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培育和弘扬创新文化的几个要点
2012年06月18日    来源:中关村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 张景安

中国政府决定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只有坚持自主创新,经济大国才能变成经济强国,伟大的民族复兴才能实现。自主创新是一面旗帜,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心声和历史责任。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实践证明,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落后于发达国家且差距较大时,引进是一条捷径。我国三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当年的引进。但是,当与发达国家差距逐渐缩小,被引进国家认为我国的发展影响到其自身利益时,再依赖引进就是白日做梦、自毁前程,也不可能,唯一的途径就是自主创新,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选择,这就是今天的中国所处的特殊阶段。而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就代表了国家的创新能力,而且越来越成为国家重要的竞争力。我认为,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是没有未来的。

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曾经的拉美模式需要反思。上世纪80年代,巴西和阿根廷两国在工业化方面取得进展,但由于忽视自主创新,走了依附发展之路,在资本、市场、技术上形成严重的对外依赖,国民经济命脉逐渐被跨国资本控制,本土产业竞争力衰退,大批企业倒闭,国家失去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控制能力,最终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近年来拉美掀起新一轮国有化浪潮,意在使上世纪九十年代被私有化的重要行业重新国有化,达到重新洗牌的目的,然而国有化对拉美国家依然是把双刃剑。我国正融入全球化发展大潮,应以此为鉴,高度重视,坚定不移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国家实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引进只能缩小差距,创新才能决胜未来。目前我国高端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来改变。我们虽然创造30年高速发展的奇迹,但与日本、韩国相比,自主创新进展仍不够大,世界级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仍不够多,世界知名品牌也不多。世界各国的国策都支持本国的企业创新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我们既要深化改革开放,同时也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需要一个文化建设过程。从国际创新规律看,进一步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当务之急。所以,我讲十点。

第一,弘扬创新的文化,增强原创意识。我们现在抓项目很了不起,项目做得都很好,但挑战权威的意识不够强,创新的想法不够多,创新的文化氛围不够浓。缺乏个性,不敢当先。创新从本质上是反权威的,过于迷信权威就难以创新。如果没有原创意识支撑的创新文化,就不可能做到知识产权保护。因此,原创意识是创新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比如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奇迹在文艺上反映不够,不能不令人深思。

第二,要树立崇尚创新、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在创新初期,失败比成功更有意义,正确对待失败非常重要。现在企业和企业家怕失败,社会上也缺少对失败的宽容,太功利、太浮躁、急于求成,搞不了创新。容忍创新者的失败是硅谷文化的突出优势。缔造引领未来产业,就要勇于尝试新事物新领域,而要尝试就一定会有失败。在硅谷,一个创业者因为创新失败得到的不是嘲笑而是尊重,只有在这种氛围中才会有一浪高过一浪的创新大潮。但中国现在的文化氛围还是“成者王侯败者寇”,这种文化不宽容失败者。再比如不论是大学、研究所还是企业做项目,都强调百分之百成功,这是不符合创新规律的。

第三,市场需求的动力是创新的源泉。要坚持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我国目前重技术、轻市场,重发表论文和奖励,不重视市场效果的导向,这是大量成果用不上的原因之一,这种评价也阻碍了创新。技术创新坚持的应该是应用导向而不是技术导向。技术创新的规律和经验一再表明:技术专家评不了、也实现不了技术创新的真正价值,要由市场来选择。市场在选择过程中,即重视技术的创新性,也重视技术的商业性。

第四,创新需要激情和火花。创新的思路是碰撞出来的,冥思苦想搞不出创新,要鼓励合作创新。一些人认为,创新就是单枪匹马,都想自己包打天下,这是违背当代创新规律的,是不可能获胜的。事实上,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分工,是当代高科技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和特点。遗憾的是,许多科技人员习惯关门自己搞研发,存在“基础研究不基础,应用开发不实用,自由探索不自由,基本围着项目走”的现象,这种文化和意识中的缺陷,是急功近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国外,产学研和上中下游形成互动创新,彼此间有分有合,但我们的这种互动意识和行为远远不够。很多东西我们也研究了,和他们一同起步,但在中间被消耗了,错过了发展的良机,也没有在经济中发挥作用,今天的创新,我们要反思这些问题。

第五,关于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中国商品走遍了世界每一个角落,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显示了中国人的威风。中国制造,我为你骄傲。中国制造让外国人害怕。自主创新战略实施以来,也看到了希望,形势很好,但是有的不太重视中国制造,不太重视实体经济。我认为失掉了制造业的优势是很危险的,中国创造只有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之上才能实现,中国制造是中国创造之母,中国制造是中国创造的基石。

第六,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协同创新。我在调研中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难度大,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项目比较难,很多项目看不准。当然不研究也不行,一点风险不担也不可能有未来。而传统产业我们比较熟悉,有多年生产和市场竞争的实践,我们知道应该研究什么,而且下功夫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攻下来,使传统产业有了我们中国人自己研发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传统产业创新一旦成功,就可以大规模生产,中国制造就会大放异彩。即使在世界先进国家,传统产业也占GDP的90%多,新兴产业只占10%以下,所以我们既要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又要重视传统产业创新。

第七,关于技术溢出问题和低收入陷阱问题。这是我们创新中遇到的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两个极端。一个是中国不用创新,靠人家技术溢出就行了,依赖它国技术就行了;一个是钱不够再努力也不行。第一个问题是有人用改革初期我们与发达国家差距大的时候,引进经验来套我们现在的技术创新与发展,这是完全脱离实际、脱离世界市场竞争的一种幻想,把你死我活的创新之战置若罔闻,等着天上掉馅饼,是不可能的。第二个是世界银行2006年的报告,认为中国劳动成本上升,失去了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同时又没有钱搞高端的技术研发,就会掉到陷阱里上不来。我认为这也是脱离了中国发展的实际。我们现在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在发展和竞争中,不失去中国制造,就不会掉到陷阱里,中国制造的雄鹰早晚会插上中国创造的翅膀展翅飞翔。

第八,增强危机意识,鼓励开放意识。世界五百强里许多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都是数十亿美金,中国的华为公司也是每年把销售收入的10%用做研发。这些公司这么做,是因为有强烈的危机感,不研发不储备新技术就会在市场竞争中灭亡。但从中国的现状看,许多垄断性的大企业缺少激励机制和长远的制度安排,存在依赖垄断和短期效益导向,巨大创新潜力得不到释放。这种缺乏危机感的问题带来的就是创新动力不足,就是中国的企业大而不强。通常国际上以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来衡量高新技术企业。现在中国研发成本性价比约是外国的十分之一,科研人员工资低,中国企业可以拿较低投入创造较多的知识产权,这是难得的竞争优势。这种难得的机遇非常宝贵,但也会转瞬即逝。我们要培养企业的危机感,进而形成内在的创新动力。

今天的竞争早已超越国界,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关起门来搞创新是没有出路的。即便强大如美国,也必须打开国门搞创新,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一起参与。中国的文化中还存在条块分割、老大自居的问题,自成体系养了一批淘汰的技术与设备,跟不上自主创新时代的步伐。高技术市场的发展没有国际国内区别,只有具有开放意识和全球眼光的创新者,才能创造出真正的创新奇迹。

第九,培养创新人才是关键。我们有2400万在校大学生,这是最宝贵的创新资源,但这些人才没有用好。从国际上看,不论是微软还是FACEBOOK,都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的成果,而我们现在的文化没有把这类年轻人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创新人才培养不能拔苗助长,需要好的环境,让创新人才的潜力充分释放。创新人才是创新的关键。我们的教育中过于强调应试的弊端由来已久,学生在中小学只要考试成绩好、名列前茅就万事大吉,但创新能力差,缺少争论讨论和批评性思维,不会主动学习,创新的兴趣没有形成。钱学森先生生前多次强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我们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一个只靠背标准答案应付考试的孩子是难以出现创新萌芽的,更难以长成参天大树。弘扬创新文化一定要从青少年抓起。

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建成世界科学中心。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中关村要建设科学中心,涌现和凝聚一批科学巨人是关键。但目前,我国在科学创新方面缺少科学巨人的引领,亟待采取战略举措加快造就一批世界级科学大师,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人才国际化最重要的是人才流动,国际化、全球化靠人才来实现,这是国际化的关键和特点,在全球竞争中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是国际化最显著的标志。希望中关村率先建设大师辈出的创新文化。

第十,培养创新、超越和引领意识。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舞台上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将从学习引进阶段提升到创新引领阶段,面临角色转换的考验和各种压力。在新一轮发展中,谁领跑产业创新革命,谁就领跑世界。我们不能再畏首畏尾,仰人鼻息,要利用金融危机后创新科技带来的新的国际分工,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要牢固树立敢于创新超越外国人的自信心,大力弘扬创新强国的亮剑精神。

弘扬创新文化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做出重要贡献。我们这一代人有幸在“十二五”期间彻底摘掉自明朝以来300年受制于人经济科技落后的帽子,亲手建成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我们充满信心,我们为此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