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从科博会看如何破解产学研困局
2018年05月25日    来源:工人日报

5月17日到20日,第二十一届科博会在北京举办。在本届展会上,从航空航天到深海装备,从大国重器到集成电路(芯片),从基础科研到产业化应用,都有亮眼的展示。

高科技集中亮相

5月20日,在科博会的展馆外,一架浅绿色的歼—10飞机模型让许多参观者驻足。这架按照1:1比例打造的战斗机模型,是我国第三代战机的代表。在以往,像这种军用装备很少有机会进入人们的视野,如今随着我国航空实力的不断增强,歼—10等装备已经更多地对外展示。而这,只是今年科博会所展示的高科技产品之一。

“探索4500”水下机器人、“海翼号”水下滑翔机、“雪鹰号”固定翼飞机、“雪龙二号”科考船、万吨级海警船……在1号馆海洋装备展区,我国海洋科技创新重大成果集中亮相,虽然展出的只是模型,但依然吸引了大批观众。

近年来,我国在海工科技和装备领域不断取得进展,一项项装备的研制成功,不断填补着空白。中国船级社一位负责人曾向记者表示,目前我国海工装备的研发制造水平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尤其是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海工装备制造产业链,就连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型船只也越来越多地在中国制造和维修。

芯片,是本次高科技展览中的一个亮点。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大脑,芯片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作用日益凸显。由于起步较晚等原因,我国一直在这一领域奋起直追,并且多家企业自主研发的芯片已经有了不小突破。

此次展览中,一些企业还专门进行科普,为观众展示芯片的研发制造过程。比如,紫光集团展示了从“芯”到“云”的高科技产业生态链,比特大陆展示了应用于云端的深度学习专用加速芯片,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则展示了包括制造、封装测试、装备、零部件及材料、设计等完备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广泛应用彰显转化力

科技创新的目的在于造福社会,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项目的产业化应用能力。多年来,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科博会上,科技的广泛应用成为亮点。

人工智能作为目前最火的科技应用领域之一,成为本次科博会展览的一个重点。

在一家教育机构的展位上,一个“萌萌”的学习机器人吸引了不少观众。该机器人能够和人进行简单交流,并可以通过眼神互动。

据参展企业负责人介绍,该产品广泛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陪伴儿童学习,并实现一定程度的互动。

还有医疗机器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等,类似这种人工智能应用的展示,因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引起参观者的极大兴趣。

虽然我国在机器人研制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掌握绝大部分核心技术,但由于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拥有大量科技人员和蓬勃的制造能力,再加上政府的重视,未来可期。如今,各路资本纷纷布局这一领域,许多地方政府专门设立了机器人产业园,为该行业的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在国家层面,则设立了专门的国家实验室,致力于基础科技的研发。目前,这些布局已显现效果,据记者了解,在减速器等核心领域已经有企业取得技术突破。

在展会现场,记者也注意到,参与展览的一些机器人产品还存在不少缺陷,有的展品甚至不敢让消费者零距离接触;有的展品在环境稍微复杂的情况下会失灵;有的展品仅能达到“玩具级”水平。一家参展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我国目前的一些机器人产品确实还不够完善,但他相信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创业活力,将推动企业和科研人员尽快解决这些难题。

军民融合迈出新步伐

本届科博会首次设立军民融合科技成果展区,展示先进的军地合作项目、应急救援技术设备、电子通讯设备等应用科技。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展示的军民融合发展新成果颇有代表性。据介绍,其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一号”火箭为单级固体火箭,是中国第一枚真正意义上的民营火箭,也是美国以外第一枚取得试飞成功的民营火箭。

在军民融合的实践中,“民参军”一直存在诸多障碍,以往许多民营技术即便参与其中,也只是在一些辅助领域和细分市场。像这样火箭技术由民营企业独立完成,实属突破。

在另一个展区,中国首家上市的民营军工企业天和防务展示了以大数据、通信物联为代表的高端特色产业集群,其研制的中国猎影便携式防控导弹指挥系统,将数字智能技术与传统的便携式防空导弹相结合,能迅速提升单兵肩射导弹的信息化作战能力。

一方面,民营企业越来越深度参与到军工领域。另一方面,军用技术的民营转化也在加强。记者曾在采访中了解到,军民技术的融合和转化背后,是体制的不断突破。近两年来,在推进军民融合中,“拆围墙、破坚冰、去门槛”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我国军民技术发展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