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科技创新书写“中国奇迹”
2009年03月02日    来源:科技日报

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在即,科技巨匠将再次成为国人心中的英雄,一大批科技成果将获得褒奖。这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的又一例证。

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体系,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科领域,无论是科技政策环境、科技人力资源、科技投入、科技基础条件建设,还是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科技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发展等各个方面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同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创新活力得到空前激发,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更加紧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正步入一个重要跃升期。

基础研究与创新人才齐头发展

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涌现出了载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以及先进国防武器装备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我国初步具备了支撑科技发展的基础条件。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达到同类国际实验室装备水平,形成了包括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仪器、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较完备的科技基础条件体系,部分领域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已建成覆盖全国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网络规模、网络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刚刚过去的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在此前7年的时间里,一个个项目完工,众多的科研难题被攻破,科技在每一个环节发挥着支撑作用。“科技奥运”的背后是电动自行车的技术创新,是众多奥运场馆的独特设计与完美建造,是信息服务的无微不至……

与此同时,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人力资源大国,拥有世界第一的科技人力资源,创造和发展知识产权的水平大幅提高。目前,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知识产权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内发明专利年申请量连续三年超过国外申请量,其中商标、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1位。

产业技术与农业科技作用显现

产业技术创新取得多方面突破。我国在基础工业、加工制造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一批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克,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的建设。能源和资源领域的科技创新为突破发展瓶颈制约提供了重要支撑。在能源领域,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设备、大型水电设备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取得重要进展,为调整能源结构和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础;在矿产资源领域,突破了一批制约我国资源重点勘探领域的技术瓶颈,提高了采选冶综合回收率和资源综合利用率;在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领域,重点攻克了环境监测、大气污染控制、土壤修复等关键技术,建立了气象、地震、洪涝等大型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报系统。

农业科技进步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保障。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显著提高,一大批农林动植物新品种、优质高效种养殖技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等的应用,使我国农业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物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粮棉等大宗作物取得了一批重大技术突破,产生了超级杂交稻、杂交玉米、转基因抗虫棉等一批重大农业技术成果;小麦条锈病、粘虫迁飞预报以及飞蝗根治等技术取得突破,有效降低了农作物的灾害损失。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农业技术、面源污染防治技术、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防沙治沙技术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与物流技术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并在大豆、玉米、蔬菜、肉制品、林副特产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我国以食品加工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据统计,近年我国新培育农作物新品种800多个,平均增产10%以上,累计推广面积近5亿亩以上,使全国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85%左右。统计结果显示,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由“九五”的37%提高到“十五”的48%。

民生科技造福人类

让科技发展的成果惠及13亿人民是对普通百姓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在民生科技方面不断涌现,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显著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科技在改善民生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人口与医疗卫生科技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人口控制与优生优育的技术进步,为实现人口再生产从“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疾病,以及艾滋病、病毒性肝炎、SARS病毒、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控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在基因等创新药物研制、中医药现代化以及数字化医疗设备开发方面也取得多方面进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支撑。

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纳米技术与传统纺织业的结合,调整了纺织业的产业结构,使得中国作为一个纺织业大国,人民群众在衣着方面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绿色建筑、节能技术为给人民群众安居、宜居展现了广阔的前景。智能交通正在逐步为公众的出行创造快捷、舒适、安全的条件。这些科研成果,切实解决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和人民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难题,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改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报北京1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