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中关村创新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A)(摘要)
2011年04月27日    来源:来源: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网

 一、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意义

(一)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应对国际竞争与挑战的现实需要。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就是要充分利用全球化加速人才、信息、资本等创新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加快集聚创新要素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中争取主动地位。

(二)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选择。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就是要破解制约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难题,探索整合中央创新资源和区域创新资源的新模式,探索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的新思路和新举措,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发展道路,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提供示范。

(三)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关村实现创新跨越的历史机遇中关村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解创新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改革难题。20多年来,中关村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有机结合,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改革发展经验。但是,要使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仍然面临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难题,面临高端人才与创新发展不足的矛盾,迫切需要举全国之力支持中关村探索中国创新发展道路。

二、指导思想、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驱动发展为目标,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坚持“前瞻布局、高端集聚、重点跨越、辐射带动、创新发展、引领示范”原则,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统筹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着力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着力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着力突破一批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知名品牌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成为高端人才集聚地,源头创新策源地,孵化衍生示范区,战略产业培育区,创新发展先行区,配套改革试验区,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发展道路。

(二)战略定位

高端人才集聚地。培养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和国际化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与团队,吸引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企业家,建成一批全球卓越创新中心,成为全球科学研究、创新创业、经营管理、风险投资等领域高端人才集聚地。

源头创新策源地。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基础设施,支持建设若干世界一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显著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成为重要创新思想的源泉,重大自主创新成果的产地,高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引领全国科技创新发展方向。

孵化衍生示范区。系统集成科技创新、教育培训等资源优势,完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吸引全球创新创业人员、技术、资本和管理等要素,孵化出一批创新型企业,培养出一批有国际视野的创业者和企业家,成为全国孵化衍生基地,示范创新创业发展新模式。

战略产业培育区。把握世界科技和新兴产业发展趋势,集成国内外创新资源,着力发展研发产业、科技服务业等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着力培育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抢占未来经济发展战略制高点,成为支撑我国长远发展的战略产业培育区。

创新发展先行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营造创新友好环境,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破解人口资源环境和公共安全等社会发展难题,提高科技创新、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教育卫生事业发展水平,探索中关村创新发展模式,成为创新发展先行区。

配套改革示范区。统筹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提升政府创新管理的能力。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开展股权激励、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科技经费管理、政府采购和支持创新创业税收政策等政策试点,探索自主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区域创新发展新模式,成为推进创新发展的配套改革示范区。

(三)战略目标

到2020年,按照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总体战略要求,通过思想观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政府管理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社会发展创新、发展模式创新,不断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创新文化培育和创新环境营造,全面提升园区自主创新能力,涌现一批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30所世界知名国内一流大学;建成10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实验室和国家科学中心;建成1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00个国家工程中心;集聚500个全球创新领军人才及其团队;涌现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500强的工业企业,50家销售额过百亿的高技术企业,500家销售额过10亿的高技术企业;培育5个成长性好、市场潜力大、具有发展主导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每年涌现5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区内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达到6%;年专利申请量达到40000件;PCT专利数量达到10000件。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技术交易额达到3500亿元,其中流出部分达到2000亿元。培育一大批具有主导权的对中国长远发展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产业,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融合,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自主创新充分发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创新环境友好、创新体系健全、创新效率高、创新效益好、创新辐射范围广、创新引领作用强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以“中关村创新发展模式”引领示范全国创新发展。

三、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对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设立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支持自主创新能力基础、全球卓越创新网络建设和特色园区建设,配套支持国家重大项目研发,支持前沿技术研究、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装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持知识产权核技术孵化和企业成长,支持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二)加强创新人才支撑

深入推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工程,依托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引进海外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加大对创新领军人才的经费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方式补偿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给予创业人才一定额度的办公用房补贴。对交易成功和经过合同登记的非职务发明成果,补偿其一定比例的研发经费投入和知识产权申请维持费。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实训基地,大力推进在校生实训实习。

(三)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建立税收政策落实部门会商和专家评审制度,大力推动国家各项支持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落实,尤其是加大企业自立项目技术开发费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对知识产权许可的特许权使用费给予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服务的风险投资机构、技术交易机构等中介机构的营业税,促进技术转移转化。

(四)改善金融政策环境

成立中关村科技银行,加大对科技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激励商业银行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大力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允许非上市高技术企业的股权和债权通过中关村代办系统挂牌交易,鼓励风投机构快速发展和对高新技术的投资。提高关于无形资产投资额超过规定需要报批的额度,允许职务发明人技术入股分红。鼓励和支持保险公司开展创新保险和再保险业务,降低技术交易和创新的风险。

(五)建立自主创新政府采购制度

建立重大工程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制度,推动落实国家自主创新产品采购政策,把自主创新产品和技术采购计划作为项目审批的重要内容,并向中小企业倾斜。建立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计划、执行和检查制度,严格执行自主创新产品采购预算和采购计划。

(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

推进中关村创新立法。以中关村科技园为试点,加强创新立法,适时推进科技规划法的研究和起草工作。重点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试点成立北京市创新管理局,统筹管理科技、教育、创新和企业工作。改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评价体系,工科类院校要重点增加创新对我国产业技术发展的支撑作用指标。建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七)拓展创新空间布局

积极推进海淀园建设,发展海淀北部城区。积极推进现住人口向外转移,适时将物流商贸功能迁往核心区外。建设通往中关村的快速交通系统,为高技术创新发展提供物理空间。重点发展创新基础设施和条件,发展高新技术创业和创新。积极吸纳新的分园进入中关村科技园。积极发展中关村虚拟空间,培育虚拟空间市场,拓展中关村科技园的空间承载力。

(八)加强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

统筹部署实验室、大型科学设施和仪器装备、科学数据与信息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标准计量与检测技术体系建设。配套支持国家和市级工程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设,支持企业设立科技机构,开展高水平建制化研究开发活动。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加快基础设施信息系统建设,发展家庭多媒体综合信息服务,普及数字化生活方式。

(九)完善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体系

加快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依托高校、科研机构和有关企业建立特色化创新服务平台,综合集成技术、投资和人才资源,推进专业化和特色化技术交易体系建立。落实国家知识产权纲要,设立中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开展知识产权相关服务,引导建立网络化多层次全国知识产权展示交易体系。

(十)构建全球创新网络

构建全球卓越创新网络,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优势学科领域与国际一流研究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全球卓越创新中心。支持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在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建立卓越创新中心,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跨国公司建立研发中心,支持企业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共建研发机构,深化京津冀创新合作,打造环渤海创新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