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博鳌亚洲论坛关注中国创新动能:把数据用好,让技术落地
2018年04月19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数字经济、未来的生产、未来的通信、分享经济、未来的交通、让人工智能“落地”……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分论坛主题,是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缩影之一。在全球化进程受阻、自由贸易面临挑战的当下,国内外人士高度关注中国的创新动能将如何发挥作用。

技术创新:从博鳌新焦点到经济新动能

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已经是第15次参加博鳌亚洲论坛了。15年间,他亲眼见证了技术创新如何从一个小话题,变成博鳌论坛上的系列议题。

“在新一轮技术革命里面,大家可以看到,不管是在医疗健康行业,计算机行业,还是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方面,创新都在以我们前所未见的速度发展。”张亚勤说,博鳌论坛是当前创新浪潮广受关注的一个缩影。

在本次博鳌论坛上,随处可见来自中国的技术创新。在论坛科技体验区,微软的人工智能产品“小冰”只要挥挥手,几位嘉宾的合照就出现在屏幕上,“小冰”还会给屏幕前的嘉宾颜值打分。“哇,你的颜值爆表啦!”直言不讳的赞誉,引得嘉宾发笑。

4月10日下午,中美CEO圆桌对话一结束,美国商会高级副会长薄迈伦就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小小的机器,这是博鳌亚洲论坛首次启用的AI翻译机。这款由中国人工智能公司科大讯飞提供的翻译机,可以实现中文和英语、日语、韩语、法语等多种语言的实时互译。

薄迈伦对这个小机器爱不释手,热切地希望论坛嘉宾、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给他讲解这款翻译机的技术原理以及应用。

这一场景让刘庆峰感慨不已。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创业大学生,刘庆峰并未在欧美进行过系统的学习或研究,但他所创办的企业,以自主研发的技术做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一系列产品,在各类人工智能国际比赛上连续夺魁。

“我们现在已经不能说人工智能还很遥远,它实际上已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刘庆峰说,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已经与美国同步,并且有望在全球取得领先。

中国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也正在推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表示,当前全球技术革命是数字和数据革命的衍生,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科学等领域的应用,而中国几乎成为全球创新和商标活动的引领者,知识产权对外转让也在不断攀升。

在博鳌论坛的嘉宾看来,技术创新的价值,不仅在于设备或技术的更新,还在于推动产业的升级,改变人才的培养路径。

惠普公司亚太区总裁理查德·贝利表示,创新来自人类,而不是计算机,未来有一些工作岗位会被机器取代,但是这样的变化需要时间,而且大家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教育和培训。

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认为,随着技术创新的推进,企业的生命力逐渐从是否用更智能的设备,过渡到能否发挥更大的创造力。“一个企业的发展不是简单用自动化替代人工,进行减员。企业最大的亮点是把这些人变成有用的人,过去用体力,改为用智商,这是企业为社会做的一件事情。”

数据带来的改变和挑战

在今年博鳌论坛关于技术创新的众多讨论中,一个词经常被嘉宾和观众提及——数据。在人工智能、未来交通、下一代通信技术(5G)等技术创新方向中,数据的作用日益重要。

董明珠认为,未来消费者的需求将会越来越精准、细分,这给生产制造企业带来了挑战,但也是大数据的机遇所在。

她以格力举例称,通过对每一台空调设备传回的数据分析,格力的数据后台可以提前预判哪些环节可能出现问题,并在后台维护好,如果遇到硬件问题,也可以更及时准确地找到解决办法。

惠普公司亚太区总裁理查德·贝利表示,数据分析正在改变供应链,通过分析消费者的数据,生产制造正在因需而变,更好地对接消费者的需求。“现在消费者完全可以从他们的智能手机上给我们的生产制造发信号,我们生产出来的东西更能够满足消费者。”

大数据正成为孕育新经济、新业态的“土壤”,但“土地有限”的问题也困扰着未来的技术创新。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预测,到2020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35~50ZB(1ZB=2^70B),这对未来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里面有两个技术需要解决:一个是怎么解决数据的存储,另一个是怎么用新的技术,让数据在计算的过程交换得更快。”孙丕恕说。

相比数据存储的“远虑”,另一个关于数据的“近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也在本次博鳌论坛上引起广泛讨论。

“创新也带来了潜在的问题和风险,打开魔盒,放出的到底是精灵还是怪兽,这是创新提供者必须考虑的问题。”被称为“以色列科技创业之父”的知名投资人尤西·瓦尔蒂说,依托大数据的技术创新带来了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尤其是数据安全。

在今年的博鳌论坛开幕前夕,美国社交网络公司“脸书”(Facebook)深陷数据泄露丑闻,其创始人扎克伯格也接受了美国国会质询。这类事件也给如何存储和利用大数据敲响了警钟。

长期在欧美工作的黑莓公司首席执行官程守宗非常关注最近脸书公司数据泄露事件,他认为,这件事引发全球关注,充分证明了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如果个人拥有数据,政府是否有权来进入这些数据系统,企业是否有权进入数据库?”程守宗表示,数据该归谁持有和如何利用,已经成为技术创新中最重要的问题。就个人而言,他希望能明确数据的个人持有者;但就企业和行业发展而言,他希望有关个人的数据也能为企业所用,因此相应的规则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作为国际组织的负责人,弗兰西斯·高锐建议,对于如何利用数据,国家甚至国际层面应该开展更多的尝试与合作。“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但技术的应用的确要面对安全、伦理等一系列挑战,每个国家都要探索如何更好地管控新的信息技术,让技术的潜力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获得价值。”

落地才是真创新

虽然关于各类技术创新的研讨非常多,但在今年的博鳌论坛上,一个技术应用的“小差错”,给不少嘉宾提了个醒:技术只有稳稳地落地,才能带来真正的创新价值。

本次博鳌论坛的一些分论坛上,使用了国内某科技公司提供的人工智能同声传译技术和设备,这也是博鳌论坛首次尝试使用AI机器同传技术和设备。不过,在一些具体场景中,AI同传设备却将“Yes, please.”这样的会场对话,翻译成了“是的,求你了”,还不断重复与翻译原文没有关系的词汇。这引发持续的关注:出现这类问题,是不是因为技术不过关,人工智能同传变成“人工智障”?

对此,长期研究语音智能的刘庆峰表示,每一家的AI翻译技术都在发展,AI同传还处于有待成熟的阶段,还没有达到人工同传的水平。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在他看来,这一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变革主要依靠的是深度学习等技术突破,但目前公众给了人工智能太多美誉,在技术尚未大范围落地,并取得成功效果之前,这将带来不利的影响。

台湾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台积电)总经理刘德音认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的春天来了,但我们不能只畅想“AI春天”的美丽,还要研究人和机器该如何合作。他谈到,最近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中发生的事故也在告诫我们,机器在不少领域与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人机结合”应该是未来一段时间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向。

“人该怎样和人工智能一起合作,这是一个问题!”刘德音表示,各类技术还需要不断落地,并与人们的实际需求、现行的规则不断磨合,才能实现创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