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一场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工业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我国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面旗帜,国家高新区在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究竟交出了怎样的一份答卷?
本报记者日前采访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国家高新区发现,园区多数企业都保持了较高的发展水平,特别是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表现非常抢眼。究其原因,是多年来国家高新区始终高举创新旗帜,围绕市场需求鼓励创新创业,积极探索内生增长模式,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蓄了力量,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核心技术与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表现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本报记者 史秋实报道
合肥工大高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是合肥高新区的一家科技企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该公司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经济效益逆势上扬,今年上半年产值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水平。
合肥工大高科只是高新区科技企业的缩影。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56个国家高新区的多数企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经受住了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
园区大部分经济指标稳定增长
记者从科技部有关部门获悉,虽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遭遇“寒冬”,但是众多国家高新区却凭借其科技创新和产业聚集的优势保持了经济稳定高速增长。
从上半年的经济指标来看,大多数国家高新区都保持了较强的经济增长势头,成为地方“保增长、促发展、调结构”的重要支撑力量和经济增长点。
科技部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从总体上看,国家高新区今年上半年的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园区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科技创新能力也持续攀升。
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是珠三角地区6个国家高新区总体发展形势较稳定;中部地区9个国家高新区总体发展形势良好,其中,净利润和出口创汇两项经济指标增长率高出国家高新区平均增长率10个百分点以上。
从总体上来看,国家高新区大部分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增长,其中营业总收入、生产总值、上缴利税等经济指标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
中部国家高新区表现抢眼
从相关统计数据看,今年上半年,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发展势头甚至超过了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国家高新区。
“今年上半年,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幅,普遍好于沿海地区,对当地经济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科技部有关人士如是说。
记者从武汉东湖高新区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武汉东湖高新区取得骄人业绩,1-6月份园区企业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均增长两成以上。
今年刚刚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的湘潭高新区上半年实现快速发展。今年1-6月份,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5%,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1.8%,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0.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2.9%,外资到位同比增长77.3%,内资到位同比增长82.1%,各项经济指标全面实现“双过半”。
“我们的秘诀就是坚持自主创新。”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相关人员认为,坚持自主创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同时充分发挥综合成本低和市场需求广等优势,是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的制胜之本。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用实绩证明,在经济波动的情况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成为企业抵御风险、逆势而上的重要“法宝”。
记者了解到,郑州高新区企业通过和众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广泛合作,形成了一批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能力。室外彩色大屏幕、智能公话系统、显像管玻壳模具、卫星接收机、工具酶、肝炎诊断试剂、艾滋病诊断试剂等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相关企业也在今年上半年有较好表现。
今年上半年,武汉东湖、长沙、合肥、太原等高新区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而这些企业的高速增长,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国内市场的重要性。
受外需减弱影响,今年上半年沿海地区国家高新区部分加工贸易企业产出水平大幅下降,一些外向型或加工贸易型企业产值出现20%以上甚至近50%的降幅。与之相比,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一些企业产品主要供应内需,受国际市场波动冲击较小。
同时,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正在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家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投资比重中,中西部地区明显占优。这对于中西部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来说,不啻于一针“强心剂”。
“去年以来,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产业转移的迹象,中部地区的国家高新区已经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准备。未来,中部国家高新区还会有更大发展。” 中部地区某国家高新区相关人员说。
国家高新区将再展宏图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很多产业受到了冲击,但以新材料、新能源、纳米科技、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呈现逆势上扬的趋势。
“下一步要充分发挥高新区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支撑区域经济增长。”上述人士表示。
对于下半年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科技部有关人士指出:“国际金融危机还未过去,国家高新区仍需积极应对危机,发挥引领作用,抓住契机,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园区和创新型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科技部也将积极推进省级高新区升级工作,继续完善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调研和高新区发展战略研究,同时促进大学生就业和引进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工作。”
为进一步发挥国家高新区在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撑地方经济增长中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科技部于今年7月发布了《关于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高新区要发挥支撑作用,战胜国际金融危机,转变发展方式。
“国家高新区应更多地发挥‘调结构’的作用,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为后危机时代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科技部有关人士指出,国家高新区在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地位重要,应抓住经济周期发展带来的时代机遇,以及国家调整产业结构与转变发展方式的政策机遇,将“二次创业”推向深入。
成都高新区: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新成绩
本报记者 马丰敏报道
国际金融危机加速了产业转移的步伐。在这场产业转移的大潮中,成都高新区牢牢把握机遇,主动确定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积极完善和延伸产业链,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统计显示,今年1-6月份,成都高新区实现产业增加值182.3亿元,同比增长25.4%;工业增加值122.2亿元,增长30.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1.7亿元,增长31.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7.1亿元,增长32.2%;一般预算收入17.8亿元,增长27.9%;外贸出口14.5亿美元,增长91%。
营造比较优势 引进优质项目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良好产业生态环境,在软件及服务外包、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等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正在形成全国范围的比较优势。
在此基础上,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的机制体制,紧密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深入推进项目引进工作,开辟引进新途径,保证了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
据了解,国际金融危机袭来后,成都高新区认真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锁定一些重点国家和我国台湾、广东等重点地区的IT等重点行业和企业进行项目引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优势产业软件、服务外包及现代服务业项目加速聚集。除了成功引进埃森哲成都全球交付中心、德国邮政旗下的DHL成都共享服务中心、亚马逊西部订单满足中心3家世界500强企业外,园区还引进了投资5亿元的完美时空网络游戏开发项目和国内月交易量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京东世纪。此外,宏梦卡通动漫制作基地、国微电子IC设计中心、美国风河软件研发中心、法国易普索研发中心、麦亚信、阿里巴巴西部基地等30余个软件及外包项目也顺利落户。
在光电、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等产业方面,成都高新区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上半年,成都高新区成功引进了总投资27亿元中国建材集团的液晶玻璃基板项目,引进了深圳市国微电子军品IC研发中心等。
在金融后台服务产业方面,成都高新区已签约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及延伸项目13个,其中今年上半年完成签约项目3个。
在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下,成都高新区的主导产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1-6月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6.8亿元,增长42.8%,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9.2%。
聚集创新要素 培育新增长点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向全球价值链的技术转移与合作趋势,除了项目之外,园区还必须加大对国内外创新团队、创新人才等创新要素的引进力度,必须加强对前瞻性战略产业的引进与培育力度,以促进高端创新资源向园区汇聚。
为了引进高端人才,成都高新区充分发挥园区载体作用,积极推进建立官产学研的合作机制,促进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的落户和互动,大力推进创新人才和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实施人才“回家工程”,以形成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国际化人才的聚集效应。
根据当前国内计算机代工制造产业转移倾向明显、TFT-LCD(薄膜液晶显示器)以及光电产业发展异军突起、国际金融危机后欧洲生物科技及航天航空精密仪器制造产业开始向亚洲转移的情况,成都高新区还将重点瞄准计算机代工制造产业、光电产业、生物医药及航天航空精密仪器制造产业,特别是对这些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和大型央企加大了引进力度。
在软件和现代服务业方面,成都高新区抓住受跨国公司研发、营运等服务部门向低成本地区转移、金融企业呼叫中心和BPO(业务流程外包)业务向成本较低的国内内陆城市转移的机遇,积极加大对跨国公司和金融企业的招商力度,尽快在成都高新区形成科技创新、软件研发、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的比较优势。
此外,成都高新区还把整个园区视为一个大的创新创业孵化器。上半年,成都高新区着力构建了政府引导和推动、民营资本参与、多元化投入建设的孵化器;构建了以创业工作室、大学生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企业加速器等为主体的梯级化孵化体系。同时,成都高新区加大了中欧等技术商务合作力度,致力于搭建中外创新孵化国际合作平台。
目前,成都高新区正在抓住互联网和3G发展的良好契机,加强与全球领先的互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的合作,探索建立全新的数字化城市发展模式。
据悉,成都高新区将在原有规划功能上,围绕推进自主创新,超前规划建设更多创新载体,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努力把天府新城打造成一个创业者的乐园。
西安高新区:上半年保持25%增速
本报记者 史秋实报道
在兵马俑的气势如虹与钟鼓楼的晨钟暮鼓中,被誉为“关中第九景”的西安高新区正在进行着不可估量的能量聚变。
今年上半年,西安高新区表现抢眼,依靠鲜明的自主创新特色,园区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
谈数字 上半年实现“双过半”
打开西安高新区上半年工作总结,一系列令人欣喜的数字吸引了记者的眼球。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今年上半年,西安高新区产业发展仍然保持了25%左右的高速增长。
据统计,西安高新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305.13亿元,同比增长25.16 %;实现工业总产值849.24亿元,同比增长23.81%;实现工业增加值275.91亿元,同比增长20.26%。其中,园区166家规模以上企业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3.94亿元,同比增长17.96%;完成工业销售产值176.7亿元,同比增长25.27%;完成外贸进出口 15.25亿美元,同比增长21.29%。
中兴新软件、中航大飞机、延长壳牌石油、大唐陕西发电、长安银行、永安保险、陕西省国际信托、华能陕西发电、中航工业自控所等一批国内行业龙头企业投资的项目或企业总部纷纷落户西安高新区。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发展机遇,西安高新区紧紧围绕重点产业,坚持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大力推进研发、高端制造和总部项目招商,重大项目引进实现新的突破。
另一个数据也展现了西安高新区的发展面貌。上半年刚过,由科技部火炬中心根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的国家高新区评价试行结果出炉,西安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位居全国高新区第三名,知识与孕育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四,综合排名居全国第五。
科技部火炬中心评审组认为,西安高新区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形成了优势和特色,尤其在自主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申报、转化科技成果和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走在了全国高新区前列,为国家高新区的发展起到了先锋示范作用。
论发展 跨国公司向园区搬迁
今年上半年,西安高新区发展取得良好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西安正在实施的承接产业转移战略。
去年10月份以来,一些企业渐渐发现,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的影响小于国外,对内地的影响小于沿海,西安高新区投资环境的比较优势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开始凸显。
一些外资企业如艾尔希庆华、西安盛赛尔、威世半导体、美国库柏、华天通信等相继将其在国外、国内其他地区的生产线、生产设备搬迁到西安高新区。除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高端生产性企业外,一些跨国公司也将研发业务向园区转移。据了解,还有20多家外资企业正在考虑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生产线搬迁到西安高新区。
西安高新区把握国际金融危机中产业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产业相对优势,鼓励外商增资扩能。上半年,园区招商引资逆势增长,特色产业、区域招商和资本整合形势喜人。
到西安高新区考察过的人都认为该高新区产业转移之路成果出色。“西安高新区不是简单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而是利用现代市场观念,瞄准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这个立足点很高”。
说经验 金融危机下政企携手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多措并举,园区项目开工出现了喜人局面。
今年上半年,西安高新区管委会领导分头带队,到出口型企业及生物医药、光伏、先进制造、软件和服务外包、通讯、新材料、电力装备、房地产等行业领域86家重点企业进行了调研,随后制定了抵御国际金融危机、促进企业发展的服务对策。
为了抵御国际金融危机,西安高新区还主动出击,先后到美国、日本以及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举行招商活动,并促使一批重要项目开花结果。
世界顶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日本电装株式会社和美国罗克韦尔公司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西安高新区。罗克韦尔将投资1400万美元,在园区建设大中华区以及亚太地区解决方案工程中心;日本电装株式会社将在园区设立研发机构。
此外,中航工业集团投资20亿元在西安高新区建设导航制导控制产业基地,陕西省电子信息集团也在这里投资50亿元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半导体产业园。
西安高新区还不断完善园区综合配套设施、出台鼓励总部类企业入区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高端人才、不断探寻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的办法。“在企业和园区管委会的双重努力下,西安高新区正在平稳发展。”西安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珠三角:高新区逆势而上
本报记者 史秋实报道
今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珠江三角洲地区高新区总体发展稳定,不但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而且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今年上半年,广东省6个国家高新区和10个省级高新区率先从国际金融危机中突围,逆势而上,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撑了广东地区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记者从广东省科技厅了解到,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集聚了高新技术企业、高端人才及研发机构的广东省各高新区,表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今年上半年,广东省16个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净利润同比增长18%;出口额282亿美元,同比增长27.5%,与广东全省出口总额下降状况形成鲜明对比。
另外,一大批重视研发投入的企业产品生产和销售不降反升,甚至借机到海外并购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知名品牌的中小企业。今年一季度,深圳华为技术、中兴通讯、比亚迪、腾讯,广州金发科技、迪森、威创视讯,东莞生益科技、新能源科技,惠州亿纬锂能等一批高科技企业产值持续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
据记者了解,目前广东省是拥有国家高新区最多的省份,高新区集中了广东省约一半的高新技术企业、1/3以上的研发活动和科技人才。仅6个国家高新区的企业,就建立了3301个技术开发机构,占广东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总数的53%;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7万人,占广东省总数的30%。近年来,广东省16个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速达20%以上。2008年,广东省16个高新区每平方公里产出GDP是珠三角地区平均水平的23倍,从业人员人均GDP是珠三角地区平均水平的4倍。
今年以来,高新区集群日益成为广东经济发展中自主创新的主要平台。广东省实施的科技重大专项、省部产学研合作和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联合招投标项目,50%以上都由高新区内的企业承担。广东省16个高新区先后在3G移动通讯、数字电视、计算机存储、新能源汽车、基因药物等领域获得了国际一流的核心技术和基础性发明专利。
记者获悉,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各高新区积极推进“二次创业”,强化产业集聚功能,优化科技服务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对广东经济发展发挥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经济规模在广东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日益提升。同时,在国家和省级高新区的示范带动下,广东省其他各类科技园区,如大学科技园、民营科技园、创意产业园、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等也蓬勃发展起来,成为广东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目前,广东仍有很大部分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依赖型产业,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缺乏自主技术、自有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些低端产业受到很大冲击,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广东省认为,只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才能使产业和企业做大变强,而发展高新区则成为重要突破口和关键途径。
长春高新区:多措并举实现快速发展
本报记者 马丰敏报道
依靠重大项目带动,长春高新区今年上半年经济取得快速发展。1-6月,长春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实现810亿元,同比增长14.41%,完成年计划的52.15%;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30亿元,同比增长15.34%,完成年计划的50.55%;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110亿元,同比增长12.18%,完成年计划的61.1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亿元,同比增长33.42%,完成年计划的28.33%。
引进项目 带动产业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也使长春高新区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园区企业投资信心不足、融资压力增大,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一系列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的发展。
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长春高新区围绕生物医药、光电技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等五大主导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度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
为了降低企业研发和生产成本,促进企业集聚发展,完善产业链,形成规模发展,长春高新区还结合园区产业特点和发展实际,按照定位差异化、层次高端化、布局园区化的原则,整合各类资源,加强了项目引进工作。
上半年,长春高新区主要围绕退城进区和退二进三企业、重点龙头企业和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现代服务业等项目进行了重点引进。
在长春高新区的努力下,一批科技含量高、拉动作用强、关联紧密的战略项目落户长春高新区。目前,园区共落实产业项目145个(新开工项目91个、续建项目54个),总投资910亿元,当年投资161亿元。2009年上半年计划开工项目79个,实际开工62个,开工率为78.5%。主要开工项目有祈健生物、东光集团、修正医药园、朗姆达光学、鸿讯物流、新产业光电、保利地产等。
截至6月末,长春高新区共有储备项目201个,计划总投资729亿元。重大在谈项目5个。
围绕项目 做好后续服务
积极为园区企业提供好后续服务,也是长春高新区今年上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围绕项目建设的进展,长春高新区积极完善项目服务能力,对原有企业和新进入园区企业进行有机整合。
长春高新区按照总规、控规、详规三级规划体系,科学地梳理了区域规划和产业园区规划,合理调整建设布局,促进了区域有效增值。在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长春高新区不断强化资本运营,引进投资主体解决产业园区和功能性园区的建设资金问题,以此全力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在软环境建设上,长春高新区一方面发挥“企业援助服务中心”作用,搭建完善公共信息、生产要素等服务平台,构筑管委会高位统筹、服务援助机构综合协调、各涉企部门强力支撑的服务工作体系;另一方面落实领导和部门包保服务制度,重点企业组团服务,普通企业专人服务,推行“双带复合式”服务,即由包保服务人员把企业需求带回来,把管委会的工作带回去,突破传统单一服务的包保模式。
此外,长春高新区还建立了畅通无阻的沟通渠道。开设全天候服务电话,设立网络投诉互动平台和服务热线,答复企业现场、网上和电话中的咨询,收集企业反映的问题,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建立受理、办理和反馈工作机制,完善政务中心窗口服务职能。长春高新区还强化企业生产经营指导和服务,搞好经济运行预测和分析,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谋划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长春高新区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积蓄了后劲。
长春高新区有关负责人预计,园区今年工业总产值可实现1600亿元,同比增长21.86%;地区生产总值可实现455亿元,同比增长18%;全口径财政收入可实现180亿元,同比增长26.76%;固定资产投资可完成300亿元,同比增长32.7%。
太原高新区:加速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本报记者 郭涛报道
日前,记者从太原高新区获悉,今年上半年,该高新区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和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园区经济发展指标保持平稳增长。1-6月,太原高新区实现科工贸总收入513亿元,同比增长8.7%;工业总产值428亿元,同比增长9.2%;地区生产总值165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4.5%;上缴税金26.6亿元,同比增长8.6%。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确保“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使园区尽快度过金融危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今年上半年,太原高新区加快了特色产业项目建设的步伐。
据太原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新伟介绍,目前太原高新区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中,赛鼎工程有限公司的赛鼎设计和研发基地项目、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的煤基合成油技术研发基地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正进行设备和仪器的安装,今年年底前可投入使用;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的0.02MM精密带钢项目建设时间过半任务过半,预计今年年底第一条生产线可投入生产;山西天能科技有限公司的2200万太阳能用6-8英寸单晶硅片项目(二期)、山西三维集团的三维化工研发中心项目也已破土动工。
另外,太原高新区财政投资的新建项目中,山西软件园二期工程已成立了建设领导组,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目前已进入勘察设计阶段,并启动了项目招商工作;动漫谷建设方案正在论证;煤化工技术研发大厦正办理土地手续;高新国际2号楼项目即将开工建设。同时,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也在加快,太阳能充电中心、园区环卫工程建设即将建成投入使用;供热改造项目招投标已完成,已进入施工阶段;产业路改扩建已开始施工。
特色产业项目加速推进成为今年上半年太原高新区工作的一大亮点。园区新启动了煤化工技术研发大厦等一批重点煤化工项目的前期建设工程,并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在建项目尽快竣工投产。为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向更宽的领域发展,太原高新区创建了注册资金5.2亿元、由60余家企业组成的太原高新区创意产业集团;园区加强对企业的扶持和资助力度,总投资4000余万元、建筑面积达到7500平方米的创意产业街已建设完工,招商工作全面启动;“山西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基础平台建设基本完成。此外,太原高新区还积极驱动软件产业向纵深发展。今年年初,太原高新区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成为全国35家国家级软件园之一,也是山西省目前惟一的国家级软件园。同时,山西软件园二期工程建设前期工作已经展开。
为完善投融资体系建设,太原高新区率先在山西省成立了高科技小额贷款公司,为园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撑和服务。同时,园区搭建银企合作对接平台,新出台《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太原高新区自主创新奖励暂行办法》,目前有6家企业进入创业板上市后备。同时,园区财政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比例,预计今年财政性科技投入占园区总支出的比重将达到30%以上,设立的“保增长专项应急资金”,将优先解决企业生产性流动资金、在建项目短期建设资金、企业技术研发急需资金等需求。
“近日,科技部发布《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方面对高新区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这对以重点工程和特色产业项目作为两大抓手的太原高新区来说,意义重大。”张新伟说,今年下半年,太原高新区将以创新为主线,以大项目启动为引擎,着力山西软件园二期等重点工程项目推进工作,加快园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快供热改造等项目推进,进一步提升园区创新环境。同时,加快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围绕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及煤化工技术研发、文化创意产业、软件外包 。
无锡高新区:抢抓机遇实现转型发展
本报记者 郭涛报道
今年上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扩大,世界经济运行低位徘徊的形势下,无锡高新区一手抓“扩内需、保增长”,一手抓“调结构、促转型”,经济运行平隐有序,在逆势中保持了较好发展,为园区全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打下了基础。
经济指标实现“双过半”
数据显示,今年1-6月,无锡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4项主要经济指标同比分别增长12.7%、12.1%、34.1%和18.2%,增幅位居无锡市首位。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80亿元,增幅高于无锡市平均2.3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5.1亿元,高于无锡市平均3.4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4亿元,增幅高于无锡市平均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4.8亿元,增幅高于无锡市平均1.1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双过半”。
无锡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嵇克俭介绍说,无锡高新区今年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主要呈现五大特点:
一是工业经济止跌回升、逐步向好。从规模工业完成情况看,规模工业增幅除1月为同比下降10.7%外,其余各月均实现了正增长,且增幅逐月放大。
二是内需市场有效拉动、增速明显。得益于国家拉动内需的各项政策,上半年园区现代服务业、民营经济发展迅猛,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76亿元,占GDP比重提升了2个百分点,成为支撑经济平稳发展的有效增长点。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逆势创历史新高。园区通过加快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大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现代服务业、民生工程等方面的有效投入,与园区重点企业签定了“共度时艰保增长”战略合作协议,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上半年完成工业投入133亿元。
四是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亮点凸现。危中求机,发展先进制造业,“三谷三基地”主导产业占无锡市比重进一步提高,海力士、卡特彼勒、英飞凌、阿斯利康等一批知名跨国公司分别将产能转移至无锡高新区,或在园区设立区域总部。
五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截至目前已有海辉、中软、大展、浪潮等11家世界服务外包100强企业进驻无锡高新区。
此外,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无锡高新区全面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统筹处理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十大民生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建设成效显著。
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回顾上半年工作,我们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经受的考验前所未有,工作的力度也前所未有。”无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谦一句话中出现三个“前所未有”,充分显示了负压下无锡高新区政、企、民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
针对日前科技部发布的《关于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嵇克俭认为,高新区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充分受到了国家的肯定与重视,但同时也对高新区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相对稳定,内部需求较为旺盛,有利于国家高新区化危为机、加快转型,提升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和整体素质。
下半年,无锡高新区将在经济整体出现回暖复苏的大环境下,乘势而上,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力度、加快转型发展。一方面巩固提升经济回暖基础,努力实现经济的率先全面复苏;另一方面牢牢把握“科技创业”与“服务外包”两大引擎,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转型发展,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