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主题报告会作主题演讲
2011年05月17日    来源:科博会官网(www.chitec.cn)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科博会组委会主席  万钢

 

 

尊敬的阁下,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转型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深入贯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主线,将显著增加对科技创新的需求。

 

一、十一五科技创新取得重要进展

l  科技资源总量跃居世界前列。2010年,全国R&D人员接近260万人年,居世界首位;全国R&D经费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国家财政科技拨款达到3800亿元,是2005年的近3倍。

l  科技产出总量快速增加。2010年,我国SCI论文近13万篇,居世界第二。本国人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三。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效能计算机、铁基超导、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等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成果。

l  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十一五”期间,新建38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和科技基础设施,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42家。全国有1.7万台套大型科学仪器通过信息平台向社会开放。全国分布式信息资源共享网络体系初步建立。

科技重大专项取得重要阶段成果

l  电子与信息方面:飞腾-100国产CPU应用于千万次计算机天河一号;65nm12英寸刻蚀机装备生产线;TD-SCDMA大规模示范与推广应用。

l  能源与环保方面:1000兆瓦非能动先进压水堆(AP1000)重大部件研制;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l  先进制造方面:C919大型客机国产材料研制、关键技术攻关等取得突破;数控重型5轴联动车铣复合机床、大型快速数控自动冲压生产线装备生产线,投入生产。

l  生物与医药方面:传染病监测技术平台网络实验室在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推广和产业化步伐加快,已占国内93%的市场份额。

科技创新促进民生改善和农业发展

在防灾减灾、服务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国家重大任务等方面,科技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药创制以及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控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推动科技特派员等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全国科技特派员人数达13.9万人。

有利于成果转化的良好环境正在形成

l  面向市场的科技资源配置格局初步形成。2010年,企业的R&D投入占全国总投入的74%。全国技术市场交易规模接近4000亿元。

l  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科技人员面向市场创新创业集聚区。201056个国家高新区总收入超过10万亿,工业增加值占比10.1%

l  高等院校、转制院所科技创新面向市场需求。研究型大学的科技经费来自企业委托的横向科技经费已占到50%以上。2009年,261家中央级转制院所获得市场横向科技性收入186亿元,是政府投入的近6倍。

l  国家财政性科技投入大力支持企业研发和应用推广。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95%、重大专项的50%都由企业牵头实施。

l  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2009年启动的创业板共融资988亿元,91%是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保险风险保额3874亿。

创新型国家评价指标体系(见图)

 

为测度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我们参考了世界经济论坛、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等国际权威机构的评价方法,建立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

2000-2008年我国创新能力增长情况(见图)

自《科技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国创新能力整体提升。知识创造能力增长较快,企业创新能力增长相对缓慢。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仍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2008年国家创新能力情况(见图)

 

二、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l  世界科技加快发展的速度前所未有,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国际金融危机加快催生重大科技变革的步伐,科技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迅速拓展,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变革时代。

l  世界各国纷纷强化创新战略部署

——美国出台《创新战略》。奥巴马在2011年的国情咨文中特别强调,保持美国的竞争力首先是要鼓励创新。

——欧盟通过《欧洲2020战略》。27国承诺将研发投入占GDP的比值提高到3%

——日本2009年出台《数字日本创新计划》。

——俄罗斯启动《2009-2013创新科研与科教人才》计划。

——韩国、印度、巴西等也纷纷出台创新计划,强化创新的战略部署。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创新驱动的新轨道

l  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全球重大挑战,必须增强国家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科技新秩序重构。

l  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根本要靠科技的力量。

l  城镇化加速推进,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民生改善的需求尤为迫切。

l  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好转,依靠科技创新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尤为艰巨。

科技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科技资源配置分散问题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方式,提高科技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能力较弱,特别是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与市场不能有效对接。

  基础研究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原始创新能力不足,解决重大问题能力仍然较弱。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较弱,需要探索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新方式,加快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数量相对不足,亟需加大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提升人才队伍整体质量。

  创新的激励评价机制亟待完善,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路径

“十二五”时期,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将进入攻坚阶段。应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切实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2020年我国最终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奠定坚实基础。

 

三、“十二五”科技发展的重点部署

1、加快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

l  把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作为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任务,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化资源配置,突出系统推进,力争取得重大进展。

l  着眼于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新的制高点,在清洁能源、深海探测、深地勘探等方面,选择有望实现突破的重大任务,调整充实科技重大专项。

2、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l  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一批重大战略产品、技术系统和产业体系。

l  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核心引领作用,国家科技计划的基础支撑作用和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3、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提升传统产业

l  加强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重点产业振兴。全面推进节能减排科技行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l  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与服务、现代物流、创意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l  加强中关村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加快发展高新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

4、大力提升科技改善民生的能力

l  切实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加快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l  加强人口健康、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实施医药健康科技行动。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生态保护治理、环境污染源控制等技术研发。

l  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能力。加强对极端气候、重大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增强减缓、适应和抗灾能力。提高全民应对气候变化的自觉性。

5、前瞻部署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

l  加强基础研究。优化和完善基础研究布局,促进基础学科协调均衡发展。重点实施蛋白质、量子调控、纳米、发育与生殖、干细胞以及全球变化等重大科学计划。

l  加强对前沿技术的研究。在蛋白质组学技术、纳米技术、全光通信网等战略方向,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l  整合构建一批国家重大创新基地和创新服务平台。在重点学科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高技术领域,新建一批国家大科学工程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6、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l  组织开展“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高层次科技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

l  加强面向生产一线的实用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和技能人才的培养。

l  依托重大专项、重大科学工程等的组织实施,大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型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科技人才团队。

l  高度重视管理人才以及创业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激励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

7、加大科技投入,改进投入结构

l  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同时有效调动地方和企业加大投入。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5年达到2.2%

l  进一步优化科技投入的结构,进一步加大对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投入。继续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引导全社会加大对科技的投入。

l  推进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促进民间资本投向科技创新。把社会投资的热点和资本市场的重点引导到对新技术应用和产业化上。

8、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科技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国家科技决策机制和宏观协调机制,打破创新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

l  深化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进一步强化计划项目的过程管理,积极推进项目(课题)法人责任制和项目专员制。加快建立国家科技计划备选项目库。

l  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优化科技经费配置结构,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协调的投入机制,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率。

9、进一步加大成果转化力度

l  加快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切实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加大引导支持,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试点示范

——整合资源,搭建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平台

l  加快推进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促进科技成果的应用

l  加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

l  把科技服务业作为推进服务业向高端发展重要抓手

10、扩大和深化科技对外合作

  实施科技发展的国际化战略,开展广泛的科技合作交流,提高政府间科技合作层次,积极参与全球性重大科技问题的合作研究。

l  主动实施平等互惠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加大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的力度,支持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组织工作,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

l  继续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并积极融入到我国科技发展进程之中。支持我国科研机构和企业走出去。

l  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的科技合作,与发展中国家共享科技发展成果,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我们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让我们共同努力,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为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