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老年参观者聚精会神地研究CoolTool公司展示的小型机床。
本报记者 程晖 杨川梅
日前,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与新华社共同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在京举行。与会人士就循环经济发展中表现出色的个案以及如何促进循环经济由试点向示范转变进行了深入研讨。
“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新思路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节能环保、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路径。
第十届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毛如柏在会上指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循环经济方面有4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首次明确提出资源产出率要提高15%的目标。作为国内生产总值与主要资源消费量的比值,提高资源产出率,以更少的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产出,体现了绿色发展的导向。二是强调推行循环生产方式。三是提出了生产消费等领域循环经济的全面发展。四是明确了循环经济发展由试点向示范升级。
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孙佑海则建议说,各个地方在制定本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时,不同区域、不同层次要有不同的规划,重点应该有所侧重,不能照抄照搬。
他还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如有关部门抓紧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专项资金,研究制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化的税收优惠政策,创新金融支持政策,推动形成健康的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推行政府绿色采购,逐步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和再生品在整个产品中的比重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则指出,大规模的建设和拆迁必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处理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目前,我国城市固体生活垃圾存量已达到70亿吨,可推算建筑垃圾总量为21亿~28亿吨,每年新产生的建筑垃圾都超过3亿吨。整个建筑垃圾占城镇垃圾量将近30%~40%。
“而目前处理方式非常简单,主要是暂存堆放和填埋处置。这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还会对河流,浅层地表土和地下水资源产生很大的污染。”王珏林建议说:“‘十二五’期间,要出台建筑垃圾处理和利用的法规和产品标准、设备标准,并出台支持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土地、税收和优先进入市场的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另外,加强设备技术研究和推广。”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受益匪浅
中国石化董秘局主任黄文生特意坐着地铁来参加论坛颁奖。
“作为最大的能源供应商,同时也是最大的能源使用者,中国石化在生产经营上树立节能的新理念,积极采取结构调整、科技创新、资源优化、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清洁生产,扎实推进节约能源工作,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他表示。
完美(中国)有限公司的马来西亚华人总裁胡瑞连也是这次会议评出的中国循环经济优势品牌的获奖者。从2000年起,他们和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大地母亲水窖的项目,筹集了两个多亿的资金,解决西北地区居民的饮水问题。
“西部有些地方年降雨量只有300~400毫米,但是每天的蒸发量是1500~2000毫米。这个项目通过修建水窖13万多所,将雨水聚集起来,并建立小型的积水工程1400多处,24个省区市的群众受益。”胡瑞连介绍说,母亲水窖的设计类似于马来西亚太子城的水窖,大雨来的时候,很快聚集水,并很快排水,等到天旱的时候,聚的水就能够拿来灌溉广场草皮。
80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介绍了循环经济一部分再制造产业的发展。“再制造领域,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汽车行业的14家国营大企业进行了试点,工业与信息化部也在工程机械机床方面挑选了35家企业来做试点,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徐滨士介绍说。
“再制造的特征就是它的质量性能不能低于新品,而且它的成本只有新品的50%,节能60%以上,节材70%以上,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显著下降。”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