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福建科技部门多措并举 着力完善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
2010年03月17日    来源: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李珂 通讯员 徐国栋

日前,国家级创新型企业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传来喜讯: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中,公司逆势而上,营业收入突破20亿元,利润总额达2亿元,收入、利税再创新高,实现两位数成长;企业品牌价值增至34.21亿元,被评为“中华电子企业最有价值品牌”。这种“牛”气和豪气,来源于企业的自主研发、持续创新。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之下,我省的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比上年增长79.11%和88.03%,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5位,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居全国第6位。我省的自主创新取得长足进步,其中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政府着力引导、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制度环境是自主创新的保障。自主创新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政府、企业乃至全社会脱胎换骨的过程。去年以来,我省科技部门强化创新理念,重心下移、靠前服务,搭建并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制定出台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并推动落实,从而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搭建平台助推产业升级 

目前,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生产第三代混合动力客车供不应求。“美国密西根州政府也上门洽谈合作事宜。预计今年可接订单3000辆以上。” 该公司副总工程师张焱对记者说,去年,公司在政府科技部门牵线下,联合福工等5家企业与我省科技创新团队——福建工程学院的福建汽车电子与电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建立了“混合动力客车驱动总成”产学研联盟,对该车型的动力系统等方面进行优化升级,性价比、产业化水平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首位,订单日增。 

“政府引导产学研合作,搭建高规格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助推了福建混合动力客车及零部件产业这一新兴产业的崛起,也提升了金龙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张焱深有感触地说。 

危机,也蕴藏着企业挖潜、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去年,我省科技等部门抓住这一时机,帮助企业搭建并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009年起,省科技厅等部门组织开展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百千万”行动。当年,组织国家、省级研究开发机构成立70多家科技创新团队进企业,5000多名科技人员服务5000多家企业,100个科技创新团队与企业建立产学研用的合作关系,共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心,推动“千瓦级全固态激光器及其智能激光焊机集成技术”等一批先进科技成果的嫁接转移,有效地解决相关企业生产技术难题,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在政府推动下,产学研用结合和大中小企业创新合作热情空前高涨。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例,去年,全省第一个省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竹纤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泉州启动建设,厦门市也建立光电子等8个产业创新联盟,成员单位多达127家,运行良好。联盟的组建,为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共性技术研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技术创新和成果商业化运用提供了制度保障。省科技厅还牵头制定出台文件,推进福建省技术中介组织发展和完善科技经纪人制度,设立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扶持技术经纪机构发展,搭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对接的桥梁。政策落地催动创新 

一项激励自主创新科技政策,历经两年的孕育,终于在2009年瓜熟蒂落惠及省内近千家科技型企业。据税务部门最新统计,2009年“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抵扣”政策共为全省企业加计扣除2008年度研发费用11.11亿元,比上年增长74.13%。 

11亿元,相当于我省三年的省级科技计划经费总额。是什么因素使得一项政策在两年之中催生出如此巨大的作用?“主要是省科技厅、经贸委等部门联合出台贯彻落实这一政策的有关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研发费用的核定办法和抵扣程序,并下派科技辅导员到企业宣讲政策、提供咨询,为此项政策在我省落地提供了指引。”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福建正源饲料有限公司副总理陆鹏介绍说,研发费用税前扣除,对企业来说是一个良性循环,当年加计扣除的费用,来年又可追加到研发费用中去,无形中加大了企业自主创新投入。 

一系列激励创新政策落地,使企业创新激情和活力不断释放。据统计,我省2008年认定的303家高新技术企业实际减免所得税6.4亿元,占年度应纳税额的33.7%,通过科技创新政策作用,形成创新投入-政策支持-再创新投入的良性循环,科技创新政策“杠杆效应”逐渐凸显。 

自主创新尤其需要政府营造好的政策环境。去年,我省新颁布6个政策性文件,涵盖投入、金融、政府采购、人才等各个方面,还建立了企业科技政策辅导员制度,组织200多名科技工作者深入千余家科技型企业提供政策辅导,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促进科技政策落地,有效推动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为产业升级打开一条路子。 

打好“财”牌激活细胞 

研发的投入是巨大的,政府的财力则是有限的。去年,我省科技等政府部门尽力用好有限的财力为巨大的研发做好引导和激励,带动各种经济细胞围绕产业振兴和拉动内需等方面进行重组,从产业布局的宏观层面加强对企业研发项目的支持,增强我省自主创新的实力。  

重大专项是产业振兴的引擎。去年,在电子信息、光伏产品、新材料、新药创制等关系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领域,我省投入省级科技经费4900万元,带动企业与社会投资2.6亿元。在科技重大专项的推动下,我省一些企业不断进行科技攻关,科技项目成果成了企业成长的“加速器”,大大提升了我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突出的案例包括,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等单位完成的20万吨级煤制乙二醇工业示范项目打通全流程,成功生产出合格的乙二醇产品,开辟了世界上以煤代替石油乙烯生产乙二醇技术路线和工业化应用的先河;  宏远集团的“新溶剂法再生竹纤维纺织材料的研发”,在竹浆粕连续溶解脱泡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并已达到1000吨的生产能力,年产5000吨的生产线即将投产,为我国纤维素纤维的绿色生产开辟了新途径。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有力助推器。去年,省科技厅加大对企业研发项目的支持力度,推进建立国家、省、设区市、县(市、区)的四级联动扶持的创新基(资)金扶持体系,我省18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国家创新基金资助13133万元,比上年增加了1亿元,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了国家和省级创新资金的有力扶持。 

去年,泉州微波通信产业集群成为国家创新基金产业集群全国首个试点,通过国家创新基金连续3—5年1亿元的支持,到2013年该产业集群年产值将超1000亿元,大大提升我省的行业竞争力。 

去年,我省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着力培育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行业引领力大、区域影响力广的高科技企业,促进和带动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首批命名62家“福建省创新型企业”,又有新大陆等4家企业进入“国家级创新型企业”行列。我省18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已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30个、省级108个,2008年度平均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4.52%,研发人员占全省总数的18.16%。 

2009年全省企业获得省科技厅支持项目经费占全年省级财政科技经费总数的42.2%。 

不管是重大专项、创新基金还是技术创新工程,引领的是产业的转型升级,激励的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带动的是关键技术的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