全可靠性,提高了对口的精度和质量。

    机械化液体聚氨酯喷涂补口装备。

    山地多功能电液内对口器。可通过曲率半径5D的弯管,采用液压驱动行走,可以实现爬坡角度35度,大幅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和焊接质量。

    山地综合运管车,采用了远程遥控操作和实现无人驾驶,减少了运管车操作人员意外伤害,同时,安装了助推装置,可以实现小于35度坡道上平稳倒运两根大口径钢管。3D综合运管车解决了3D陡坡管钢管倒运、设备迁移等难题。

    山地布管机,具有360度全回转功能,腰部采用自动调节装置,可以调节重心,增加了稳定性,爬坡角度达到35度,在牵引状态下可以在40度坡道上市公。

    垂直液压冷弯机,采用模块化设计,同时,采用了高强度的铝合金钢,减少管口的椭圆度,采用快回设计,使得它在1422冷弯机加工时候可以提高效率、缩短提高。

    管道新型焊接工程车,采用折臂式随着车间起重机,大幅度提高了整机的吊装能力。

    隧道内跨运式运管组对设备,主要用于大口径油气管道、隧道施工的运管、组对作业,驱动性能很好,采用了远程遥控操作系统,保证了作业过程的安全,加装了紧急刹车和制动系统,可以实现安全报警,保证了施工的安全。

    五、大型油气管道的元件

    管道局有一个机械加工厂,在管道元件制造上具有很强的实力,主要产品:第一,X80钢级热煨弯管,西2线建设时,曾经是一项卡脖子的设计,它的加工费了一番周折,管道局采用整体加工工艺解决了弯管淬透性不足造成性能降低的难题。第二,X80钢热级压三通。第三,1422自锁型快开盲板,在国内首次生产使用,设计了头打开后的旋转对抗装置,可抵抗8级风力。第四,整体式绝缘接口,由于它口径的增大,大尺寸的绝缘把是这个设备的关键,管道局自主研发了大尺寸的绝缘板,满足了制造和使用的要求。第五,组合式过滤分离器,配置了安全自锁型大口径、高压、立式快开盲板。

    全方位服务于油气管道建设是我们管道局的宗旨,满足管道建设的需要也是我们的本职,在此,希望与业界同仁共同合作与交流,共同促进油气管道建设水平的提升。

    谢谢!

   

    主持人:谢谢!下面,有请中国石油大连LNG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田士章先生做LNG项目建设、项目规划与投资、项目运营经验分享的报告!

   

    田士章:大家下午好!

    首先,介绍一下LNG行业发展的现状。当今世界,能源日趋紧张,全球液化天然气的生产和贸易日趋活跃,正在成为世界油气工业新的热点,作为天然气一种形式,LNG解决了气体天然气不利于远洋运输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天然气被液化后运行到全国各地,LNG运输不同于常规的海上运输。

    我国长期以来在能源上主要以煤炭为主,石油和天然气占的比例非常小,远低于世界水平。随着国家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引进LNG将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有效的解决能源供应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十一五期间进口量年均增长量达到120%,2010年进口天然气占天然气销售总量的16%,各级政府对LNG产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广东、浙江、福建、山东、辽宁等地纷纷投资兴建LNG项目,这些项目构成沿海LNG地面站与输送的管网。

    1999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先后在广东、福建、山东、上海、浙江、江苏、辽宁等批准建设了LNG项目,大连项目2011年10月份投产,LNG的布局对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布局非常合适。

    大连LNG项目介绍,主要介绍四方面:一、项目概况。二、项目建设特点。三、项目建设当中采用的新技术和管理创新情况。四、生产运营情况。

    一、项目概况

    大连项目是中石油第一批项目,2005年经过国家发改委核准,大连项目主要是接受来自于卡塔尔和澳大利亚等资源,生产出来的天然气主要供东北、华北和部分内蒙地区。大连项目分量步建设,一期建设300万吨,供气能力每年42万亿立方,包括码头、卸料站、增压泵、装船以及相配套的设施,最小的船4千多方,最大的26.7万方,我们的码头基本全部能停靠,建设有关三座16万立方米的储罐,有效直径将近80米,一期建成以后,最大年供气能力87亿立方,装船可以达到一百万吨。

    确定了增创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的质量目标,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生产运行状况良好,去年荣获了石油优质工程金奖,现在正在申报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二、项目建设特点

    第一,工艺技术新,大连项目是第一个自主完成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的接收站,采用了先进的安全可靠的工艺技术,达到了国际一流的先进水平。LNG储罐,自主设计、自主施工,打破了国外的垄断,整个接收站是业务功能最全的接收站,我们是具有储存、气化、装车的接收站,我们的码头是世界上唯一用接船设施进行装船的码头,而且我们的装船都经过了实验装船,已经装载了将近1万吨。

    第二,占地面积小,我们是临海建设,大连处于经济发达地带,土地资源比较缺乏,经过层层优化设计,建成以后,我们的站21.6公顷勇于面积,是国内同类规模接收站占地面积的一半,占地面积是最小的。在施工的过程中,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交叉作业比较频繁,施工组织难度非常大。

    第三,国产化率高,储罐建造这块,钢板是关键的材料,以外都是国外进口的,我们采用太钢,太原钢铁公司一起跟我们合作研发,实现了国产化,而且比国外的价格低很多。储罐建造方面,荣获了国家一级工法,申请了国家实用型专利,获得中石油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四,建设速度快,国家发改委核准的时间是三年,有效工期用了26个月,尤其大连接收站,寨中国北方建的第一个LNG站,不允许冬季施工,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做了很多工作,投资这块,控制的比较好,同等规模的接收站,我们的投资要比别人神将近20-30%。

    第五,工程质量优,施工期间,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8%,焊接一次合格率达到98.6%,在储罐建设过程中,我们聘请了日本和韩国专家,得到了高度的评价。

    第六,安全业绩佳,实现了安全环保无事故。

    第七,试运投产顺,仅用6天时间,在试投产过程中,首次实现了蒸发气回收,达到了损耗最少的记录,额我们节约成本开了先例,到目前为止,国内有些接收站也在研究我们的这种技术。

    第八,管理模式新,建了团队,形成联合体,代替业主进行管理,这个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项目建设当中采用的新技术与管理创新

    在设计上有很多创新点,通过精心组织,开展一系列研究,首先优化了工艺流程,对工艺计算、安全分析、工程设计指南、三维立体模式设计等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也取得了一些知识产权,是第一个实现自主设计的项目,环球公司在这块取得了很多成绩,通过运行,在设备运行、自动控制和管理水平上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同时,获得了工程设计金奖。

    在技术创新上,我们形成了一个团队,在准备阶段包括在设计初期,针对码头、储罐、装水、取海水、设备国产化这些技术难题形成了团队,通过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请大连理工大学对整个结构进行了详细计算,由环球公司进行准备,这项技术也申请了国际工法。码头结构复杂,达到了将近六千吨。储罐技术是LNG站核心技术。整个项目获得了石油工程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标准创新,完成了42项国外标准翻译、12项标准采标,自主完成了1项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和6项中石油企业标准的发布。在整个过程当中,国际标准390项,国内739项,一共1129项。

    生产管理模式创新,建立了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扁平化、服务社会化的生产运行管理模精心组织开展员工技术和管理培训,自主开发了三维数字化管理平台,管理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和网络化。生产运行管理和操作队伍精干高效,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管理手段创新,完成了业务管理系统、三维数字化生产运行管理系统、项目建设管理系统和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建设,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四、生产运营情况

    生产运营情况,大连项目从2005年进行核准,2008年进行开工建设,2011年进行生产运行,到现在为止将近3年时间,截止到5月份,总共接待41船,406万吨,计划外输天然气53亿立方米,装车拉运66万吨,效果比较好。

    真诚邀请各位到大连LNG项目地进行参观指导,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LNG技术含量很高,包括设计技术,包括工程建造、施工技术技术含量都很高,我正好有幸到这个站的现场看了,因为他们要报国家优质工程,很漂亮的一个站。

    下面,有请北京碧海舟防腐防护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邸建军先生做防止埋地管道灾难性事故的阴极保护与完整性管理技术

   

    邸建军:大家好!

    我是碧海舟副食防护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邸建军,三年前我也在这儿做一个报告,当时讲埋气管道很可能在我们国家的未来发生灾难性事故,不幸言重了,非常可怕,希望大家认真听一下我的报告。

    我的汇报主要分以下四方面:一、我国埋地管道的现状。二、阴极保护技术。三、完整性管理技术。四、美国管道南事故启示。

    一、我国埋地管道的事故现状

    我国油气管道的发展,从58年到69年叫初步发展阶段,一直到96年是高速发展阶段,未来埋地的管道会越来越多,可能每人个的脚下都有管道,一个管道可能就是一个定时炸弹,管道一旦出现灾难性事故,每个人想跑也跑不掉。到2015年,规划达到15万公里,主要是油气的输管道。根据不完全统计,1995-2012年,全国发生各类管道事故1千多起,贫乏的事故与不断上升的伤亡数字成为中国油气管道高速发展的阴影。公开资料显示,中国油气管道事故远高于美国和欧洲,以四川大我输气干线为例,全长147公里,从1986年6月建成投产到1996年底,共发生爆管事故30多次,每年千公里21次,直接经济损失上千万元。

    二、阴极保护技术

    既然管道这么危险,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呢?阴极保护技术,间接原因是完整性管理,管道跟人身体中的血管一样,如果天天吃肥的,也不清理管道里的脏东西,肯定会出问题,这是管理性问题,不是技术问题。

    阴极保护技术,大家知道,过去,我们国家不太重视阴极保护,阴极保护对被保护金属施加负电流,通过阴极极化使其电极电影负移动之至金属氧化海员平衡电应,或金属表面最活性的电极电应,消除金属表面的电学习不均衡性。

    应急保护的发展,我国阴极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于1958年、1960年代起,一些油田开始在埋地管道上安装阴极保护系统,自1970年代以来,阴极保护技术发展快,开发了很多配套装备,尽可能采用国际先进技术,1990年代以来,技术基本成熟,2008年碧海舟公司成功研制了MMO/TI肉刑阴极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成功应用于防爆区域阴极保护,阴极保护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阴极保护材料、设备、配套装备日臻完善,检测和管理系统更加先进,美国联邦规程的法规第39号392部分规定,从1971年7月31起,所有的新建的埋地或满水输配管线都必须采用防腐层并实施阴极保护,以防止管道外壁腐蚀。

    阴极保护效果,从年份来说,埋地管道的服役寿命,做了阴极保护,管道寿命可以达到46年,如果没做,按照规范设计,只能达到18.5年。

    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概念,管道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工业状态,管道在物理上和够能上是完整的,管道处于受控状态;管道运行商已经采取了措施,并将不断采取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管道完整性与管道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检修与管理各个过程密切关联,当然,要考虑经济性和安全。

    完整性管理的程序,管道完整性管理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对管道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价,针对性的实施风险减缓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状态,使管道始终处于可口状态,预防事故发生,保证管道安全经济的运行。第一,数据采集,资料数字化,竣工资料数字化,运行、检测成果处理;管道测绘,地下管道的探测与测量;实时数据采集,数据采集设备和数据采用规范,首先要采集数据。第二,识别风险,高后果区识别,高后果区是什么意思?如果管道发生泄漏或断裂事故,对公众生命安全及财产、环境、社会等造成很大伤害或损失区域,一是人口密集区,比如房地产开发都压到管道上了,一旦发生事故,就很危险;二是航道、铁路、公路;三是水源、森林、实地环境报区;四是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区,这些地区一旦出现事故都是很危险的,高后果区管道实施风险评价与完整性评价重要阶段,管道运行商必须在高后果区实施管道完整性保护计划,以保证公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第三,风险评价,识别对管道安全运行有不利影响的危害因素,评估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大小,综合得到管道风险大小,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的分析过程。第四,完整性评价,是管道完整性管理的核心步骤,通过特定技术手段获取管道的缺陷信息来对管道的完整性进行评估,以明确现在和将来管道达到安全运行状态的能力和水平的过程,过出管道安全运行上限条件,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维修、维护计划,管道完整性评价技术主要包括管道内检测、压力试验和直接评价,以及其它被确认为有效的完整性评价技术。压力试验,压力试验长期都是工业界接受的管道完整性评价方法,压力试验能够证明管道最大操作压力下是否具有完整性,在役管道进行水压试验一般在换管、生涯运行、输送介质发生改变、封存管道启用等情况下选用。直接评价,直接评价是一种利用结构化过程的完整性评价方法,通过该方法管道运营者科综合管道的物理特征、运行历史结合管道检查、检测和评价的结果,直接评价管道完整性。第五,完整管理,维护与维修,根据封闲型评价结果,针对可能的威胁制定预防性风险措施,通过完整性评价结果,找出管道承载能力不足的地方,对管道进行维护和维修。第六,效率评价,管道完整性管理效能评价是指对完整性管理系统进行综合分析,把系统的各项性能与人无要求综合比较,最终得到表示系统优劣程度的结果,对应两方面问题:一是所开展的完整性管理工作是否达到目标;二是管道完整性与安全性是否通过完整性管理后得到提高。

    四、美国管道灾难性事故启示

    美国管道爆燃启示录,对疏于管理而造成事故的责任人严惩,1999年,美国国家安全运输委员会对贝灵汉镇输油管道事故开展了长达3年的调查,管道事故报告中指出,输油管道之所以泄漏是因为发生破裂,而主要管理方匹克管道运输公司在1996年就曾发现管道有破裂的风险,根据调查情况,美国司法部2003年作出了严厉的裁决,奥林匹克管道公司副总经理兼经理弗兰克霍普夫判处有期徒刑半年。事故方奥林匹亚管道公司被重罚1.12亿美元。华盛顿州通过了《管道安全法》。将油气管道安全管理纳入国家安全管理体系,及时弥补监管空白,2006年,美国阿拉斯加普拉德霍湾发生油管道泄漏,是阿拉斯加普拉德霍湾油田30多年开发史中最大的泄漏事故。根据调查发现,BP公司在普拉德霍湾油田的管道属于低应力管道,由于当时未被列入联邦管道安全规章的执行范围,BP没有按要求对管道进行周期性内检测,因而没有发现管道遭受的严重腐蚀。在美国,如果挖沟,首先要打811电话,建立统一的811专线电话报警系统,811电话是专门针对管道的。建立国家管道地图系统,如果在管道上盖房子,等于躺在炸弹上睡觉,这件事情跟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关系。对油气管道检测提出强制性要求,美国对油气管道的检测是强制性的,必须在多长时间检测,如果不做,等于违法,2006-2008年美国管道事故率仅为每千公里0.7次,比1999年和2001年下降了63%,我们国家能不能把对管道的强制检测列入法律法规。在美国,把事故当做进一步推动美国管道安全管理水平和促进美国管道安全立法的重要机遇。

    我们应该做什么?第一,严惩疏于管理而造成灾难性事故的责任人;第二,加强管道安全立法工作;第三,将油气管道纳入国家安全管理体系;第四,建立国家管道地图管理信息系统;第五,对油气管道检测提出强制性要求。从规划单位来讲,尽量避免危险管道穿越人口稠密区域,避免危险管道穿越敏感地区。对于设计单位,在管道设计阶段应重视阴极保护工作,阴极保护系统与管道系统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在管道的设计阶段重视完整性管理工作。对于运营单位,重视阴极保护的运行情况,建立埋地管道的完整性管理系统,加强埋地管道的风险评价。阴极保护技术、完整性管理技术是防止埋地管道灾难性事故的有效措施,阴极保护与完整性管理要两受抓,两手都要硬,作抓早安全,早抓早主动,我们要管好、用好管道。我们要传递正确的理念,管道是危险的,但是它是最经济、最清洁的运输方式,跟核电一样,不能因为日本福岛发生了核电事故我们就远离核、谈核色变,今天是科博会,有必要把这些信息传递给所有人。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邸总从油气管道灾难性事故中总结出完整性技术这么一个理念,包括建议,包括建立国家管道地图系统,包括强制性检测,我们也在琢磨,需要的话,会员单位包括管道院、管道局和相应单位可以共同研究。下面,请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山西煤层气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郭简先生做煤气层开发与挑战的报告,大家欢迎!

   

    郭简:尊敬的杜总、尊敬的各位与会专家和代表:下面,我汇报一下煤层气开发与挑战这个内容。我的汇报分五部分:

    煤气层储备及开发概况,我国煤层气资源占总量13.7%,居世界第三,美国、澳大利亚、美国和我国已经形成了煤层气产业,我国共有41个含气盆地,煤层气远景资源量约为36.8万亿立方米。8个盆地储量达到28万亿立方米。我国历年来煤层气钻井及产量,2013年年底达到29.3亿,2003年210口井,目前16886口井,说明煤层气产业发展速度在近十年之内是非常快的,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煤层气钻井数达到12547口。涉及到煤层气产业的各个系统,有中石油系统、中石化系统、煤炭系统还有大专院校、国外公司和合资公司。煤层气集输工程建设情况,包括中石油在陕西和山西两条管线。在建的有两条山西省内的管线,输运能力达到106亿方/年。

    山西省数据管网管道规划,三纵十一横的规划,三纵包括西线、中线、东线,十一横横中分跨省管道,省内有六条管道。华北油田煤层气分公司产能建设,在建工程2亿方。华北油田煤层气分公司经过8年开发建设,已建产能19.5亿立方/年,投产直井1898口,水平井113口,建设采气管线984够里,采气阀组118座,集气干线75公里,建成绩气站11座,煤层气处理中心1座。钻完井方式,煤层气开发的主要有四种:第一种,羽状水平井;第二种,U型井,外资企业引进的一种开发技术;第三种,丛式井,目前开发形式中,丛式井绝大多数;第四种,直井,是早期的开发模式,目前用的非常少。通过钻完井方式,平均日产量达到850方。从2006-2013年年,投产一年之后,直井平均产量从2006年860方到目前的1867方。

    排采工艺技术,负煤末度井简工艺,提出煤没度的的概念,优化设计了适合煤层气开采的结构,在煤层以下加了煤管,其实就是沉降分离装置,使煤层气开发当中不同粒径的颗粒进行沉降和分离,小的颗粒通过水的流动携带到地面,大的颗粒直接沉到井点,避免大颗粒上来以后对泵的工作状态有影响。通过优化扶正器安装,使用特种防腐磨材质,排采设备系列化,以抽油机、螺杆泵、无杆泵为主,目前用的最多的是抽油机。

    煤层气总体集气工艺模式,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标准化集气站。四项配套技术:第一,低压集气工艺设计方法;第二,数字计仿真技术;第三,采气管线湿气排水技术,通过技术攻关,解决了管网技术的问题,提出冷凝器数量的计算方法,自主研制了管线自动排水装置和高效冷凝器;第四,粉煤灰过滤技术,煤层气中含有大量的粉煤灰,由于及其细微,不易分离,不但造成集输系统运行不稳定,而且大大增加了运行成本,通过技术攻关取得如下成果:第一,摸清了粉煤灰的成因和组份;第二,过滤精度达到5微米以下,压差小于0.02兆帕。

    数字化煤层气田,建成的SCADA系统,包括一座储气中心,11座集气站,生产井两千多口,光缆和基站22座,包括单井数据采集监控技术、集站数据采集监控系统、重点部位视频监控系统、自动化监控通讯系统、报装以及生产管理支持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首先,生产操作自动化,单井远程启停率达到95%;第二,生产运行可视化,安装了视频监控,生产运行实际上是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在这个过程当中,做到状态有数据、现场有图像、主要生产工艺和事故现场处于24小时监控之中;第三,智能排采精细化,五段、三压、四点、智能排采控制技术,以自动化系统平台为基础,以煤层气排采制度为依据,实现气井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是智能排采实施的主要目的和意义,通过智能排采系统,使排采设备按照设定值自动调整生产参数。

    创新应用观望仿真技术,三维地理信息具有具有实现集输场子场、单井等生产实时数据监控及历史数据监测系统,具有丰富的测量、设计、计算等辅助功能。通过这套系统,对采气管线负荷实时分析,对集气管线输气效率实时分析,可以对管线的气量和压力调节技术有效的调配。

    煤层气田勘探开发的科技成果,华北油田公司经过8年技术攻关,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形成了五大煤层气技术系列、19项特色技术,科研项目方面,承担并完成研究项目30项,其中获省部级以上6项,其他奖24项,制定了行业标准,规范了8项,企业标准规范细则76项,申请专利11项,其中有效专利授权书9项,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43篇。

    煤层气面临的挑战,煤层气开发面对投资高、采煤企业与采气企业协调难等问题,但是,提高单井产量才是煤层气开发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沁水盆地的高产井主要集中在潘河区块附近,樊庄次之,其它区块单井产量更低,除了基质渗透率与单井产量相关性较强以外,埋深、含气量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我们经常说的埋深越深或者含气量越低单井产量越低是不成立的,给人们留下了探索和思考的问题。之前,我们进行了一些试验,控压变量体积压裂在渗透率1.3mD的郑庄15井煤41口井试验,采气指数提升57%,增产效果明显,但是,此法在郑庄不成功。

    多种储层改造试验,去年一年时间内进行了9项试验,目前还在观察效率,涉及到几十口井。通过这几年的情况,我们进行了电爆震解堵、酸化压裂、投球压裂等试验,均没有取得明显效果。相同区块相邻井的单井产气量差异性较大,整体产量低。建议:借鉴致密油气开发思路,应用地震资料,判别断裂系统,研究储层应力性质及其分布规律。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

   

主持人:感谢郭所长关于煤层气开发技术的精彩报告!

 

    咱们的会议实际是一个品牌了,今年是第四年,主办单位是世界石油大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和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协会,我介绍一下中国石油工程协会的情况,是一个老协会之一,这个协会是行业协会,虽然冠名叫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协会,但是不仅给中国石油服务,服务单位是中国石油、中国海油所属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总承包单位、焊接单位等等,给工程建设口单位服务,另外,给中石化一部分企业服务。第二个特点,我到协会工作时间很短,去年才参与到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协会工作中,两个产业链,服务范围是石油工业的全产业链,从勘探开发到油气的集输、储运,下游是石油化工,炼油化工;第二个全产业链,建设项目的全产业链,从项目建设的咨询、设计、建设、投产甚至到运行的全产业链,等于是项目前生命的周期的服务,虽然叫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协会,实际上是为咱们国家石油工业群产业链服务。

    到目前为止,协会的会员单位有500多家,大概有300多家是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所属的单位,有100多个单位是民营企业,基本上都是为石油行业服务的。协会下设几个专委会,到目前为止有六个专委会,准备进一步发展壮大,包括设计专委会、SHE专委会、焊接专委会、防腐与保温专委会、管道开挖拉管专委会、项目管理专委会,下一步准备继续发展,比如信息自动化专委会、造价专委会等等。协会的服务范围,石油行业应该很好的利用这个资源,这个平台的资源还是很丰富的,比如国家设定一些奖项的评选,比如国家优质工程奖,是国家级的,下边是石油优质工程奖,是省部级的,协会干什么呢?负责石油优质工程奖的审定,去年,参加国家优质工程奖的评选,去年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协会向国家推荐了14个项目,全部评上了国家优质工程奖,其中,中海油一项工程评上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去年219项,中海油副总经理亲自到人民大会堂领的奖;再比如优秀勘察设计,有省部级奖项和国家奖项,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项目负责审定省部级奖项,负责推荐国家级的奖项。再比如负责培训,行业里所涉及到的各类的培训,技术培训、标准规范的培训,安全员要进行资质取证,取证前要进行培训,再比如中石油和能源口六大协会联合做很多事情,比如吊装奖、焊接奖等等。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协会的服务宗旨就是服务会员单位、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政府,我们的管理团队愿意借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协会这个平台为会员单位服务,我们愿意跟我们的会员单位一起为咱们国家石油石化工业发展做些贡献。

    借这个机会,感谢各各位代表光临和支持2014年第十七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论坛2014年中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高峰会,同时,感谢会议战略合作伙伴、协办单位、技术支持单位和特邀单位、礼品赞助单位,祝大家工作顺利、返途顺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