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首都科技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4年05月20日    来源:中华建筑报

作为第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的主题活动之一,科技创新与城市管理论坛于5月14日在北京举行。多位专家在探讨新型城镇化的同时,关注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将科技创新理念融入现代城市管理,为京津冀发展探寻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提供建议。

京津冀区域发展失衡

北京城市运行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自然与社会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锐在会上分析了京津冀新城开发的困境。他表示,京津冀地区尤其是北京在发展中有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人地冲突的问题,2013年北京全市的求诊人数达到2.19亿次,外来人口超过3000万。而且,北京的显性人口为2200万,还有隐性人口800万,如何解决大的人口流动所带来的人口冲击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陈锐认为,在产城融合过程中,应瞄准产业与居住的联动问题。“产居失调越来越成为一个共性问题的关键所在。核心功能和非核心功能的疏解,到底该采用何种方式,应该由高层下定决断,这是一个胆略和见识所共建的过程。”他说。

对于目前很多新城变空城的问题,陈锐表示,这是无法回避的一个现状,需要人们去考量产居联动该如何做。此外,对于“睡城”的问题,他认为,需要精细化管理,更要体现人本化的治理,在各方利益诉求中如何真正做到综合配套,要综合时间成本和经历成本。从功能入手,最后实现在社会不同阶层方面满足不同人的发展诉求,能够真正体现主观幸福感。

科技助力区域协同发展

那么,京津冀在协同发展时该如何做到将产业和居住联动起来?

北京市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张耘认为,在整个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科技起着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一般意义上来讲,科技确确实实在产业的前端,具有对资源的引导作用。

首都的科技资源是区域共同发展的基础。她解释说,北京是全国的科技中心,在科技资源的链条中,北京是站在最高端的。过去常说京津冀协同发展非常困难,困难之一就是京津双核,在同样的资源基础之上,两个个体的竞争力强于他们之间的合力。

张耘认为,在解决区域内共同面临的问题时,首都的科技资源是最重要的一个纽带。目前,科技作为最基础的要素,也是现代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可以解决很多区域内共同面临的问题。

“首都的科技资源是建立优势互补关系的最重要纽带。如果没有优势互补,没有一个共赢的预期,协同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现在看来,在京津冀三者之间,只有在科技上能够率先达成优势互补。”张耘说。

科技引领发展忌行政躁动

虽然在解决区域失衡的问题上,首都的科技资源是最重要的一个纽带,但是在科技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行政躁动的问题。

北京大学秘书长、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杨开忠教授指出,中国现在的城市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从人的角度来说特别值得注意。他认为,从城市管理方面来讲,现在的城市管理者都是出于政治动机,而不是为实现城市管理本身科学的目标,是用政治的办法来解决城市的问题。

“我觉得这有问题,因为现在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者去解决。这是美国19世纪末解决的问题。我觉得,在相当的层次上,我们也处在这个时代。”杨开忠说。

张耘也认为,科技是政府和市场均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在很多问题上,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边界常常难以界定。唯独科技,经过多年的研究以及政府的不断实践,在管理体制上,已经建立起来相对清晰的政府和市场对于科技管理的边界。

“首都的科技资源要引领区域协同发展,政府首先要打破行政的分割状态,要以破除行政壁垒为起点,以建立完善的市场为依托,这是政府的主责。要以面向全域的政府科技创新投入为引领,在识别潜导产业、扶持先导产业、鼓励支柱产业跨区域经营的过程中,完善北京新经济策源地建设,通过科技链引导产业链,最终完成协同。”张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