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娅莉)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近日,借助科博会召开的科节能减排技术和项目推介会在北京举行,目的在于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在推介会上,中外专家以“低碳环保、绿色发展”为主题,围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问题,从新能源战略、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低碳城市建设等角度,对绿色低碳发展的最新动向做出权威分析,并以此作为基础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出建议。此外,还将进行循环经济重大项目、专利项目、企业项目推介,并邀请金融机构、投资商、科研院所出席活动,与项目持有方进行对接交流。
推介会首发《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这是中国第一本以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系列研究报告,主要探讨世界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的现状,比较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和政策,总结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动向,为政策制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目前,这一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日本名古屋大学共同创办的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主持编写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报告提出,低碳经济发展要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近年来,中国积极实施节能减排,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是,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是至上而下型,主要靠政府推动的。这一方面会在短期内带来大发展,但与此同时也会产生计划经济式的“失败”,光伏产业的过快发展导致产能过剩就是一例。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对此,报告提出,中国的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正处于市场形成和发育的初期,面对日趋紧迫的资源环境压力,必须进一步通过改革激发更大的市场活力,发展市场导向型绿色低碳经济,兼顾创造市场、引导市场、服务市场,做到三管齐下,即:通过政府规制污染物排放、界定资源产权等创造绿色低碳发展的市场,通过价格、财政税收和金融保险等政策引导市场发展,通过维护公平竞争、搭建碳排放交易平台等为企业提供充分竞争和交易的机会,达到推动企业主动调整能源浪费和污染物治理行为、借助市场力量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的最终目的。
报告还介绍了欧盟、德国、日本、我国一些地区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发展市场导向型的低碳产业发展的经验,分析了其成就与问题,并提出将碳减排与环境治理相结合,利用环境治理的法规、政策方法来减排的思路。报告还从全球价值链、国际贸易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与世界的碳排放源与碳泄露问题,提出碳减排的合理分摊和国际合作机制建立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