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革新,从不曾忽略教育这个备受国人关注的领域。
伴随着互联网对传统行业和领域的种种改造,互联网创业者们纷纷冲入教育行业,力图引领一场从线下到线上的革命浪潮。在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培训类教育掀起互联网波澜的同时,基础教育的信息化之路也越走越快。从组建校园联盟、通过网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到“微课”的知识点解决方案,基础教育的信息化模式,已初现雏形。
互联网教育在丰富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同时,人们也在思考,互联网的开放共享精神,能否解决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消灭因教育资源集中而导致的“学区房”现象?这样的疑问,正带来越来越多的思考和探索。
突破传统教育 时空限制
“我们现在就已经开始准备给儿子买学区房了。”看着在客厅里欢快追逐着玩具车的儿子,济南市民米长亮(化名)笑着说。在场的朋友也笑出声来,米长亮的儿子刚满一周岁,还不到上幼儿园的年龄。
结婚时买不起优质学区房,在孩子上学问题上又选择“不将就”,再加上相关政策的限制,米长亮直言“没办法”。谈笑之间的这句话,吐露出“不将就”的家长们需要共同面对的现实。
“学区房”现象折射出的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难题,正在成为全社会共同思考的问题。在这个人人谈论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的开放、共享让教育界人士看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曙光。
5月14日至15日,作为第十七届科博会最重要的论坛之一,中国网络教育论坛在北京亮马河饭店举行。论坛以“挑战与创新——传统教育的信息化之路”为主题,汇集了教育行业的权威学者、专家以及近千名大中小学校长、培训机构负责人,探讨传统教育的互联网转型等问题。
当“慕课”、“微课”等教育领域的新兴事物和“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领域炙手可热的词汇,在论坛被反复提及,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教育的蓝图,仿佛已触手可及。
慕课一词源于其英文简称“MOOC”,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两个O分别代表Open(开放)和Online(在线),C代表Course(课程)。这一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模式发端于2008年,近年来引入我国,逐步成熟并趋于完善。
据教育界人士介绍,慕课是一种为了增强知识传播,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参与者组织发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涵盖的学科范围广泛,突破了上课地点限制,开放且多数课程免费,虽仅聚焦于高等教育领域,慕课模式还是让人们看到了互联网改变教育现状的可能。
随着近年来慕课报名人数爆发式增长,它也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并被看做未来教育的曙光。
慕课模式引领的教育视角变化,也带向了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这也是我国与国外的不同,毕竟基础教育才是国内家长更为关注和日渐焦虑的领域。
在此前的基础教育领域中,组建校园联盟并通过互联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国内一种被普遍采用的模式。这种模式常由一个或多个名校牵头,通过名师讲课视频、课程设置优化方案与教师技能培训等方式,向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学校输出。
随着探索的逐步深入,利用碎片化时间,通过在线教育资源,致力于解决中小学生具体知识点掌握的“微课”,也于近年来出现。至此,一个涵盖学校、教师、学生和知识点的信息化互联网共享体系,已经成型。
“网络教育最大的优势,是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很大程度上改善国内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状,为每个人提供更好的教育。”在5月14日的论坛上,基础教育领域创业者、能力天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楼英明在演讲中说。
“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当下确实是令人激动的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说,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方法和新的教育手段,在这个时代频频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让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也改变着教育的自身形态。
把个性化教育 搬到网上
“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随着这样的表述出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教育信息化已进入新的阶段。
与政策同步的,是教育实践中对信息化更多的反思以及更好的利用。
尽管全国不少中小学名校在线教育联盟覆盖的范围已遍布全国,并深入到贫困地区,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并非预想的那么理想。
“名校教师的教学模式,没法适应所有学校学生的思维模式和接受习惯。”北京人大附中校长助理王军告诉齐鲁晚报记者,在目前的教育机制下,中小学教育最终的成果仍然需要中高考成绩来检验。而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学校,只能去寻找提高成绩最有效的途径,“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引导式的教学效果最好,而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灌输式的教学又可能提高成绩最快。这也是国内中小学在线教育普遍需要面对的难题。”
在中高考录取比拼成绩的背景下,并非所有名校都愿意把自己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拿出来共享。“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山东东营胜利第二中学校长王涛在接受齐鲁晚报记者采访时说,他也曾尝试引入校外优质教育资源,但在考察中发现,真正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并不多,即便有这样的资源,也并不完全适合本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习惯。
于是,王涛选择了本地资源的高效整合之路,让本校优秀教师录制课件,借助网络平台供全校学生在线学习。2012年底至2013年初,胜利二中引入能力天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教育平台,对在线教育系统进行了全方位打造。
5月16日下午,齐鲁晚报记者来到胜利二中,学校网络教学系统负责人徐峰对记者作了系统运行的详细演示。
在线教育平台主要设置了学习专区、家长专区和教师培训专区。学习专区中又包含高一、高二和高三子区,分别上传有视频课件内容。学生根据不同学习需求,打开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的课程后,页面上除了视频课件外,还包括课程重点、难点介绍,学习要达到的目标等内容。此外,页面还设有笔记专区,供学生随时记录学习心得。
徐峰介绍,平台的音视频内容还包括定期的直播课程。校方提前向学生公开在线直播课程时间,以便于学生在寒暑假期有选择地观看。齐鲁晚报记者看到,该平台集成了在线聊天工具,学生在观看直播课程时,可在课程结束后与教师互动,解决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一工具,与“学霸们”交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在直播课程的即时答疑之外,教学平台还专门设有疑问专区,“相当于一个论坛。”徐峰说,登录平台的学生可以在这里把平时在校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反映出来并寻求解答。
教学平台的内容对胜利二中的教学而言,只是一种辅助性的工具,但其具备的在线测试及答疑等功能,正打造着个性化教育的基石。“通过对测试中易错点的分析以及学生所提问题的分析,教师可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辅导。”王涛说。
这就是教育领域的“大数据”。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家干说,从恢复高考至今,全国以及各省市仍未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教育数据体系。“这些数据背后是什么?是一个孩子的潜能、思维模式。”戴家干认为,教育如何利用这些数据并带来整个教育制度的提升,是这个时代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王涛是教育信息化的信徒,在他看来,“信息化是无法阻挡的,学校要做的就是更好地利用它,提高教学、管理的质量。”2014年高考的步伐渐近,胜利二中的这一批毕业生也将成为该校在线教育效果的第一个大考。
思维能力 不会被规则化
当来势汹汹的互联网浪潮冲入传统领域厮杀,“革命”、“颠覆”成为不少人的口头语。对于教育,业界人士依然保持着一分清醒。
王涛对胜利二中的信息化改造始终坚持着主导性,根据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和特点,仔细甄别适合自己的技术手段,并在引进时要求相关技术企业因地制宜地深入优化。
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认为,可编码的知识传递可以被信息化,而一个人思维最宝贵和最有价值的地方,永远是活跃的,永远不能被完全规则化。
5月14日,谢维和在论坛演讲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北京大学有一位数学教授,在给学生上课前早早备好了课程,原打算按照他的讲义来讲。但就在走向课堂的路上,他突然想到所讲的一个公理可以换一种方式去证明。于是在课堂上,他把讲义完全放到一边,按照在路上突然想到的方法去一步步证明和解释,但最终结果失败了。
“这门课是坏课还是好课?”谢维和说,事实上,这是给同学们留下印象非常深刻的一节课,是非常成功的课,它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以及对教师的那种钦佩。“你说它能被计算机替代吗?不能。”
基于自己对教育信息化的探究,谢维和指出,信息通信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空间,给人们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和更多的机会,充分提高了学习效率。它所带来的潜力,并不是我们今天能够完全认识到的,“我希望并且相信它能给我们教育带来更多的变化。”
但最好不用革命和颠覆这样的字眼。”谢维和说,信息通信技术也依然属于计算机辅助教学,虽然它能够丰富和拓展现有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但并不能完全取代已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学校教育应该将单纯知识传递的职能和任务,充分地、有信任地交给计算机去做,更多的应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和内在素质的培养。”谢维和说,这也正是信息社会中,社会、政治、经济和企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