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新能源汽车渐行渐近
2011年05月30日    来源:科学时报

本报记者 刘丹

在5月20日举行的第十四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论坛上,北京汽车行业协会会长、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安庆衡再次强调了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战略雄心,根据不久前已经公布的方案,未来十年政府财政将投入一千亿元打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

安庆衡透露,工信部牵头制订的新能源节能产业发展规划将于近日正式公布。根据规划草案,工信部的目标是,2020年以纯电动车为主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规模将达到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车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定位于产业化启动,而对于尚不明确的产业化路径,各方观点尚存争议。

新能源汽车渐行渐近

科技部“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甄子健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关键一步在于进行全产业链创新。甄子健指出,全产业链创新的路径应该是行业与领域资源的继承创新,包括传统汽车产业、电化学产业、电驱动产业、电力产业,包括技术的集成创新,还有市场政策、商业模式的集成创新。

甄子健强调,全产业链创新要做到两个“坚持”,一是要坚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二是要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领域跨越相结合。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进华在谈到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在私人消费领域的发展时表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目前实行三步走的产业化政策,即在“十五”、“十一五”时期,推动公共交通领域电动车的示范,“十二五”期间开始逐步在私人消费领域推动电动车发展。

张进华分析了美日欧各国在替代能源战略方面的侧重点,他指出,美国长期以来实行侧重于降低石油依赖、确保能源安全的能源战略,美国的新能源汽车国家计划是从确保能源安全的角度提出支持;欧洲以二氧化碳排放法规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推动力;日本则可以总结为双重战略,一方面就确保能源安全,另一方面或着眼于保证或者提高产业竞争力。

“我国由于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初步估计10年之内我国汽车保有量至少是现在的3倍,由此而带来的石油消费是不可想象的。如果不采取技术措施,不仅汽车产业不可持续,甚至整个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都会发生动荡。”张进华强调。

张进华同时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是研发新一代的动力电池。我国在能源动力系统上实行“双战略”,一方面优化现有的车用能源动力系统,大力发展节能汽车;另一方面开发新一代车用能源动力系统,发展纯电动为主的新能源汽车。

他特别指出,电气化转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种渐进性体现在技术由低到高,电气化的程度由低到高,电气化产品的规模由小到大。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这三类电动汽车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共存共生。

重回安全问题基点

作为整车厂商代表,众泰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布局彰显出他们的长远目光。尽管近期受到杭州电动车自燃事件的困扰,但众泰集团董事长吴建中依旧对电动车和众泰充满信心。

“对新能源汽车自燃的风险控制,目前来说不会多于传统汽车,风险是可控的。”吴建中告诉《科学时报》。

今年4月,一辆众泰朗悦纯电动出租车在杭州发生自燃,事故没有造成人员的伤亡。这是国内曝出的首例纯电动车自燃现象,引起了媒体和民众的广泛关注。

尽管相关各方对事故原因至今尚未给出最终说明,但业界普遍猜测,“很有可能是电池连线出了问题”。

自燃事件把电池的安全性问题重新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毫无疑问,电池的安全性是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关键。”珠海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CEO薛家渔在论坛上一再强调。

“以我在电池行业18年的经验来说,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也是心脏,但是汽车真正起火爆炸不见得就是电池没做好,也有可能是组装或者保护电路没做好,任何一个地方做不好都可能起火爆炸,所以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是一家企业能负全责的事。”薛家渔直言。

吴建中同时表示,众泰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改,并将在5月底之前在运营车上建立远程的信息监控平台,对每一辆车运行的技术指标进行监控,以更好地控制风险。

“众泰的目标依旧是在国家新能源汽车战略中突围。”吴建中强调,众泰将从六个方面进行突围,包括战略突围、上牌突围、融资突围、结盟突围、消费突围和城市突围。

“众泰将‘四位一体’推动新能源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众泰的战略是联合各级政府、生产企业、能源企业和消费大众联手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普及。众泰所图的就是要让一批车先跑起来、让一批人先用起来、让一座城市先完善起来。”吴建中强调。

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春华则表示,从纯技术角度看,中国的电池企业与国外差距不大,只是在生产工艺和水平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蔡春华说:“电动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是电池、电机和电控,我国在电池的生产工艺和水平上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但通过生产设备的引进和改善,相信在两到三年内将很快赶上去。到2015年左右,中国电池企业将在核心技术上获得大幅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