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第一个以高新技术为主题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盛会--“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在北京市政府和国家科技部的共同主办、中央和北京市八个单位协办、北京市贸促会承办下,已于1998年5月11日-15日在北京隆重举办并获得较大成功。通过这一活动,充分展示了正在擎起知识经济大旗向新世纪迈进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形象和市场潜力;大力度宣传了中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多领域多层面介绍了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趋势;取得了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合作、国内合作的积极成果;奠定了“国际周”作为北京市标志性活动的良好基础。
一、“国际周”成功的标志和特点
1、内容丰富。“国际周”活动集展览、报告演讲、项目发布和经贸洽谈为一体,为中外和国内各省市间高新技术领域相互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充分的舞台和活动空间。其中:
--展览会展示了国内外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的前沿成果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实力及市场潜力。来自国内外包括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在内的309家单位参展的484个展位,集中展示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生物医药工程、环境保护产业的新技术和产品。展览面积达10000平米,其中外国及在华外资企业41家,73个展位。由中国开发区协会组织的35个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组织的19个高科技园区和由首都科技集团组织的105所在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构成了国内参展的三大群体,并以较高的技术含量展品和整体形象显示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潜力。
--项目发布与经贸洽谈活动为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国际化提供了充分的商业机会。会上集中提供的千余个北京市高新技术招商引资、技术设备引进和技术成果转让项目以及各省市携带的数百个技术合作项目成为中外客商追逐的“热点”。设在展场的3个电子触摸屏每日不停地接待项目查询者约8000人次。除各展台日常接待的万余人次洽谈者外,仅专场经贸洽谈会吸引了280余家中外厂商500多人到会洽谈,其到会人士之多、气氛之热烈,被新闻媒体称为国际周一大“景观”。许多厂家当即建立了联系并将客商接到企业继续考察洽谈。
--专题报告演讲对满足人们对知识经济的渴求,把握当代世界科技发展动态,吸收国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促进科技产业国际合作,将产生深远影响。“国际周”期间,共有19个场次、28个专题的报告演讲在长城、亮马饭店的四个会议厅同时举办,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国际金融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结合三大系列的报告演讲给关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国外相关人士及国内的专业人士分别传递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世界电子信息领域高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国际组织在支持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作用以及国际投资机构关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信息。由于内容新、时代感强、对产业发展具有一定导向性,使报告演讲活动倍受瞩目。
以上活动的同时展开,使与会者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即可获得来自国内外高新技术及相关国际金融投资业的既有宏观导向性、又有微观实用性的大量信息与合作机会,并可在此进行中外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的直接交流与交易,体现了技术贸易、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有机结合,技术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2、层次较高。首先,活动规格高,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大型国际交流活动;其次,参会参展档次高,在应邀到会的140余位国外贵宾中,有奥地利维也纳市市长、加拿大万景市市长分别率领的政府代表团,世界出口加工区主席、国际科技园区秘书长率领的国际经济组织代表团组、德国国家应用技术研究院、韩国情报技术研究所代表团组以及美国CA公司总裁王嘉廉、世界最大建筑公司之一的法国布依格集团副总裁、日本先锋电子公司总裁等一大批世界顶尖级人物。国内参会参展多数为国家级开发区和高科技园区以及以北大方正、清华紫光、四通、联想、上海国嘉、四川鼎天为代表高科技骨干企业。其中开发区的整体参展,被其称为全国开发区在北京的第一次集体“亮相”;三是专题报告演讲权威性高,体现了国家级、世界级水平,登台演讲的既有国家科技部朱丽兰部长、外经贸部龙永图副部长和北京市林文漪副市长等政府官员,也有奥地利维也纳市长、香港特区高新技术委员会主席田长霖等海外嘉宾,还有摩托罗拉公司副总裁、美国中国创业公司总裁及世界著名的五家投资公司亚洲总裁等著名高科技企业家、风险投资机构金融家等;四是参会观众、听众专业性强,现场交流热烈而有序,许多观众数次到会,展台前咨询、洽谈的专业人员令参展商应接不暇;五是到会领导层次高,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 四位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四位副主席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几乎全部到会参观,体现了中央和北京市领导对此活动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3、参与广泛。“国际周”参会参展共有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典、瑞士、奥地利、德国、法国、英国、韩国、西班牙、日本、新加坡和中国等13个国家和香港特区的政府代表团、专业团组和企业家、金融家。国内外官、产、学、研机构全面参与,使“国际周”活动比预期出现几大突破:一是展览规模突破1-2个馆的预定,最终3个馆仍不能满足要求;二是报告演讲场次一再突破,最终达到41人28个专题,而且演讲人层次、水平越来越高;三是报告演讲听众突破场地所限,有的场次不得不临时拆掉隔板扩展场地;四是洽谈项目由于外省市的参与,远远突破原准备的1000余个;五是专场经贸洽谈的商家突破事先的排定,由于到会人员过多,洽谈场地扩展到场外。
据不完全统计,国际周期间,有北美、南美、欧洲、东南亚等二十余个国家的驻华使馆大使、商务官员和百余家外国商协会、外企驻京机构到会参观、洽谈;国内各省市和北京市社会各界观众达6万人次,6000多人次专业人员参加了专题报告演讲会;近200家新闻单位的300余名记者到会采访,给国际周以较强的舆论推动。
4、反响热烈。历时五天的“国际周”时间随短,但在国际社会和中国高新技术领域所产生的广泛影响远远超过其所带来的直接效益。“国际周”期间,美联社、路透社、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法国新闻社、亚洲新闻有限公司及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等一批驻京新闻机构纷纷到会采访,通过对“国际周”的报道显示出中国政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心和意向;参会的欧美经济界人士认为,在东亚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能举办如此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展示和交流活动,并取得成功,令人惊讶,更令人鼓舞;奥地利维也纳市长、加拿大万景市市长、世界出口加工区协会主席、美国使馆商务官员及法国布依格集团副总裁、英中贸易48集团驻京代表等先后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对国际周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合作表示出信心。
广大国内参展商和高新技术领域业内人士反映:过去参加过不少展览会、洽谈会,但能够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博览国内外高新技术发展成就、接触到中央高层领导,结识如此多的中外客商、直接与世界著名企业家金融家交流,这是第一次,既出乎意料,又令人兴奋。“国际周”充分显示了北京作为首都,为全国各地发展服务的功能,实现了“立足北京,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宗旨。据组委会办公室对部分参展单位的问券调查显示,80%的单位认为国际周办得“很好”或“好”,47%的单位明确表示明年继续参加,其他尚未决定的单位均表示对下届“国际周”感兴趣。
5、成果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国际周期间,共签订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中外合资合作项目32个,总投资额6.3亿美元。其中签合同项目19个,总投资额2.43亿美元;签协议项目13个,总投资额3.83亿美元;另有海淀区同加拿大万景市签订了区市科教经济发展关系意向书。除签约外,600余个高新技术设备引进和技术成果转让项目有了初步合作意向,涉及金额近10亿人民币。从芜湖、沙头角等地开发区传来的反馈信息看,国际周虽然闭幕已有半月,但其后续效应仍在继续,电话咨询、上门要求合作者持续不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闭幕一周内,就有5家企业主动找上门要求合作,其参展企业感慨地说,四年的宣传不及五天的宣传效应。
二、“国际周”成功的经验和不足
“国际周”自去年9月份提出,至今年2月18日国务院批准,正式对外招商,在筹备周期如此短的情况下,办出较大的规模和较高水平,产生较广泛的社会反响,成功主要在于:
1、国际周主题鲜明,紧紧把握了时代脉搏、中央的热点和社会需求。世界科技潮流日新月异,党和政府全力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北京市明确提出以知识经济为内涵的“首都经济”目标,使得“国际周”恰逢其时;科研院所希望成果转化,企业需要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激发新的增长活力,国际金融资本希望找到恰当方式进入中国高新技术领域,使得“国际周”活动有了一种特殊凝聚力,“一拍即合”;在高新技术的主题下,首届“国际周”选择了中国高科技发展中带有共性的而又急迫解决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金融与高科技产业结合”两大热点,作为各项活动的核心,使其一出台即引起国际社会和国内各级政府、高新技术产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
2、中央和北京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同志和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及北京市领导到会参观展览,向国内外显示了中央和北京市领导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视和对“国际周”活动的充分肯定;北京市和国家科技部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多次听取工作汇报,亲自发表文章,作报告,强化了活动的权威性。
3、全市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与相互支持。在“国际周”筹备和实施的各阶段,组委会各成员单位和相关单位充分发挥了各自优势,主动工作,不计得失,协同作战,充分体现了中央和地方、全市各部门的团结协作精神。如国家科技部“火炬”办、中国开发区协会及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首都科技集团及市经协办在展览会的招展组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市外办和市文化局分别承担了“国际周”部分大型活动的组织与协调工作;市科委、中国金融有限公司积极参与了“国际周”的招商和高水平专题演讲的组织工作;由市经贸委牵头,计委、经委、教委、农办、投资服务中心等部门积极配合,使招商项目和经贸洽谈活动取得较大成果;市宣传部门认真组织了中央和北京市各新闻媒体对“国际周”的舆论宣传;市公安局在现场安全保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各方面的全力支持与主动参与,保证了“国际周”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4、按照国际惯例组织活动的实施。首先,筹备初期即启用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作为投资银行顾问,使金融与高科技结合这一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导性课题成为国际周主题之一,引起较强烈的社会效应;其次,国际周筹备期间,与新闻媒体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在各不同时期发挥了新闻舆论的推动作用;第三,运用现代通讯手段,进行国际周的对外宣传和招商。筹备初期即在因特网上建立了国际周活动网页,而后将高新技术项目及时上网向世界传送,使国际周从筹备初期即与世界保持信息沟通;第四,招募青年志愿者上会服务。活动期间,在对外经贸大学、外语大学和人民大学积极支持下,共组织了80余名志愿者参加现场引导、翻译、宣传等服务,在解决服务人员不足的同时,给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不足与问题:
1、受筹展周期过短所限,展览会外国参展商偏少,国际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项目总体看高科技含量不够,已有的项目与国际认可的“包装”水平尚有不小差距。
3、项目组织和经贸洽谈与北京情况相比,外省市参与不够;与科技界相比,教育界参与不够。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组委会
1998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