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北京科技“盛宴”,让人们感受到高科技的无穷魅力。在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零距离体验高科技,体验创新、科技与生产、生活的深度交融,让人深切地感受到――
居住在用太阳能发电板储存能量的绿色太阳能小屋,驾驶着清洁无污染的电动汽车上班……这些高科技什么时候能走入我们的生活?在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与低碳相关的高新技术,为人们勾勒出未来低碳生活的蓝图。
诠释低碳经济核心内涵
每年一届的科博会是一次集中展示国内外科技最新成果,推介各地重大产业项目,传播前瞻性思想理念的科技盛会。
与往届不同的是,本届科博会在展览内容上散发着浓浓的创新气息,突显自主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低碳绿色经济三大核心内涵。3D、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低碳技术、循环经济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概念,国家未来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新医药、信息通信、节能环保、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项目成为亮点。
发展低碳经济,创建生态文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今年的科博会上,以“倡导低碳发展”为主题的“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技术展馆”,突出展示了循环经济成果、节能减排技术以及低碳技术在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应用,一批代表着我国最高核心科技水平和创新成果的重点推介项目工程展示出独特的科技魅力,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新一代太阳能建筑、零排放大公交“立体快巴”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自主创新成果,让人们与低碳生活展开零距离接触。
作为国家级大型科技博览会,多年来有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是从科博会走出,步入百姓生活的,很多先进的科技理念也诞生在这里。
“低碳经济”同样成为本届科博会论坛的最大热点。科博会的八大论坛中有四个直面低碳话题,研讨视角从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到低碳产业的技术创新等不同层面,从不同角度热议“低碳经济”、“低碳能源”、“循环经济”、“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对智能电网、绿色火电、新能源汽车和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等热点话题展开高层对话;“循环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从应对气候变化的视角,对循环经济与低碳排放、企业社会责任对循环经济影响、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碳交易的市场和运行等问题展开研讨。“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与绿色产业国际论坛”,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探讨与生物安全、环境安全、绿色产业和气候变化相结合,吸引社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促进生态系统功能的保护、重视和恢复,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
体验前沿科技魅力
新一代太阳能建筑低碳化最新产品和低碳交通解决方案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自主创新成果,拉近“低碳”和百姓生活的距离。
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着力点,成为今年科博会一大热点。走进展馆,科技前沿技术和绿色的成果一一呈现在眼前。
今年科博会展览首次设立低碳建筑展区和低碳交通展区,新一代太阳能建筑低碳化最新产品和低碳交通解决方案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自主创新成果,拉近“低碳”和百姓生活的距离。以清华阳光太阳能、四季沐歌太阳能等为典型,带来新一代太阳能光热利用和光电产品,实现太阳能建筑低碳化。在低碳交通展区,深圳华世未来公司设计的零排放大公交“立体快巴”,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这种综合利用现有道路却不占用道路资源的立体高架电车,长40米,宽6米,高4.4米―4.5米,4节车厢,可容纳1200人左右,车速为40公里/小时―50公里/小时,横跨两条行车道,只需铺设两条简易轨道,行驶时,就像一座移动的隧道,下面可以穿行不超过2.1米的车辆,成为实现低碳交通的有效方案。
作为自主创新的生力军,中关村自主创新成果展设立了专门的低碳技术展区,突出展现中关村在低碳、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等方面的重大突破性技术,包括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等跨产业领域的全技术链展示和污水资源化全系统解决方案。
在环境治理方面尖端技术也在科博会上亮相,九次方公司研发的餐厨食物垃圾处理器,该技术的诞生对城市餐饮业甚至包括家庭中关于有效处理餐厨食物垃圾等将是一次革命;云南普尔顿企业集团带来新型给排水管、塑料化粪池等节能减排新产品;南京碧顿环保公司展出世界领先的油水分离技术产品,填补了用物理原理实现油和水有效分离的空白。在展馆内的一台外形酷似饮水机,漂着“绿色液体”的机器吸引了不少参观者,这是全球首创的生物家电―生态堡。据介绍,这台机器可以家养鲜活的食用螺旋藻,而且通过螺旋藻还能在家里集中降解废气、产出氧气,打造“低碳家居”。
此外,还有节电、节水技术产品。能效技术领先企业―――德国诺比节能公司此次继续推出适用于我国市场的先进节电节能技术和产品以及个性化的节能综合解决方案。江苏金通灵风机公司生产400多种规格的节能离心风机产品,广泛应用于钢铁冶炼、火力发电、新型干法水泥、石油化工、污水处理、余热回收、煤气回收及核电等领域,为工业生产提供气体动力、风系统节能改造及环境保护。
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运用低碳技术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科博会展示了新能源、新技术、新成果在工业、建筑、交通、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实现科技与经济的融合
科博会在注重项目科技含量的同时,也力推科技成果转化,从多个层面为企业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搭建服务平台。
历经13年的科博会,从曾经的1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增加到6万平方米,项目推介和论坛规模日益扩大,参展的国际知名企业和专家越来越多,科博会不仅仅是展示最新科技成果的舞台,也成为了企业实现成功的跳板。
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给我国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今年参展的2000余家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带着代表当今国内外科技发展最新成就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概念集中亮相。通过科博会平台寻求技术和资金合作,相当部分企业结识了合作伙伴。
科博会上唱重头戏的新能源、新材料、信息通信、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等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开放的姿态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寻求合作。其中内蒙古、河北、甘肃、四川等省区都将展览主题聚焦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上,推出了一批具有独特区域资源禀赋、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产业项目。中关村自主创新成果展以完整的产业链模式,集中展现了园区企业在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智能电网、移动互联网、低碳技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空间信息七大新兴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总投资280亿元的京东方八代线项目,10家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共同签约入驻,标志着该数字电视产业园的产业链趋于完善。在首次举办的“中国云计算商务应用大会”上,国内首家云计算应用平台――中搜分别与中国机床行业门户、龙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现场成交逾800万元。通过中搜商务云应用与合作经营,帮助签约企业迅速搭建行业门户,以拓展营销渠道,实现符合现代商业发展趋势的电子商务化经营。
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集中展现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技术和新产品,助推了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和重大产业合作项目落地,彰显了后危机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的发展态势和巨大市场空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科博会共签订招商引资、技术合作、贸易项目568个,合同总金额达388.7亿元人民币,比上届增长47.8%。其中,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签约金额265亿元,占合同总额的68.2%,凸显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发展前景。
一年一度的北京科技“盛宴”,让人们感受到高科技的无穷魅力。在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零距离体验高科技,体验创新、科技与生产、生活的深度交融,让人深切地感受到――
居住在用太阳能发电板储存能量的绿色太阳能小屋,驾驶着清洁无污染的电动汽车上班……这些高科技什么时候能走入我们的生活?在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与低碳相关的高新技术,为人们勾勒出未来低碳生活的蓝图。
诠释低碳经济核心内涵
每年一届的科博会是一次集中展示国内外科技最新成果,推介各地重大产业项目,传播前瞻性思想理念的科技盛会。
与往届不同的是,本届科博会在展览内容上散发着浓浓的创新气息,突显自主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低碳绿色经济三大核心内涵。3D、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低碳技术、循环经济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概念,国家未来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新医药、信息通信、节能环保、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项目成为亮点。
发展低碳经济,创建生态文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今年的科博会上,以“倡导低碳发展”为主题的“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技术展馆”,突出展示了循环经济成果、节能减排技术以及低碳技术在建筑、交通等领域的应用,一批代表着我国最高核心科技水平和创新成果的重点推介项目工程展示出独特的科技魅力,吸引了众多参观者。新一代太阳能建筑、零排放大公交“立体快巴”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自主创新成果,让人们与低碳生活展开零距离接触。
作为国家级大型科技博览会,多年来有许多新技术、新产品是从科博会走出,步入百姓生活的,很多先进的科技理念也诞生在这里。
“低碳经济”同样成为本届科博会论坛的最大热点。科博会的八大论坛中有四个直面低碳话题,研讨视角从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到低碳产业的技术创新等不同层面,从不同角度热议“低碳经济”、“低碳能源”、“循环经济”、“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对智能电网、绿色火电、新能源汽车和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等热点话题展开高层对话;“循环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从应对气候变化的视角,对循环经济与低碳排放、企业社会责任对循环经济影响、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碳交易的市场和运行等问题展开研讨。“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与绿色产业国际论坛”,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探讨与生物安全、环境安全、绿色产业和气候变化相结合,吸引社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促进生态系统功能的保护、重视和恢复,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
体验前沿科技魅力
新一代太阳能建筑低碳化最新产品和低碳交通解决方案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自主创新成果,拉近“低碳”和百姓生活的距离。
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着力点,成为今年科博会一大热点。走进展馆,科技前沿技术和绿色的成果一一呈现在眼前。
今年科博会展览首次设立低碳建筑展区和低碳交通展区,新一代太阳能建筑低碳化最新产品和低碳交通解决方案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自主创新成果,拉近“低碳”和百姓生活的距离。以清华阳光太阳能、四季沐歌太阳能等为典型,带来新一代太阳能光热利用和光电产品,实现太阳能建筑低碳化。在低碳交通展区,深圳华世未来公司设计的零排放大公交“立体快巴”,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这种综合利用现有道路却不占用道路资源的立体高架电车,长40米,宽6米,高4.4米―4.5米,4节车厢,可容纳1200人左右,车速为40公里/小时―50公里/小时,横跨两条行车道,只需铺设两条简易轨道,行驶时,就像一座移动的隧道,下面可以穿行不超过2.1米的车辆,成为实现低碳交通的有效方案。
作为自主创新的生力军,中关村自主创新成果展设立了专门的低碳技术展区,突出展现中关村在低碳、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等方面的重大突破性技术,包括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等跨产业领域的全技术链展示和污水资源化全系统解决方案。
在环境治理方面尖端技术也在科博会上亮相,九次方公司研发的餐厨食物垃圾处理器,该技术的诞生对城市餐饮业甚至包括家庭中关于有效处理餐厨食物垃圾等将是一次革命;云南普尔顿企业集团带来新型给排水管、塑料化粪池等节能减排新产品;南京碧顿环保公司展出世界领先的油水分离技术产品,填补了用物理原理实现油和水有效分离的空白。在展馆内的一台外形酷似饮水机,漂着“绿色液体”的机器吸引了不少参观者,这是全球首创的生物家电―生态堡。据介绍,这台机器可以家养鲜活的食用螺旋藻,而且通过螺旋藻还能在家里集中降解废气、产出氧气,打造“低碳家居”。
此外,还有节电、节水技术产品。能效技术领先企业―――德国诺比节能公司此次继续推出适用于我国市场的先进节电节能技术和产品以及个性化的节能综合解决方案。江苏金通灵风机公司生产400多种规格的节能离心风机产品,广泛应用于钢铁冶炼、火力发电、新型干法水泥、石油化工、污水处理、余热回收、煤气回收及核电等领域,为工业生产提供气体动力、风系统节能改造及环境保护。
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运用低碳技术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科博会展示了新能源、新技术、新成果在工业、建筑、交通、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实现科技与经济的融合
科博会在注重项目科技含量的同时,也力推科技成果转化,从多个层面为企业自主创新成果转化搭建服务平台。
历经13年的科博会,从曾经的1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增加到6万平方米,项目推介和论坛规模日益扩大,参展的国际知名企业和专家越来越多,科博会不仅仅是展示最新科技成果的舞台,也成为了企业实现成功的跳板。
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给我国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今年参展的2000余家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带着代表当今国内外科技发展最新成就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概念集中亮相。通过科博会平台寻求技术和资金合作,相当部分企业结识了合作伙伴。
科博会上唱重头戏的新能源、新材料、信息通信、新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电动汽车等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开放的姿态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寻求合作。其中内蒙古、河北、甘肃、四川等省区都将展览主题聚焦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上,推出了一批具有独特区域资源禀赋、技术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新兴产业项目。中关村自主创新成果展以完整的产业链模式,集中展现了园区企业在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智能电网、移动互联网、低碳技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空间信息七大新兴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总投资280亿元的京东方八代线项目,10家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共同签约入驻,标志着该数字电视产业园的产业链趋于完善。在首次举办的“中国云计算商务应用大会”上,国内首家云计算应用平台――中搜分别与中国机床行业门户、龙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现场成交逾800万元。通过中搜商务云应用与合作经营,帮助签约企业迅速搭建行业门户,以拓展营销渠道,实现符合现代商业发展趋势的电子商务化经营。
第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集中展现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新技术和新产品,助推了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和重大产业合作项目落地,彰显了后危机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的发展态势和巨大市场空间。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科博会共签订招商引资、技术合作、贸易项目568个,合同总金额达388.7亿元人民币,比上届增长47.8%。其中,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签约金额265亿元,占合同总额的68.2%,凸显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