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名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

English

所在位置:首页 > 贸促动态 > 市长国际企业家顾问会议 > 往届回顾 > 第九届顾问报告 > 正文

首都北京应有的金融面貌-日本的经验和教训


2012年05月21日   来源: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  


日本三菱日联金融集团 首席执行官
永易克典

北京市现在所推进的“世界城市”建设,当然意味的是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世界中心城市,不过城市的实力最终取决于汇集于此的人之活力;同时还与市民的富裕生活息息相关,这一点极为关键。也就是说北京成为世界城市的前提就是北京市自身的经济发展、市民生活水准的提高。今天我将以其中金融应有的面貌为题,主要结合日本的经验阐述有关的看法,谨供各位参考。

1.全球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中心

谈及世界城市,从包括文化在内的综合实力角度来看,脑海中自然浮现出纽约、伦敦、巴黎、以及亚洲的北京、上海、东京等地名;不过如果聚焦于经济的话,还要数纽约和伦敦。这两座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繁荣恰好同步,所以以打造世界城市为目的来推动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可谓是顺理成章之路。从英国的GDP统计也可以看出近年来金融及其周边服务产业有着显著突出的发展。



不过,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后我们深知国际金融中心带来的不只是繁荣。仔细思考一下纽约和伦敦的发展,金融行业、以及与其有关的会计事务所、法律事务所等的服务业务确实景象繁荣,从业者的收入直线上升。但是,国际金融中心的资金供给并不一定是流向区域产业,也并不一定会带来整体区域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从危机的结局来看,上涨过度的股市、房地产泡沫崩溃后的大幅度资产价格调整和国民经济整体经受重创,步入百年不遇的萧条。代价就是英美均出现了GDP占比10%左右的巨额财政赤字,国民经济负担沉重。

2.北京的金融功能

接下来从已有的国际金融中心的现状出发,分析一下北京到底需要打造什么样的金融市场。第一,北京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首都,基于这一点无论是从国家角度、还是从首都角度,讨论其经济问题时就业无疑为首要课题。因此作为金融业,它的就业就不仅仅意味着本领域,而需要与区域整体的扩大就业相挂钩。第二,以北京为中心的首都圈经济瞄准的目标不是长江三角洲或珠江三角洲的出口基地型,而应是最大满足都市地区中产阶层消费需求的服务产业型经济。这样一来,金融在培养、扶植服务产业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必然日益重要。

扩大就业和服务业共通的关键词就是中小企业。无论在那一个国家,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都是中小企业高于大企业。日本66%的就业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同样德国为57%,美国为50%。谈到中小企业,也许一般会联想到小城镇的工厂等,按产业种类来看,相对制造业中小企业在服务业占据比例较高。从就业方面来看,在日本制造业中中小企业占比61%,与此相比服务业占比为66%、如除去电力、通信、金融等部分装备性服务产业的话则为70%。

基于上述因素,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发挥作用无疑是北京金融必不可少的课题,也是北京应有的金融面貌。

3.发展中小企业金融难点众多~日本的经验之谈

(1)确保风险回报之难

当然,从日本的经验来说,发展中小企业金融在现实中面临着重重困难,体现在放贷方就是难于确保合理的利差。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金融是在政府以及主力交易行的强力承诺支持下展开的。政府的承诺就是通过政府金融机构的贷款和信用保证制度等,填补仅民间银行不足以承担的中小企业的风险,向其提供中长期信贷。主力交易行的承诺是通过房地产等资产的担保增强信用度,由此降低贷款自身的利差,收益则由外汇交易、海外投资项目、争取员工的存款帐户等予以确保,采取的是综合核算方式。支撑着日本广大的中小企业群就是在这样的制度扶植培育下成长起来的。

该制度在随着名义GDP高增长而来的地价上涨时代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不过,之后却因20世纪90年代初的泡沫崩溃使迄今为止青云直上的房地产价格下跌而出现异常。依托房地产担保的金融商务模式开始行不通,银行必须确保反映了企业主业风险的利差。但是,长年以来的金融惯例、以及当时恰好处在泡沫崩溃后低增长和资金需求低迷之中,使得包括政府金融机构在内的银行数量陷于供过于求状态,所以实际上利率难于提高。而且经济低迷和结构改革时期若提高利率,其本身就可能成为中小企业破产的起爆剂。



正是这样的背景使得日本至今还不能保证合理的风险回报。因为不能充分确保维持信贷成本的收益,中小企业金融的发展始终不如人意。将日本和美国相比即可发现由于日本贷款利差小的缘故,信贷成本稍有上升立刻就会造成赔本的局面。

(2)东京都的经验

在市场原理下难于展开中小企业金融的理由之一就是政治影响力有时会从中起到阻碍作用。正因为中小企业就业规模大,不景气时期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政治压力。特别是政治都市的北京我认为应该留意到这一点。有关首都的中小企业金融,日本已有过一次痛苦的经历。

2005年5月东京都作为股东出资84%成立了主要开展面向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新银行东京”。
当时日本经济刚刚摆脱长期的低迷,在以亚洲为中心的外需拉动下出口恢复,带动经济复苏。大企业因此收益改善,但是这一势头并未惠及中小企业。金融界热衷于开展与企业重整、并购有关的基金业务、面向资源•能源开发的银团贷款等业务,而对大企业的贷款因2001年IT泡沫崩溃后抑制设备投资而陷入低迷状态。欧美的银行以住房贷款为轴心、将零售业务作为收益支柱,借此逐步强化壮大。而日本人口减少,房地产价格萧条,零售业务也无法如意扩大,不具备牢固的收益基础就意味着难于确保风险回报,因此日本的银行无心顾及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

在中小企业身处困境之际,东京都政府本着“汇集地区资金还原地区中小企业、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宗旨成立了新银行。新银行东京起步时就提出针对有前景的中小企业按所谓“记分模式”的审查手法提供无担保、无抵押贷款的高难目标。在“必须达标”的浓厚政治压力下,贷款审查粗放,条件过于宽松,最终造就了巨额的不良债权。从2008年度决算结果看,风险管理债权余额已占到贷款的13%。而今东京都在增资400亿日圆清算负面遗产后,正在从根本上开展经营改革,通过改变营业方式,构筑新的审查制度等再次起步。

关于失败的原因,指责其审查粗放很简单,不过就日本金融市场不具备与经营内容本身风险相符的利率体系这一点上,包括我行在内日本的金融机构、行政单位、市场相关的方方面面都有间接的原因。而且在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严峻下没有谁能提出其他有效的解决方法,所以说这一失败应该成为整个日本的反省材料。



4.日本中小企业金融的近况

总结上述失败的教训就是在中小企业金融上没有什么“秘方”和捷径。还是需要仔细分析每家企业主业的经营内容,以主业收益为主要依据进行审贷和确定贷款利差。此外,政府的支持应排除政治压力,保证适度的经济合理性。否则不仅不能扶植中小企业的成长,最终负担还要转嫁于纳税人。

刚才指出没有捷径,不过,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最近推出的新举措,是在原有的金融、信用保证等制度上发展起来的。当然每项举措并不是万能选手,但无疑可在利用IT技术提高便利性、开展和公共政策的协作、以及扶植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方面有所贡献,能为北京市健全和革新商务流,实现可持续增长提供一些参考。

(1)电子记帐债权

第一有关电子记帐债权,指的是利用IT技术将以往的票据电子化。具体来说就是以大企业向一级供货商开具的票据作为电子债权予以记帐,接受方的供货商可将该票据的全部、或一部分在银行贴现,也可以作为下一步的支付手段转让给下家的二级供货商。

和以往的票据一样,以大中企业的信用力为担保,目的在于改善中小企业的资金筹措。区别在于可将面额分割,或一部分兑现、或一部分用于下一步的支付等,使金融交易变得更为灵活。同时相对纸面化的票据保管成本显著低廉,这样最终还可以把优良企业信用力的一部分更为有效灵活地用于产业链下端企业的资金筹措上。

该结构的导入只需要开具票据的大企业进行相应的系统投资,中小企业只要能上网和接受传真即可,所以是一种比较现实的中小企业融资手段。

电子记帐债权依据2008年12月实施的电子记帐债权法而出台,我行2009年7月率先开始了该项业务,启动了负责电子债权的记帐机构(JEMCO/Japan Electronic Monetary Claim Organization)。



(2)与公共政策的协作

第二就是与公共政策的协作。和中小企业的交易,相比赢利来说首先重要的是扶植和培育其成长,有时需要立足长远,而非追求短期利益。所以仅靠民间金融机构的力量无法实现,必须和行政机构开展合作。

日本政府通过经济产业省、中小企业厅(Th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Agency)、中小企业基盘整备机构(Organization for Small & Medium Enterprises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JAPAN)等向各种各样的中小企业提供诸如免费专家经营咨询、海外销售渠道开拓支援、补贴费等的政策支持,不过这些政策只有在恰当的时机、和恰当的对象相挂钩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所谓经商就是要在走投无路时抓住商机,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抓到商机的企业所创造的附加价值的连锁效应。要使政府的扶植政策和经济发展挂钩必须有提供诸如“在何处、有何种企业、需要何种支援”等相应信息的“商机中介”,而金融机构正可在此发挥作用。特别是全国规模的大型商业银行拥有广泛的民间企业客户,经济信息网络覆盖所有角落。在寻求商机的企业和提供支援政策的政府之间发挥中介作用这本身就是一项高附加价值的扶植、培育中小企业成长的活动。

我行从2009年下半期开始不断强化和公共政策之间的协作,比如和经济产业省共同举办支援战略性基础技术实现升级的补助金(产品制造补助金)说明会、有关开拓中国市场的说明会等,这些活动得到了来自政府和企业双方的高度评价,作为银行,我们借助广泛的网络分布发挥着创造商机的中介作用。



(3)针对环境经营的支援贷款

最后要谈的也是和公共政策开展协作的一环,就是日本环境省提供的“环境经营支援贷款”。为了从国家角度促进低炭社会的实现,环境省在去年的修正预算中推出了对企业削减CO2排放设备投资的支援政策。以完成中期CO2减排目标(3年减6%、5年减10%)为条件,对旨在实现该目标的设备投资贷款给予最大3%的贴息。为此银行制定了环境评级制度,对相应企业进行划分再实施贷款,同时从实务上还承担了对CO2削减目标的跟踪监测职责。

这些政策仅凭借政府的力量也不可能渗透到产业链下游企业,只有通过银行实际参与企业的运营才能落实。

环境省的本次利率补助额度虽以60亿日圆为上限,但借助该制度可在低炭经营的专有技术、环境评级、CO2排放量的削减验证等方面积累经验、完善相应的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我行正在进一步探索环境金融的可能性。

我行从2009年下半期开始不断强化和公共政策之间的协作,比如和经济产业省共同举办支援战略性基础技术实现升级的补助金(产品制造补助金)说明会、有关开拓中国市场的说明会等,这些活动得到了来自政府和企业双方的高度评价,作为银行,我们借助广泛的网络分布发挥着创造商机的中介作用。



结束语

以上介绍的3个事例都是去年刚刚起步的,业绩的积累还需要一些时间,不过目前整体反应良好,总之顺利地迈出了第一步。中小企业金融上没有抄近路的妙计,在其商流中一边寻求可增补信用的因素,一边判断并实施资金的供给,是一项需要认真稳妥推进的工作。而且时间上要有“打持久战”的商业意识,为此和公共政策的配合协作必不可少。中小企业多数情况下规模小,所以不具备庞大的信息网络以及信息的分析功能。金融机构可谓是一个巨大的“装备产业”,全国范围内吸收资金、同范围内实施再分配,与此同时能够捕捉到跟随资金而来的信息,那么对这些信息予以加工、提供也是职能之一。相对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更需要能够发挥银行上述综合职能的业务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