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青海省科技厅建立柔性引才引智机制 吸纳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来青服务
2009年03月02日    来源:青海省科技厅

近年来,青海省科技厅结合全省科技发展的需求,积极开展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以留日博士专家团为纽带,引进一批实用海外人才。2003年以来,青海省科技厅通过日本茨城大学吴智深教授担任日本新华人华侨协会会长、广泛联系留日博士的优势,每年主动邀请吴智深教授组织留日博士专家团来青访问,并实地考察青海省的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召开不同形式的合作座谈会和项目对接会,开展富有成效的科技合作。2005年青海省科技厅与留日博士专家团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2006年吴智深教授被省政府聘为科技顾问,使青海省与留日博士专家团的合作实现了常态化,至2007年,留日博士专家团成员共100余人次来青海省开展考察服务活动。并通过科技项目招标、竞聘等方式,促进青海省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与留日博士专家团成员结对子,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承担科技计划项目10余项,引进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解决了青海省一些科技难题。这些项目的实施,使青海省科技人员与海外高层次人员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把海外高层次人才留到了青海。青海大学与留日博士专家团成员日本庆应大学博士严网林合作,承担“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机制的研究”项目,建立了青海大学三江源野外生态观测站,取得了高质量的三江源地区气象、水文数据等为主体的高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提出了培育三江源区域经济圈的概念,建立了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发现了两个土壤微生物新种,登记了两个国家新品种(青牧1号老芒麦、青海扁茎早熟禾)已在三江源退化草地治理中得以大面积的应用,制定地方行业标准4项并在三江源生态恢复治理中广泛应用。项目的实施,培养了一批学科骨干和带头人,其中博士、硕士8名,有2人到国外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进行学习,形成了一批稳定的跨学科研究团队,使青海大学的草业科学学科的科研水平得到了提升。青海大学与留日博士专家团合作承担《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区域社会发展的研究》项目,引进日本先进的技术,构建了基于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地理信息平台,综合分析了青海省典型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现状和问题。首次应用人类发展指数(HDI)的指标,评价了青海省内各县的发展水平,并建立了与高原地区区域特性相适应的评价体系。研究结果填补了青藏高原该研究领域的空白,项目成果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青海大学与留日博士专家团在项目合作期间,邀请留日博士团专家先后做了近30多场专题学术报告和讲座,有近3000名师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会。留日博士专家团为青海大学带来了全新的学术观点和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激发了师生进行学术研究和勤奋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了青海大学科研和教学水平。因留日博士专家团的牵线搭桥,日本SMC Networks CO.Ltd公司总裁谷轮重之先生向青海大学电子电工实验室捐赠了价值40多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由留日博士专家团同青海大学联合建设的“青海大学先进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聘请日本专家岛屿井台骏臧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直接参与、指导实验室的建设工作,2003年该实验室被命名为青海省重点实验室。

 

二、通过留日博士专家团,引入国外机构来青海省开展合作。经省科技厅引导和支持,青海大学、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与留日博士团成员吴智仁博士在日本的单位日本JCK株式会社合作实施“透水性生态混凝土的制备及其应用推广”和“新型渠系防渗材料研究”项目。“透水性生态混凝土的制备及其应用推广”项目引进国外先进的透水性生态混凝土技术,结合高原特殊环境,研究、制备出了适用于青海地区高寒、半干旱等特殊环境的透水性生态混凝土。该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程特性和生态亲和性,对保护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正在执行的“新型渠系防渗材料研究”项目已全部完成实验施工工作。项目实施中,留日博士专家团成员、日本JCK株式会社社长吴智仁博士从日本引进了用于管道堵漏、防尘及坡面防护的新型化学材料W-OH,项目承担单位根据吴智仁博士提供的思路开展了该材料的固沙试验研究,将这种材料应用到了“三江源防沙治沙”和“青藏铁路防沙治沙”两课题当中,并取得了很大成功。在此基础上,项目承担单位科研人员根据这种新型材料的特性,开发了用该材料进行渠系防渗的功能,并预计可将每平方米施工成本降低25元。同时,在吴智仁博士等留日博士的支持下,争取到日本NEDO “青海湖防沙治沙项目”,日方资助1.4亿日元。

 

三、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国际技术与智力。近年来,省科技厅围绕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通过设立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搭建合作平台、典型项目示范、人员培训等多种措施,强化国际科技合作,努力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解决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科技难题,提高本省科技人员的素质,促进具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为资源开发和经济科技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4年以来共实施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7项,总投资44780万元,省科技厅资助260万元。同时,积极组织申报和争取国家项目。到2008年共获得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6项,获得资助650.5万元。通过国际科技合作示范项目的引导,加之国际科技合作培训、国际会议、JICAKOICA等项目的支持,近年来,共有100余名海外华人(华侨)、外国专家和科技人员来青海省开展项目合作、科技指导等工作,在青海省连续工作时间在1个月以上的海外华人(华侨)、外国专家有20余人次,为青海省培训培养技术人员和大中专学生500余人次。通过项目实施,引进新设备新工艺19件(套), 解决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难题20余项,开发新产品(新品种)5个,引进国外资金1.68亿元,为青海省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以科技创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新能源产业是青海省优先支持发展的新型产业。为引进人才、发展新能源,依托青海新能源集团(青海新能源研究所),吸引人才来青海省办实体、干事业。2006年,青海引进曾任美国国家太阳能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的王体虎博士,在青海省创办了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王体虎原就职于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任博士后研究员、科学家,是国际一流的硅材料与器件专家,共拥有国际国内专利9项。作为国际太阳能行业知名的优秀科学家,王体虎博士时刻关注祖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尤其关注中国太阳能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200612月,王体虎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总经理,负责筹备和建设千吨级高纯多晶硅项目。四川发生“汶川大地震”后,王体虎博士倡议公司全体员工募捐,率先带头捐款2万元人民币。他号召大家努力工作,产业报国,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重建。20081231日,以王体虎博士为核心的管理和技术团队,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亚洲硅业的第一炉多晶硅顺利出炉,标志着青海省开发太阳能产业上了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