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06日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他的“留声机与唱片博物馆”正在积极筹建中。新华社记者 王颂 摄
1996年,我国第一家民间博物馆——北京观复博物馆成立。自此,民间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登记注册的3415个博物馆中,民间博物馆有456个。加上各种未注册的私人博物馆及收藏室,全国民间博物馆的总数可能达千家。
历经16年的发展,民间博物馆“喜忧参半”的生存现状逐渐走进公众的视线。
国有大馆的有益补充
松堂民间博物馆位于北京国子监街,展品多以民间雕刻为主。每天,伴着讲解员生动的解说,小小四合院内外都热闹非常。
“相比国家博物馆,民间博物馆有更加丰富的优质藏品,是国有博物馆的有益补充。”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说,民间博物馆对文博物品的收集、整理、保护和研究更有针对性,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展示。
随着近年来民间资本的不断壮大,一些地方的民间博物馆经营红火,已经可以和公立博物馆平分秋色。
根据北京市文物局的统计,目前北京市注册登记的对外开放博物馆有151家,其中民间博物馆就有23家。
“我们这里的年客流量最多时能达到100多万人!”松堂博物馆执行馆长丁屹对我们介绍说,他们的小四合院已经小有名气,节假日更是游人如织。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认为,民间博物馆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大背景下公众文化需求增长的必然结果,成为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今后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
门票难抵运营开支
资金匮乏、政策缺失、自身专业素质不高等,成为制约民间博物馆发展的因素。
“博物馆靠近街面的部分,我们被迫出租,以房养房,不然单纯做文化太难了!”丁屹说,文物不允许民间交易,致使经营模式单一。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十几元一张的门票收入对于庞大的运营支出来讲,简直就是入不敷出。
“民办博物馆的成立相对容易,但运营费用却很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认为,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全世界没有一家博物馆是赚钱的,即使是世界性的大博物馆,也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和政策的保障支持,更何况势单力薄的民间博物馆。
自1993年《北京市博物馆登记暂行办法》颁布以来,涉及到民间博物馆的政策寥寥无几。
此外,不少民办博物馆主要定位于单一的行业历史、企业文化、企业产品、个人收藏展示,仅仅是货架式的摆放或罗列,展品缺乏必要的补充信息,不能真正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加强规划凸显主题特色
“应该把民间博物馆当成文化事业和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必须让他们有不断的买卖、收藏和交易,并对已有的藏品进行登记。”陈少峰强调。
为促进民间博物馆进一步发展,国家正研究相应措施。
“民间博物馆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但也不能坐等。”收藏家张建勇表示。
对民间博物馆自身而言,陈少峰建议,要集中去做一些规划,凸显主题和特色。
“民间博物馆可以尝试实行理事会制度,由多名自然人担任理事,共同对博物馆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对博物馆的规范管理和科学决策,促进其长远发展。”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说。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助理研究员周灵认为,将博物馆与旅游休闲等结合起来,这个思路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