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科技部、四川省科技厅讯速启动了四川省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试点选址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自然村,以恢复重建新农村为主线,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围绕生活、生产、生态进行整体设计,着力打造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样板,凸显科技在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近日,四川省科技厅在成都市召开了“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进展情况汇报会,项目首席专家、子课题牵头专家、试点县(市)分管领导、科技局局长、乡(镇)长以及成都、德阳、绵阳三市科技局分管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韩忠成同志主持。
优先生活恢复重建。彭州市新黄村752套统规统建集中安置区房屋已完成2层主体结构建设,56套统规自建房已完成23套低成本木结构房屋的主体结构建设;安县柏杨村60%的农户、绵竹市棚花村30%的农户有望搬入新房过新年。
抓紧恢复农业生产。彭州市黄村采用“公司+科技+农户”的模式,启动实施食用菌、獭兔等产业重建;安县柏杨村通过“政府管理、课题引导、技术支撑、资金补贴、农民主体、企业参与”的灾后重建运行机制,重点支持蛋鸡养殖业和特色蔬菜水果种植业,积极推进5万只蛋鸡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都江堰市高原村重在科技支撑猕猴桃优势特色产业的恢复与发展,规划建设的500吨猕猴桃标准气调保鲜库,已经进入选址、地勘、设计、招标阶段。绵竹市棚花村采用“专家+协会+农户”的模式,启动实施生态观光梨、优质蔬菜等产业重建。
稳步推进生态恢复重建。彭州市黄村重点开展农田修复、山体植被恢复、农村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技术集成示范,已完成前期规划、受损情况实地调查和物资准备工作。安县柏杨村重在现有鸡粪处理技术革新,示范推广沼气池治污技术,配套的3口大沼气池和500多米排污沟渠基础工程建设顺利。都江堰市高原村集成推广农村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利用厚朴非药用部位或猕猴桃枝条等废弃物生产食用菌,为高原村群众开辟新的增收途径。
会议对试点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给予了肯定,并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和试点县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联系和沟通,大力宣传和培育农民的主体意识,突出灾后重建过程中灾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灾后重建积极性和创造性。会议最后指出,当前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进度与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建设内容与计划任务还有一些偏差。各课题组与试点县政府要加强商讨、协调,结合当前实际,适时调整工作任务与经费分配,积极主动推进科技试点工作。
(四川省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