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新闻进行到底
主持人:李禾(本报记者)
嘉 宾:周生贤(环境保护部部长)
厉以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何炳光(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长)
王 毅(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 对话背景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在6月5日举办的“探索环保新道路——六•五世界环境日特别论坛”上,举了贵州毕节地区生态建设道路的例子,以证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之路和扶贫开发必须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科技进步必须与制度完善结合起来。
在新的经济形势和时代要求下,中国的环保之路要依靠科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如何研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保产品并发展环保产业?如何保障科技在环保道路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转变——
由行政办法转向依靠科技、经济
主持人:我国一直在提建设创新型国家,但感觉并没有落到实处,为应对经济危机,中国上了大量的建设项目。在中国的环保道路上,科技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周生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跨越式发展有三个必要条件:优势产业的崛起、高新技术的应用、影响全局工程的启动。当时美国就是利用电力和钢铁工业的发展实现的。目前,我国环保发展之路的核心也在这里,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手段来解决环境问题。
综观世界环保,我们还发现,但凡哪个国家发生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后就会出现一种现象:政府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科学技术有突破性发展。因此,面对我国经济危机、污染事故高发的态势,建立高效环境治理体系尤其重要。这就需要依靠科技,自主创新,积极探索科技含量高、投入资金少、环境效率好的治理模式,而发达国家走的末端治理道路,中国用不起。
其次,中央这次还安排了360亿专项投资,就是要研究中国特色的治理模式和经验以及技术,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治理效果,从根本上减轻环境压力。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因此要研发丰富多样的环保技术。
王毅: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四大任务: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保证资源,特别是战略资源的持续安全的供给和高效循环利用;实现环境和发展的双赢。应对主要措施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依靠的是技术创新、制度政策和管理。
尤其是面对气候变化,二氧化碳减排的强大压力,中国要想缩小碳排放,必须依靠更多的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
——绿色产业——
新经济增长点根基在科技
主持人:奥巴马政府明确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美国新一轮的产业制高点;日本也公布了绿色产业方案,计划将太阳能产业增加20倍,新增环保汽车增加40%;欧盟3月公布了2013年以前投资1050亿欧元支持欧盟区的绿色经济等,中国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有何想法?
何炳光:为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少国家将发展绿色产业作为复苏经济的发动机,制定了庞大规划,投入了巨额资金。借助绿色产业来寻求出路,创造就业机会和刺激经济增长。
我国目前也提出要发展绿色产业,一般认为绿色产业是为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的战略性产业。它主要包括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而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装备保障的产业,涉及到节能环保的技术、装备、产品、服务等。
据初步测算,今明两年,十大节能工程投资需求超过4000亿元,循环经济超过5000亿元,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投资达到4500亿元以上。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有效拉动内需,而且对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解决环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作为最大的新兴环保市场,面对国际先进企业和技术的竞争,必须加快发展,加强自主创新。使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为建设两型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装备保障,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形成具有综合竞争能力的支柱产业。
未来一段时间,应实现节能环保产业增长速度要大大高于同期的经济增长速度。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市场化节能环保机制初步建立。为确保实现这个目标,我国依托重点工程,形成对节能环保产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需求拉动,带动产业快速发展;立足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大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再创新能力,尽快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装备和具有国际影响的企业品牌,做大做强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等。
厉以宁:建设中国环保之路,发展绿色产业,需要通过环保培育大量人才。科技资源是第一资源。因为有了科技,短缺资源就有了。没有淡水,海水淡化技术能够解决;没有石油,新能源研发有望替代。然而科技是第一资源,也意味着人才是第一资源。因为科技体现在设备上,设备是人制造的。科研成果靠人研究,国家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虽然是老话题,但是依然重要。
——制度——
建立全面覆盖经济社会的环保体系
主持人:目前我国环保制度的建设有何设想?
周生贤:除了科技,制度建设也很重要。建立健全与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特点和环境管理决策相一致的环境政策法规体系提上日程。我们必须全面分析社会发展状况,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走势,时时调整和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标准,保护先进生产能力,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使环保真正成为引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航标。
但我们目前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内部环保依然十分严峻,我们要继续做好有效应对的各项准备。深入研究主要污染物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的关系;利用倒逼机制,深化工业污染。现在进入了调整经济结构的最好时机,调整结构就要政策正确。
还要把环保理念和要求全面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中,构筑有效防范环境污染和资源环境损耗重要防线。从全过程制订经济政策,将保护环境的要求体现在工业、农业、交通和服务等领域,建立起全面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环保体系。
何炳光:通过强化法规约束和政策激励,着力规范市场,打破行业垄断,为节能环保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特别是要注意能效标准和环境标准的超前性、强制性,促进企业生产工艺技术的升级和产业的经营等。探索和利用多种建设经营模式,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节能环保产业,鼓励企业对节能环保重点工程进行服务外包,推动环保设施专业化运营等。
通过着力构建政策法规支撑体系,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节能环保产业与传统竞争性的行业不同,是典型的政策法规驱动型产业,形成节能环保发展的法规强制和政策驱动是节能环保产业的必要条件,既有利于刺激潜在的节能环保产业市场,成为有效的现实市场,也有利于为节能环保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因此,要加大经济政策的支持力度,包括投资,包括财政税收政策;强化政策法规的监督和引领作用,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支持科研开发创新,完善进出口政策等。
延伸阅读
贵州毕节的资源发展模式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最穷的黔西北,有2万多平方公里,700多个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每年下雨量虽然不少,但水渗到地下就全流走了,因此缺水问题严重,也成为贵州最穷的地区。于是,我国8个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组成了专家顾问组,帮助该地区进行建设,主题是扶贫开发、生态建设和控制人口。经过20年的生态建设,目前,毕节地区的人均经济水平已从贵州倒数第一上升到第三。
毕节的例子表明,没有生态建设,贫困地区不可能脱贫,只能造成贫穷的恶性循环——越穷就越粗放式开发,结果生态破坏严重。除了依靠科技发展外,贫困地区跳跃式发展还要依靠体制改革,否则就不能形成自己造血的机制,不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奥巴马政府的绿色经济计划
奥巴马政府多次推进其绿色经济计划,认为如果美国现在就采取相关行动,将催生一个全新的产业,并为美国创造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在能源战略转型方面:为美国家庭提供短期退税,应对日益上涨的能源价格;未来10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研究,并为相关公司提供税务优惠;风能、太阳能和其他替代能源公司将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政府资助。
电力方面:大幅减少对中东和委内瑞拉石油的依赖,计划到2012年,美国发电量的10%将来自可再生能源等。汽车方面:奥将促使政府和私营行业大举投资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等新能源技术,减少美国的石油消费量。以7000美元的抵税额度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型汽车。支持强制性的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制度,力争在2050年之前实现二氧化碳减排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