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19日 来源:首都建设报 版面:第02版
在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下,京津冀三地企业正在翘首以盼首都功能疏解“清单”早日出炉。北京作为首都具有哪些功能?哪些功能需要疏解?首都功能疏解过程中京津冀三地应该注意什么?首都经贸大学原校长、教授文魁在科博会第八届科技创新与城市管理论坛上发表题为《首都功能疏解与区域协调发展》演讲时,对当前首都功能疏解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不能疏解首都核心功能
“北京利用首都核心功能壮大了非核心功能。”文魁表示,这也是北京作为首都发展如此迅速的主要原因。
文魁指出,城市基础功能不能疏解,商业、交通、食品等保障城市运营的产业还需保留;首都核心功能也不能疏解,核心功能疏解出去就不能称其为首都了,“只能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
文魁认为,即便是非首都核心功能也不能全部疏解出去,“包子铺、小餐馆、理发店也与首都核心功能没关系,也算不上高端产业,但不能疏解,因为是老百姓必需的,所以主要是疏解与北京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不匹配的功能,如污染环境或高耗能产业。”
疏解≠输出低端产业
近日,随着丰台区与保定白沟新城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迁往白沟,很多人认为首都功能疏解就是疏解低端产业。文魁指出,这是认识误区,“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是北京疏解什么周边就必须承接什么,双方不是主动与被动关系,河北和天津也可以选择。”
文魁断言,如果按照只把北京低端产业疏解到周边的思路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必然失败。因为这样会继续拉大周边与北京的贫富差距,周边的人口还是向北京聚集,人口和交通压力得不到缓解,“所以北京也应该把一些高端产业向外疏解,来促进当地与北京协同发展。”
同时,文魁表示:“疏解产业不等于疏解污染,北京一些污染企业外迁时,一定要带着治污措施外迁,否则也有悖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宗旨。”他建议,北京企业向外疏解产业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转化能力带动当地产业升级。
三地应多了解他方需求
“既然三地要协同发展,所以三地尤其是北京就要清楚他方的需求,不是单纯淘汰落后那么简单。”文魁称,“我在河北邯郸、衡水、邢台等地考察发现,当地的绿色发展意识非常强,一些地方明确表示不会被动承接污染企业。”
彼此了解才能更好地协同发展。“所以充分了解他方需求之后,产业疏解时就不能仅从自身利益出发,要想着落户当地自己能做哪些贡献。”文魁认为,“只有互惠互利共赢,京津冀的区域经济才能可持续发展。”
■记者 张小伟
■专家观点
北京市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耘
首都科技是协同发展引擎
北京市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耘认为,过去京津冀协同发展效果不明显,最根本的原因是严格的行政区划使三地的利益格局不能打破,各方协同过程中的竞争性大于合力。为此,在当前加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她提出:“唯独科技水平在京津冀格局中能把三地分出高、中、低,同时能够得到各方的认同,因此首都科技构成三地真正协同发展的纽带和引擎。”
张耘分析认为,首都科技在区域协调发展中有其它市场要素不可能替代的作用:“一是科技位于产业前端,对资源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二是北京站在京津冀三地科技最高端,能解决协调发展过程中三地面临的共同问题;三是首都科技是建立三地优势互补关系最重要的纽带,只有在北京科技的引领下才能使三地达成优势互补。”
一体化短期难治首都“城市病”
近年来,“城市病”问题给首都城市治理和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困扰。“尽管京津冀一体化将是解决首都‘城市病’的有效手段,但短时间很难见到效果。”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王连峰指出。
他认为,丰台区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西城区动物园批发市场、朝阳区汽配城都在与河北对接,但这些业态调整需要一定的过程,对减缓人口增长有多大作用,还需要实践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