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09-2020)(摘要)
2011年04月26日    来源:来源: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网

经过近二十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关村已成为我国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体系较为完善、创新优势突出的区域,承载着创新型国家及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大历史使命。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加快推进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开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为规划编制提供依据。

一、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经过近20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2008年,产业规模达到了10222亿元,是我国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二是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生物工程及新医药、新能源环保、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为补充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三是软件及信息服务、集成电路设计、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文化创意、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产业在全国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处于领跑地位。四是联想、百度、曙光、大唐等一大批富有创新活力、具有全球视野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正在迅速成长壮大。五是产业联盟和园区经济活力进一步彰显,在促进创新集群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六是拥有全国最密集、最顶尖的科技研发资源,具有全国领先的创新基础条件和巨大的潜在需求市场,是全国最重要的高技术自主创新发源地。

(二)中关村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硅谷等先进地区相比,中关村创业发展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缺少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整体上看,联想、大唐、百度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仍然不强,IBM、微软等跨国公司的核心业务并没有转移进来,使得中关村在全球高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不强。二是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创新较为薄弱。中关村也诞生了一大批国际领先的技术创新,然而,在主导整个行业发展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相对不足。三是创新成果产业化能力仍然较为薄弱,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四是金融体系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力度不足,使得许多我国培养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国外风险投资所吸纳。第五,“推崇创业、宽容失败、鼓励冒险”的创新文化氛围尚未形成。

二、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的战略地位

从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看,北京、上海研发创新实力最为雄厚,深圳、苏州产业化能力较为突出,天津、武汉制造特色非常鲜明。通过与这些城市的对比分析发现,中关村及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势极为突出,问题也较为明显。优势主要体现在创新资源优势极为突出,龙头骨干企业实力强大,重点产业地位在全国地位突出,区位、市场、人才、政策等综合环境优势较为显著等方面劣势主要表现在产业化能力相对较弱、区域协同发展能力不强、在半导体、通信、互联网等领域的领导地位受到挑战等方面。

总体上看,中关村在全国高技术产业分工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先行区,是全国最重要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发源地,也是引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和示范区。然而,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放眼全国和世界,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准确定位,克服困难,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可以占据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制高点的“中国硅谷”,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自主创新示范区。

三、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定位和战略重点

(一)发展定位

从全球看,中关村应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若干重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上抢占全球高新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成为引领全球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科技创新中心;从全国看,中关村应在探索适宜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发展模式以及文化理念方面发挥示范作用,成为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从北京市看,中关村应进一步提高在北京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成为支撑首都地区经济增长、推动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把中关村建设成为高技术产业优势骨干企业集中、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链完整的在全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自主创新试验区。到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2.5万亿元,实现产业增加值60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30%。

(三)发展思路

中关村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明确一个战略、确定两条路径、发挥三大优势、围绕四类产业、强化五个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1、明确一个战略

抓住产业发展机遇,依托中关村的技术优势,采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做大产业规模并举的发展战略。

2、确定两条路径

一是依托本地科研院校、各类研发中心和工程中心、军工企业的技术力量,借助国家部委、军方和北京市的扶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取得一批原始创新成果,突破若干关键技术,为国家自主创新提供原动力,打造中关村技术高地和知名品牌。二是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完善产业链,引导产业集聚。鼓励企业开展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推进技术成果产业化,大力培育本地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壮大产业规模,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3、发挥三大优势

充分发挥本地技术研发实力雄厚、工业基础好、市场庞大的优势。

4、围绕四类产业

一是把通信、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点产业,鼓励创新,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树立品牌,以期能够引领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

二是加大对新能源和环保、集成电路等战略性先导产业的扶持力度,紧跟世界技术发展潮流,积极探索新技术,大力培育市场,通过建立示范工程、实行政策性补贴等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以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安全和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三是继续发展壮大计算机和网络、平板显示和数字视听、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五大支柱产业,加大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做强产业。

四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科技研发和咨询、数字内容产业等高技术服务业,培育新兴产业。重点引进和发展对资源、能源、劳动力依存度较低,人才、资金密集型和绿色环保的产业,近期重点发展文化创意、科技研发和咨询、数字内容产业等高技术服务业。

5、强化五个结合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打造龙头企业与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相结合,园区主导与区域联动相结合,自主发展和招商引资相结合。

(四)战略重点

1、电子信息产业

——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加大基于开放标准的基础软件、数据库、信息家电和工业控制用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软件、中间件和重点行业应用软件等产业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成为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研发和服务中心之一。

——通信。重点支持通信技术研发和移动终端制造业发展,推动以TD-SCDMA为核心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及后续演进技术发展,吸引国内外企业在中关村建立通信技术研发中心,使中关村成为国内水平最高、人才最密集的通信技术研发基地。

——集成电路。以设计环节为核心、制造环节为基础,在IC芯片设计、设备和材料等领域不断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加大CPU及DSP、基带和射频芯片、核心路由和交换芯片、多媒体处理芯片、智能卡及电子标签、安全芯片等产品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

——计算机与网络产品。支持高性能计算机、大容量存储设备、工控机等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进一步推广基于自主研发设计CPU的低成本计算机,完善IPv6示范网平台。

——平板显示与数字视听。继续大力推进TFT-LCD产业链建设,加大力度推动OLED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建立国际数字产品采购中心,创新业务模式与赢利模式,尽快启动数字电视市场。

2、新能源环保产业

从“公共平台、技术研发、产业化、示范推广、消费培育”五个环节全面推动,加快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继续推动风电产业化和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培育壮大环保产业。

3、生物工程及新医药产业

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发展新药、疫苗、诊断试剂和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医药研发服务业发展。

4、新材料产业

继续壮大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材料等优势领域的产业规模,推动传统材料产业的技术提升和产业升级,促进新兴材料产业的技术发展与产业壮大。

5、先进制造业

重点发展数字化交通设备、大型环保装备和检测仪器、自动化系统和精密测试仪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医疗设备和个人医疗电子产品。

6、高技术服务业

结合中关村的产业基础和市场优势,重点发展以网络及电信增值服务、动漫游戏、设计服务、网络出版、数字多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兴业态,培育新的增长点。

四、重大工程

(一)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根据国家发布的重大专项申报指南,结合中关村的科技优势和研发力量,对接项目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和高端制造四个重点领域,共计60个方向。

(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紧落实已经落户中关村的六项科技基础设施,积极争取散裂中子源、强磁场装置、大型天文望远镜等新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争取新一代互联网等12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落户。

(三)实施重点产业培育工程。涉及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工程及新医药产业、新能源环保产业、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和科技服务业等六大重点领域,共计32个重点项目。

五、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政府宏观引导和组织协调。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复文件精神;加强对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领导;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二)加快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科技金融体系。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发展中关村创业风险投资;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

(三)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发挥专项资金对创新创业活动支撑作用;实施支持创新创业的税收政策;积极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对自主创新的支持作用。

(四)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充分发挥高等院所在重大科技创新领域的积极作用;开展股权激励试点;支持国内外大型企业研发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五)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吸引全球创新要素聚集;支持有能力的企业“走出去”;构建现代化、国际化的高技术市场体系;推进多层次国际交流与合作。

(六)优化产业发展服务支撑环境。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发挥产业联盟等新型产业组织的服务支撑作用;推进知识产权战略、技术标准和人才战略;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