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经济寒冬会扼杀创新吗?
2009年03月02日    来源:科博会官网(www.chitec.cn)

怀抱高科技创业梦的人,在寒冬来临时踌躇不前——他们摸不准风向。利好消息:1月证监会宣布: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支持中小企业,创业板马上推出;各省市也出台政策鼓励创业。然而从大洋彼岸传来的消息却是:去年8月至今,高科技行业已裁员195856人。爱立信、英特尔和微软,以及一些知名的创业公司均计划裁员———它们已经准备过冬。
融资困难、销售疲软的梦魇不会单单放过高科技企业,如今有什么样的理由,能够说服观望者走出创业第一步?

虽有扶持:新企业融资仍将困难

1月6日,深交所表示,2009年深交所将启动创业板。这意味着中小企业在信贷紧缩时多了一条融资渠道。

其实2008年初,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就曾提出在2008年上半年推出创业板。但由于随后国际市场急转直下,金融危机恐慌来临,创业板的推出被一再延迟。近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我国实体经济受到重创,一些高新小企业迫切需要支持。同时,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也应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以贯彻创新型国家战略。因此,眼下果断推出创业板就显得尤为迫切。推出创业板还可以创造就业岗位,带动消费。决策者期望创业板带来的良性连锁反应,将会有助于实体经济的恢复。
不仅如此,2009年伊始,各地方政府也力推“创业经济”,例如,从1月1日起,云南省对首次创业人员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山东省为青年创业提供资金帮扶和贷款担保;内蒙古从2009年起设立创业发展资金,用于自主创业的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小额贷款贴息等。其他省市也多有类似动作。
尽管有国家帮扶打气,但不景气的预期仍会阻碍新企业融资。一方面,虽然有促使银行放贷给中小企业的政策,但在紧缩时,很少有银行愿意做天使,它们宁愿把钱贷给前景明确的大企业,尤其是国家力保的一些企业。另一方面,值得中国的投资人参考的事实是:美国风险投资协会去年12月调查的400名风险投资家中,56%的人认为2009年经济将更加糟糕;92%%的人表示,经济衰退将会继续打压风险投资行业。这种预期当然会迫使他们慎而又慎。一般来说,风险投资者更喜欢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因此在经济下行期,企业更难获得风险投资。何况风险投资者甚至自身难保,已经被迫打折出售其在创业公司中的股份,以节省现金参与核心投资。总体上他们都在减少新的投资,增加现金储备。因此,企图借钱或募股扩大规模的小公司很可能会失望。

历史证明:衰退不排斥创新

虽然融资困难,但创业者并非无力推进自己的事业。须知数额较大的投资一般在企业的成长期才参与进来。在技术酝酿与发明阶段,资金需求量少,一般可以由创业者自己解决。动用家庭财产或向朋友借款一般就满足需要。这给创新留出了一片试验田。

如果我们参考历史,可以发现创新并未被不景气的经济拖累。按照美国知名投资家和创业思想家保罗·格拉汉姆的意见:技术进步本身并不太受股票行情影响,上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衰退时,也正是微软和苹果公司创立时。“微软的第一个产品是为Altair系统做的Basic解释器。那就是1975年的世界所需要的产品,如果当时盖茨和艾伦再等几年,一切就太晚了。”
美国著名创业思想家卡尔·施拉姆也总结出类似的历史经验:“史泰博、戴尔、家得宝都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早期成立的。它们并不是什么特例,从1974年到1979年再到1984年,新公司的数量从319000家逐步增加到524000家、635000家。”施拉姆认为正是这一经济衰退期奠定了美国创业型经济的大局。

美国著名投资家蒂姆·德拉坡更认为本轮衰退将带来一个创新高峰。除了提到1974年微软的创立和上世纪80年代衰退期的创新爆炸,德拉坡还指出:1957年衰退时,恰是半导体推向市场时;30年代大萧条时,也是惠普、德州仪器和美国联合技术公司成立之时。
既然如今的许多大企业诞生在经济冷清时期的车库里,就不能否认类似情景再现(在中国)的可能性。在经济的收缩期,业态和技术的创新可能创造一个有悖传统看法的市场,产业链也可能会产生新的组织方式,这给与创新者快速成长的机会。

焉知非福:衰退有衰退的好处

此处的关键词是“成本”。格拉汉姆认为,抵御经济衰退的最好方式是在任何经济状况下都应该做到的事:尽可能的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告诫创业者,要想成功,最明确方向就是成为企业界中的蟑螂。新公司倒闭的直接原因就是花光了所有的钱。所以公司花在运营上的钱越少,就越不容易死亡。很幸运,运营一家新公司也花不了多少钱,而经济衰退只会让你花更少。”
经济不景气时,创业者拿到钱的机会更小了。因此创业者最终执行的必然是拥有清晰盈利模式和健康现金流的商业计划。这样的计划生存下来的可能性更大。每个人都有收紧口袋的意识,这对公司成长的好处远大于坏处。而严酷的经济环境所能带来的好处还不仅如此。
首先,经济不景气的一大效应是竞争压力减少——怯懦的竞争者们退出了。而且很多大公司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忙于裁员、重组、贷款,疏于开发新服务新产品,给予初创小公司异军突起的时机。
其次,经济衰退带来的失业人口增加,给创业企业带来一个低价获取优秀人才的机会。大批的失业者找不到大公司的工作,不得不考虑进入初创小公司,而且不需要给很高的薪水。
另一有利创业的理由是:运营成本降低。办公场地租金降低,供应商会提供更优惠的价格,此外,服务器、食物等相关的平均开销也会降低。
经济衰退期还是吸引新客户的时期。消费者们在困难时期会认真审查每一项开支,会寻找新商家取代已有报价高的供应商。能够以新技术压缩成本的后来者就有优势。
哪些行业的新技术和新公司最有可能得益于衰退呢?按德拉坡的预测,是环保技术、医疗设备和无线技术行业。他甚至预测说,下一波创新高峰包括这些技术:零耗能房屋、自动驾驶电力轿车、基因预测疾病、完全云计算、真3D技术娱乐等等。

创业心态:中国准备好了吗?

相对金融风暴中心的美国,中国的创业环境更被看好。IDG创业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熊晓鸽认为这缘于中国的市场规模:“就以IT而言,我们IDG所属的IDC公司两次做了预测,2012年中国的PC市场要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PC市场,市场份额达到18.9%%。互联网的一个主要的操作平台就是PC,在互联网方面可能有很多的商业机会。而且过去成功的企业,90%以上都不是依靠国外的市场,而是在国内的市场获得了成功,这本身也证明了中国有很多的创业机会。”
然而潜在的机会是否能够被抓住?许多专家表示疑虑。他们表示中国尚未有足够的创业文化,年轻人缺乏冒险的动力。有评论指出:人们去创业都自比为“走钢丝绳”,似乎小公司注定失败,大公司注定成功。毕业生们青睐的雇主依然是大型公司与政府机构。
很难说这种文化会在多长时间内改变。谈到80年代之前的美国,施拉姆说:“为人父母的往往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获得一份‘安稳’的工作,比如在通用汽车、福特公司或政府机构供职。而今天他们则要求自己的孩子像比尔·盖茨一样。”技术创新的跃进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在世人亲眼见证了比尔

·盖茨、史蒂夫·乔布斯等商业巨头的崛起后,开始对他们的创造才能倍加赏识,对由此创造的财富予以肯定。

这种转变可能会很快发生在中国。随着危机中一系列大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倒闭,人们意识到,无论大公司小公司都有失败的可能,这取决于怎么运营,而不取决于规模大小。大公司会被更加冷静地看待,它们已经不再意味着终生保险的铁饭碗了;人们也将以更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小公司,为其创造积极、平等的发展环境。接下来是一个萌发新芽的季节,也许会是一个童话般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