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隆重推出的中国本土科普原创力作,中国第一本跨媒体可视图书——《神奇科学》在14日开幕的第十七届科博会上精彩亮相,现场读者们纷纷参与互动,感受到了科技与文化融合带来的神奇魅力。
《神奇科学》一书是以北京科技视频网
和武汉电视台“科技之光”联合拍摄的100集同名微视频科普系列片为基础,通过图文形式介绍科学小实验的材料备制、实验步骤、操作技巧等,并着重讲解科学实验背后的科学道理。书中选取了81个神奇实验,乍看起来有悖常识和经验,却涉及了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各领域。从最简单的餐叉平衡、巧吸蛋黄到复杂的投针求π、液滴还原;从最廉价的一张纸、2根火柴,到千元一块的记忆金属、美国快递来的太空沙;从道理简明的倒挂钉锤到迄今并无答案的姆潘巴效应;从一秒钟完成的鸭蛋跳水到10年才见分晓的一滴难求。这些实验共同的特点是意外和有趣,能激起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孩子们“从惊讶到思考”。
本书对实验背后的科学道理还认真推敲,反复考订,每个实验都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尽量避免谬种流传。许多看似简单的现象有不同解释,究竟是纸张经柠檬汁腐蚀后容易烤糊还是柠檬汁自身的化学变化,方糖加烟灰后能够燃烧究竟是催化作用还是灯芯作用,都要认真做对照组实验。
书中每个小实验后面附有二维码,读者不需登录任何网页,直接通过微信“扫一扫”,就可观看该集的视频节目。这是出版界在新媒体时代扩展图书功能的新尝试。近年来出版界热议纸质媒体面对数字化冲击是否会走向没落,《神奇科学》的实践证明了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可以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和共存共生。曾经有过图书用二维码播放视频,但方式是先打开一家网站的页面,然后点击播放按钮。相当于先进故宫大门,再进太和殿。我们不需要先上任何网站的页面,相当于绕过故宫大门直奔太和殿。减少了传输链路上的拥挤和域名解码的层次,加快了访问速度。这也是目前IT产业热衷追求的“用户体验”。
《神奇科学》前言: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副会长、著名科普作家赵致真
爱因斯坦4岁时从父亲手中得到一个玩具罗盘,竟然激动得浑身颤抖;物理大师费曼还坐在婴儿高脚椅上时,父亲就教他玩多米诺骨牌和色块图案,11岁便在家中建立了小实验室;DNA双螺旋结构发现者沃森自幼迷上观察鸟类,并在全国广播公司“儿童百事问”科学竞赛节目中获奖;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2岁便跟父亲一起观看克利夫兰航空表演,5岁开始乘坐飞机。许多伟人都能从幼年时代找到一生成就的伏笔和远因。儿童的心田是一片神奇的沃土。哪怕不经意间落下的种子,日后也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
从咿呀学语和蹒跚学步开始,孩子便成为一个观察者、发现者、思考者和探索者。孩子的教育不是用海量信息充填大脑的内存,而是让知识和身心一起成长。要把被动的灌输变成主动地学习,最好途径莫过于唤起孩子对知识的兴趣和渴望。
这组《神奇科学》实验的选题理念便是“神奇”二字。相信天下儿童都有好奇心,会对那些有悖直觉、有违经验、有拂常识的科学现象 “从惊讶到思考”,进而增长见闻,开阔视野,活跃思想,让课堂知识得到延伸和补充。何况直接动手的体验和能力是无可替代的。实验选题力求丰富多彩,跨越多种学科,是因为顾念“营养均衡”。
用视频手段展现科学实验细节,无疑具有特殊优势。动画特技、虚拟现实、轨道摇臂、微距摄影、逐格摄影、高速摄影,小实验完全值得当成“大制作”,因为我们希望科学的“真”和“美”能结伴走进孩子的心灵。
讲解实验背后的科学道理就要靠书中的文字了。尽量守住不用数学公式的底线,以免把读者吓跑;不奢求简略的“通俗处理”就能让人了然于心,但我们却对每个问题都要“千斟万酌,以求一是”。如果仅仅满足于“差不多”,结果就会“差很多”。有些看似简单的现象,迄今尚无标准答案。我们只能把自己的解释放进“讨论区”。这些内容与其说是写给孩子,毋宁说是写给家长和成人。为辅导孩子做实验时提供参考,也许还能唤起对学生时代功课的重温。
斑纹错杂的二维码如一扇诡谲的窗口,直接将视频“扫之即来”。这是泛媒体化带来的恩惠。也是这本书出版的时代印记。
中国人望子成龙的传统举世无双。当新一代孩子显然更加多才多艺、能歌善舞时,显然还需要有其他的心智模式。社会环境作为孩子的“第三老师”,有责任“激活”他们最可贵的科学灵感和创造精神。
不由想到“蝴蝶效应”。寄望我们的这本小书和它蕴藏的有趣实验像一群五彩斑斓的蝴蝶扇动翅膀,能在不太遥远的将来,在某个孩子的人生征途上,引起美丽的“风暴”。
专家点评:
杨再石(原高教出版社副总编辑):超越传统科普,开创研究式科学教育。推动跨媒体的高级阅读形态。站在科学教育新模式的前列。
潘海东(互动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神奇科学》首次让纸质世界与数字世界直接互动,给了我们奇幻世界般的阅读体验。这是科普领域的全新创造。
费新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神奇科学》微视频不仅激发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和兴趣,而且引导人们对自然本质的思考和探究,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高水准科学教育影视作品!
温红彦(人民日报政文部主任):微视频系列很好看!在心灵鸡汤,养生秘方和虚假信息泛滥微信的当下,这个系列很宝贵啊!转!
张小林(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在快餐文化流行的当下,实在需要一些既严肃深刻又活泼有趣的作品。我畅想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与孩子们一起阅读《神奇科学》并共同成长。
范春萍(北京理工大学学报副主编):将神奇的科学现象用唯美的艺术手法呈现出来,让科学和艺术同时魅力四射。
方希(中国著名出版人):好看,真用心啊!我小时候要能看到这个就好了。
关于科博会的更多信息,敬请关注科博会官网www.chitec.cn、“北京贸促”官方微博微信和掌上科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