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表讲话,明确提出:中国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发展低碳经济列为2010年的重点工作,提出“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010年5月,北京科博会作为引领产业经济发展的前瞻性展会,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需求,转移中心,变换角色,变迁趋势。
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重在细节,重在节约,重在实用。而处在科技创新风头浪尖上的科博会,则在13岁这个敏感的“青春期”,放低身段,完成了从“高、大、全”向“精、尖、细”的华丽转身,更好地诠释了“科技以人为本”,“科技造福民生”,“自主创新助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体现了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在产业模式转型中的火车头地位。
一、“大”与“小”的位移:从参天大树到青青嫩苗
翻开科博会13年来的老照片,大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早期的科博会,最抢眼的位置,最耀眼的展品,一定被国际大牌霸主把持。
“国内企业和国外公司的差距一目了然。从展台的硬件设施到软件创意策划都不在一个水平上,国内企业标准展位居多,局促简单,那边跨国公司的特装舞台,声光电特效一应俱全。”从1999年就开始报道科博会的老记者王屏说。
从2005年开始,参加科博会的观众明显感觉到,国内企业不仅也换上了特装舞台和多媒体展示手段,而且还首次提出了“中国创造”。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重量级产品开始亮相了。
在今年的科博会开幕式主题报告会,作为伴随科博会成长的创新企业代表,中关村创新企业科兴董事长尹卫民,登上了演讲台。而往年的这个演讲台,是属于那些“行业教主”或攀到世界科技顶峰的科学家的。
尹卫民一上台就表示,“能够和麦肯锡,诺基亚等企业董事长同台演讲,我感到兴奋。”
这个细节,昭告了科博会的一个转变:不再唯大独尊。科博会的舞台上,中国的中小企业开始勇敢地向全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在一点点地成为科博会的“男一号”和“女一号”。
过去13年,科博会展示了数不清的世界第一;过去的13年,科博会也见证了中国创造的成长,见证了中关村乃至全中国一个个堪称奇迹的创业故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的旗帜带动下,靠技术打开市场,靠创意跳跃发展,从过去的因弱小而羞于登场,逐步壮大成为科博会大舞台上不可或缺的角色,完成了从“跑龙套”到大型跨国企业的配角、再到国际产业大舞台上主角的进化过程。
当这些“牙牙学语”的科技“红孩儿”长成英姿飒爽的“成年人”,科博会的关注视角随之延伸,从垂青“大而老”转向大小并举,更喜“新人”。
2010的科博会,给观众的这种感觉尤为明显,不再仰视参天大树,而更关注脚下的青青嫩苗。因为这些嫩苗,是产业的未来,是国家的未来国际竞争力。
二、“全”到“尖”的转变:“小萝卜头”们绽开成功之花
“科博会本身是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一个大品牌。”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这样评价科博会。
从第八届科博会开始,自主创新项目成为签约洽谈活动的主角,并至今稳坐头牌。从1999年就开始组团参加科博会的中国自主创新的生力军---中关村方阵,涌现出一批在各自高新技术领域内的自主创新精英企业:让索尼使用“中国芯”的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研制出全球第一支SARS灭活疫苗的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大唐移动、信威通信组成的T D -SCDMA产业联盟;龙芯、曙光组成的龙芯产业联盟……那些曾经的“小萝卜头”们,在科博会年年如期而至的五月春风吹拂下,一个接一个地绽开了成功之花。从第十届科博会开始,参会企业60%是民营企业,而且连续参加6次以上的达到33%,这在其它会议里是没有的。从这个意义讲,科博会是大品牌服务于小品牌。
与正在举行的上海世博会一样,科博会是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科技实力的“竞技场”。在这里,不论你来自多么偏远的地区,不管你的企业多么名不见经传,都可以拥有一个展示、交流、寻找合作的舞台。表现出色的,还会被“扶上马送一程”。许多“丑小鸭”,借助科博会变成了“白天鹅”。
不以规模和资历论高低,而以创新实力论水平。这种态度,显示了科博会在走向成熟。
科博会的“看小不看大”,还体现在展品的“体格”上,“体格”越来越小巧,模样越来越秀气。家电之外,大块头的产品少之又少,甚至户外经常仰视的风能发电机、3D电影院,也“瘦身”后钻进了展览馆。
小小天地,装下了无穷的科技含量。
有理由期待,在未来,在科博会这个大花坛上,还会有更多的小萝卜头,绽放出绚丽的创新之花。
三、“高”与“低”的跳转:前沿科技造福民生
早期的科博会,让人眼花缭乱,却又记不住多少内容,展示的是一种虚幻美。如今,展览馆变得简约典雅了,空间分布合理有序了,展台展品耐看了,深奥的知识浅显易懂了,科博会越来越实用了。就在北京科博会召开前约一个月,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成功开幕,一个月内相继开幕的这两大科技盛会都以绿色、低碳、新兴产业等作为展会主线。与世博会中高调的未来理念相比,科博会显得更实在更低调,更着眼于可预期的未来可实现的技术。
本届科博会展出的城市立体快巴,是一个“高低”结晶体,即高效和低成本的结晶。立体快巴横跨两条行车道,下方为空,在地面行驶时,类似于一座移动的隧道。快巴下可以随时行驶不超过2.1米的车辆。而由于小轿车高度一般为1.6米以下,一般立交桥及人行天桥限高4.5米,因此快巴在城市的使用不成问题。
另一个“高”、“低”跳转的“形象代言者”,当属华夏动力研发的电动汽车,充一次电能续航500公里,真正做到了尾气污染零排放。如果这种新能源汽车被广泛利用,将大大缓解“双高”(高能耗高污染),实现“双低”(低碳低温)。
“科技”的“高低跳”,还在于能让高昂的成本降到不可想象的低价位。亮相本届科博会现场的三架无人直升机“单兵手抛式无人机”、“‘华鹰’一代无人机”和“‘华鹰’二代无人机”,主要用在污染、火灾等危险地带进行航拍获取图像和数据,实时传送到地面服务站。这些无人机比正常大飞机起降成本大大降低。一般正常大飞机起降一次需要10万—20万,而无人机一次起降费用只有1000元。
当电影《阿凡达》的海报贴满了北京地铁口,人们看着海报上女主角那双似人似豹的眼睛,多以为3D是门又炫又酷“玩虚的”艺术,离日常生活还远着呢。时隔半年后的科博会,就展出了家庭3D电视。据海信的工作人员介绍,海信50寸3D电视机,目前市场售价2万多元。闻听这个数字,一位日本观众难以置信地直伸舌头,因为日本的同类产品,至少也要3-4万元。他没想到中国的市场,这么快就让百姓享受到高科技的成果。
而经常在科幻书里被描述的“智能医疗”系统,也即将和百姓亲密接触。据悉,该系统已在江苏试点,目前正在北京推广。整套系统售价1万多元。基于“三网融合”、3G概念下的家庭监控系统,厨房垃圾清理技术等,也都与百姓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以往的展出,很多概念只是粗线条地勾勒了一个远景,操作性可行性稍显不足,产品离市场还有一定距离。相较之下,本届科博会展示的前沿产品和技术,企业自主研发的更多、更靠近市场,不少拿来就可以规模化生产和销售。“会展出的一杯奶,一株草,一个灯泡、一根线,都蕴着高科技的‘星火’,确实有‘科技、就在我们身边’的感觉。”观众张女士评价说。
犹如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完美转身,科技的迅速转化与应用,缩短了科博会与公众的距离,越来越多的前沿科技不再是昔日王谢堂前燕,而是飞舞着翅膀进了寻常百姓家。
四、“粗”与“细”的取舍:科技润人细无声
人们的惯性思维中,高端科技,恍若高山之云,越看不懂越是高科技。
今年科博会展示的高科技,尽管依然是前沿的,概念的,但却没那么高不可攀。它们变得可亲可近了。观众的兴趣越来越浓,认真看门道的多了,随便看热闹的少了。在展览馆现场,到处可见从不同角度拍照的,不厌其烦询问原理的,驻足凝神思考的普通市民。
科博会,正在教会观众学着“解剖”科学。
据了解,半数以上观众多次参观科博会,在以中青年知识分子为主的观众群中,老人和孩童的比例越来越高。他们大多不是闲来无事闲逛,而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
很多博览会很像大卖场,观众进去时两手空空,出来时大包小包。而科博会之于观众,犹如一周全民科普课。发生在观众身上的变化不是物质,而是知识,因为人们进去时大脑里的知识和出来时肯定不一样。真正的科学技术就该如此,不是高高挂起,而是俯身贴近群众,努力驱除人们对它的隔膜和陌生,以便社会更快更好地享受知识的硕果。
第13届科博会,一周的时间里开展了数十场高新技术展览、论坛、项目推介和经贸洽谈活动,共有2000余家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园区、产业基地参加展览展示。如果计算一下举办成本,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但从提升市民素质的层面分析,这样的投入又是值得的。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达标“世界”的基础,就是市民的文明素质。世界城市必须要有这样知识化、国际化的展会不断浸染公众之心,以培养市民的世界气质。同时,借助科博会,让世界知道北京的人文思想、科技思想与科技产品一样灿烂。这也应是科博会面向世界城市的一个发展理念。
正在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以“细节经”取得一片叫好声,这是科博会的展示应该吸取的。如果科博会上的松下、海尔、联想、海信、京东方、首钢等著名企业,在做宏观大气的展示之余,也能够想到“于细微处见科技”的小点子,让观众们感动一下,则效果更好。
周六、日两天的科博会展馆里,小观众越发地多。看到那些对常识的不断冲击、突破和超越展示后面惊诧的表情,还有他们煞有介事研究的眼神,谁能说,科学的种子没有就此埋下?
世界城市,就在他们好奇的目光里。
五、绿与白的共美:低碳经济与云计算
科博会不是单调枯燥的实验室,不是玄机不可测的瓶瓶罐罐,而是有着潜在的美和无穷的趣味,甚至充满了各种色彩与诗意的天宇。本届科博会,科博会的主打色彩,是藏在科技身影后的“绿”与“白”:
“绿”
低碳、节能、循环经济,其本质都可以用一种颜色表达——“绿”。物联网企业时代凌宇公司的智能身份感知系列产品、威讯紫晶公司的地铁无线安防系统、国能风电公司的兆瓦级垂直轴风力发电产品、北汽集团的4款纯电动新能源车型,都是推动“绿色产业”的典范。家电展台更是猛吹“绿色风”,海信“蓝擎”3D-LED液晶电视采用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绿色制造”的专项成果,还有全球首创专养螺旋藻的生物家电――生态堡,纽曼3LCD高清投影仪,海尔的无级变频冰箱、无氟变频空调……,也在为“绿色北京”做着贡献。
“白”
云计算、云存储、云阅读、商务云,云安全、云杀毒、云终端、云搜索、云服务……科博会展馆内,朵朵“白云” “飘来飘去”。参观展览犹如在“云中漫步”,脑海里不断闪现出云彩的白色。
怎样看“云”识科技?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林润华在“2010中国云计算商务应用大会”上介绍,云计算的核心技术是把计算资源合理配置,未来无论是数据中心还是操作系统,以及其他的应用软件,都以服务的概念呈现出来。用户可以不用独立购买,以租赁的方式即可得到服务,这样可以降低很多的成本。
白色的“云计算”和绿色的“低碳”,交织成本届科博会最大的亮点,如巨大的蘑菇云,连同其中蕴藏的科技能量,冉冉升起……
对科技未来的向往,也在观众的心里缓缓升起……
六、外与内的共和:科博会是北京的,也是国际的
从“北京国际周”到“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科博会一直贯穿着“国际”二字。科博会是北京的,也是国际的,科博会需要的是“内外共和”。
据商务部对部委办的几大博览会的调查,欧美国家对科博会关注点更高。13年的发展,北京科博会不仅在欧美建立了影响,就连拉美、中东和非洲一些国家的科技部长、教育部长,甚至一些能源部长都非常重视北京科博会。
从第七届科博会开始举办的科博会“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环境专场推介会” 是连接海内外的桥梁,每次推介会都会吸引几百位中国企业家到会。美国、欧洲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地方政府也先后特派代表团参会推介。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的走到一起:让科技更好地为地球服务。
除了展览、推介,论坛会议是最能彰显“内外共和”的重彩之笔。每年举办的高层论坛和专项交流活动,登台演讲的境内外知名科学家、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全球500强企业首脑、世界著名金融投资机构高层决策人及国内政府部门权威人士,将世界最新科技成果和最新经济前沿的思想理念介绍到中国,同时向世界传递中国产业发展的最新政策、规划和趋势。和谐共美,是科博会对“国际化”的诠释。
回看13年,我们已不能单纯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定义科博会。科博会正在涵盖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记录历史的方式。
科学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科博会又是科技表象下广而告之北京和中国的强有力的工具。
科博会,将会成为北京现代化进程中的一段不可或缺的美丽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