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力量,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浙江省积极推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取得了显著突破和成效。全国“两会”前夕,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
记者:近年浙江推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成效如何?
赵洪祝: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浙江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积极推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去年全省全社会科技投入720亿元,财政科技投入10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1%和16.7%;R&D投入占GDP比重达1.7%;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全国第3位;全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9项,比最高年份的2007年多10项。
记者:自主创新,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
赵洪祝:浙江是全国受国际金融危机波及最早、影响最深的省份之一,这场危机也使我们深受自主创新不足之苦,进一步增强了推进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浙江经济结构的体制性、素质性、资源性和结构性矛盾充分暴露。要素成本之重、品牌缺失之痛、结构低级之忧等问题的症结,都在于自主创新不足。因此,浙江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科学发展、集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抢抓国际金融危机刺激全球科技进步和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为绿色经济发展提供的历史机遇,把自主创新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记者: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的自主创新是否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赵洪祝:浙江企业的创新活动虽然比较活跃,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仍然没有完全确立,创新能力仍然不够强,迫切需要进一步推动企业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我们着力抓好一批创新型企业,以成长性、行业领先性为导向,全省选择了146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出台了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以21个块状经济为首批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的示范试点单位,建立科技、管理等各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服务组,积极探索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的路径和政策支撑。
记者:浙江将如何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赵洪祝:我省将以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为契机,抓好一批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公共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进一批大院名校大企业共建创新载体,提升一批高新技术开发区(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实施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重大科技专项,推广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和共性技术,造就一批企业创新人才。同时,认真实施12个重大科技专项,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科技强省和创新型省份建设。
记者:浙江如何依靠人才“催化”自主创新能力?
赵洪祝:自主创新,人才为先,人才为本。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凭借机制灵活的先发优势,较快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业的优秀人才。2009年,浙江全社会科技活动人员47.8万人,比上年增加14.9%。结合国家“千人计划”和我省“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实施,我们争取在五到十年内引进并重点支持10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科学的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业人才,争取其中200名左右进入中央“千人计划”。同时,引进1万名优秀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和一批外籍专家,实施500个省部级重点国外引智项目。制定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措施,培育和造就一大批善经营、会管理、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青年企业家,培育和造就一大批企业技术研发骨干,培育和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知识型、技术型的高素质企业职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