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国家科技计划助力滑坡灾害防灾减灾
2012年05月10日    来源:科技日报

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近年来,地质灾害越来越频繁地进入人们的视野。尽管地质灾害的发生存在不可抗拒的自然原因,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只能听之任之。科学认识自然灾害的形成机理和演化规律,加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监测预警、应急抢险、风险评估理论研究和技术支撑,可以有效防治灾害的发生。

“三峡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高发区,大坝建成后,库区水位长期变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滑坡灾害发生的风险,但令人振奋的是当地已连续9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经验就在于加强科学研究、强化科技支撑,监测到位、预警及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总工程师、国际滑坡界著名专家殷跃平教授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殷跃平教授介绍,多年来,科技部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对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给予了持续支持,国土资源部连续多年组织开展滑坡灾害减灾防灾关键支撑技术的系统研究,建立了重大滑坡灾害空间识别预测技术、监测预警技术、应急救灾防治技术方法和风险评估技术四个层次的滑坡灾害减灾防灾技术支撑体系,取得显著技术进展和创新性成果,研究成果广泛应用到全国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预警、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重建中,为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玉树地震地质灾害、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灾害、贵州关岭滑坡灾害快速应急救灾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被国际滑坡协会示范推广。

——在早期识别方面,开展了特大滑坡灾害的早期识别方法与理论研究,建立了我国西南峡谷区厚层滑坡关键块体失稳和西北黄土区滑坡多级旋转失稳新型破坏模式,拓展了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边界层特征研究方法,提出特大滑坡早期识别判据和方法,指导全国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

——在监测预警方面,研发了一系列滑坡灾害监测仪器,在全国推广15万套,成功预报数百起滑坡灾害,避免了近万人的伤亡。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四川迅速安装29300套监测预警仪器,避免了近百起滑坡灾害。2010年,仅在昭通市,安装1000余套仪器,成功预警71次,撤离24户114人。尤其是气象预警方面,建立了台风区域暴雨型和高山局地暴雨型滑坡预警方法,形成了适合县级监测预警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信息系统。在云南哀牢山地区布设的36台自动雨量站有效监测局地暴雨过程,成功进行了5起滑坡灾害预警预报,避免了数十人的重大人员伤亡,成为地质灾害防灾示范基地;在福建台风暴雨高发地区,获得了大量原创性数据,多次成功预报滑坡灾害,及时撤离4000余名群众。

——在应急抢险方面,研发了多种滑坡灾害应急治理新技术方法,抢险效率提高50%至200%。2009年在重庆武隆滑坡抢险中,研发的潜孔锤钻进技术,其抢险进度比常规技术快10倍以上;2008年在陕西略阳县城地震滑坡治理中应用了微型桩防治技术,发挥了非开挖快速施工的优势,保障了县城安全,成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完成的第一项特大滑坡灾害治理项目。

——在风险评估方面,推广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和管理方法,为制定救灾防灾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支撑技术。在2010年汛期,宝鸡市遭遇百年一遇强降雨,引发100多处地质灾害,利用研究开发的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系统,在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提前安全转移了2027人,无人员伤亡。

“在标准建设方面,我们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殷跃平教授补充道,通过主编《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滑坡防治工程勘查技术规范》和《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等行业标准,推动了我国地质灾害减灾防灾标准化建设,为全国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