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名称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

English

所在位置:首页 > 贸促动态 > 京澳洽谈会 > 正文

京澳经贸交流洽谈会--专题推介:北京交通发展历程与对策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 刘缙


2012年09月27日   来源: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  

一、发展历程基本情况

北京建城于公元前1046年,已有3057年历史,从1949年开始作为中国首都,也有63年的历史。
北京的城市定位是:国家首都、历史名城、宜居城市、首善之区。

2011年底,北京市域面积 1.64万KM2,中心城面积1088KM2,总人口有2019万人,机动车保有量498万辆。

对外交通

1)航空

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7867万人次(2011),世界第二;世界上最大单体航站楼——3号航站楼。
1958年,首都机场投入使用,旅客吞吐量9.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7吨;
1980年,T1航站楼启用,旅客吞吐量121.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68万吨,起降飞机1.98万架次;
2011年,T1\T2\T3 航站楼,旅客吞吐量7867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4万吨,起降飞机53.3万架次。

2)铁路

北京是全国重要铁路枢纽,2010年北京铁路营运里程已达到956公里,客运量达到8903万人次,未来形成7个铁路客运枢纽,10条铁路干线、4条客运专线、4条城际铁路、3重铁路环线格局。

3)高速公路

1986年,北京第一条高速公路—G4京港澳高速破土动工;
2000-2010年,运营里程由222公里增加至903公里,年均增长率达15%。

城市公共交通

1)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的发展如下:
1987年:建成线路条数2条,运营里程40km,日客运量是53万人次;
2003年:建成线路条数4条,运营里程114km,日客运量是129万人次;
2011年:建成轨道交通线路15条,运营里程达372公里,日客运量已超过600万人次。

2)地面公交
1949年:公交线路11条,车辆164辆,客运量7.9万人次;
1978年:公交线路118条,车辆2627辆,客运量464.3万人次;
2003年:公交线路775条,车辆18667辆,客运量1014.2万人次;
2011年:公交线路713条,车辆21628辆,客运量1380.8万人次。
同时,在2004年至2008年,建成了南中轴BRT、安立路BRT、朝阳路BRT线路。2012年4月,阜石路BRT规划方案获批。

3)出租车

改革开放前,出租汽车约2000辆;1995年,出租汽车62965辆;2011年,出租汽车6.66万辆。

二、挑战及措施

挑战一:经济现代化与快速城市化

北京人口分别于1958年、1986年、2005年和2011年超过500万、1000万、1500万和2000万,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

城市规模大幅度扩张,出行距离不断增大。但另一方面,中心城功能却在不断集聚,中心城商务、医院等规模仍在不断强化,并且近五年建设项目50%仍然聚集在中心城。

目前北京市状况是旧城功能过于强大,多中心的格局尚未形成,导致北京城市就业过度集中于以旧城为核心的中心区域,大量工作人口在郊区居住,引发城郊之间大规模的潮汐交通,导致严重的交通拥堵。而这种结构性的调整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复杂的过程。

挑战二: 快速机动化

1994年国家汽车产业化政策之后,机动车保有量增长非常迅速,分别于1997年、2003年、2007年、2009年和2012年先后突破100万、200万、300万、400万、500万,分别用时48年、6.5年、3.9年、2.7年和2.4年。机动车增长率、保有量水平明显高于东京、首尔。

小汽车保有量与城市人口密度之间呈畸形对应关系。与东京等世界城市普遍的“人口密度越高的区域,人均机动车拥有量越低”的分布态势相反,北京机动车主要集中在人口密度高的中心城区,小汽车过度使用严重。以停车为例,东京以通勤为目的的停车比例不到5%。而北京三环内调查区域以通勤为目的的停车比例最高到48%。此外,北京目前免费停车问题较为普遍,违章停车问题未能得到改善。

挑战三: 交通与城市

1)大都市圈轨道交通体系

北京地铁服务面积过大,核心区域密度较低,连接新城效率不高,且运力受到限制。北京地区的市郊铁路尚未真正服务于城市。尽管计划开行更多的市郊铁路,但其线路设置、站点选址、票制票价和服务模式方面都需要作出改进。与世界城市相比,北京的地铁、市郊铁路、高速铁路还相对独立,未能构成可以服务于都市圈层的有机整体。轨道系统总体承载能力与世界城市有较大差距。

2)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布局

与东京相比,北京主要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重要功能区分离,大大降低了交通系统效率,并衍生出大量不必要的交通负荷。

东京火车站出站人群使用小汽车和出租车比例仅为2%。90.6%的人通过步行和自行车方式直接到达目的地。而北京南站出站人群小汽车和出租车使用比例高达75%,自行车和步行比例不足10%。

挑战四: 交通与能源、环境

交通能耗及环境问题突出

2010年,北京市交通领域(含航空、铁路和社会车辆)总能耗1631万吨标煤,占全市能耗的23.4%;

机动车尾气排放的PM2.5约占全市PM2.5排放总量的22.2%;氮氧化物约占全市的58%挥发性有机物约占全市的40%;

自行车出行比例由1986年的62.7%下降至2010年的15%。

应对措施:出台一系列纲领性文件

 2005年,颁布《北京交通发展纲要》提出两个坚定不移
 2007年初,我市全面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确定了“两定四优先”政策,对地面公交进行了了综合配套改革,公交出行比例逐年增加
 2009年,继承奥运遗产,市政府出台《北京市建设人文交通科技交通绿色交通行动计划》(2009-2015年)提出建设公交城市的目标
 2010年底,面对可能愈演愈烈的交通拥堵,市政府出台《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有效遏制了拥堵加剧势头。

这些纲领性的文件的出台为08年奥运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强大的交通保障,主要体现在:

1)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保障

奥运会期间,城市公共交通(公共电汽车与轨道交通)累计完成客运量10.88亿人次,日客运量最高达1795万人次;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45%。

2)交通需求管理措施

实施了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错时上下班、货运管理、黄标车停驶、外地进京车辆管理等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实施后效果:干道流量下降23%、路网车速提高28.5%、拥堵报警减少90.6% 、事故报警下降53.1%。

3)科技交通为奥运保驾护航

路网运行状况实时监测: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出租、省际客运、旅游、化危运输、停车状况等。

三、工作展望

当前,北京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未来几年将是北京交通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将迎来大发展、大建设、大调整、大管理、大服务的重要时期。北京将全面审视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抓住未来发展的重要机遇,把握交通发展的重要关键环节,科学谋划未来发展策略。

下一步工作展望:
1、 促进促进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
2、 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3、 加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力度
4、 着力推进实施交通需求管理
5、 充分重视停车问题
6、 以人为本,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7、 推进交通科技创新与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