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1日 来源:北京晨报 第C03版
如今,当我们看到建筑师设计的项链、看到草间弥生设计的钱包,已不会感到惊异,因为跨界已经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当代艺术的一种现象。就在这样一种当代艺术的语境之中,作为“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重要学术活动之一,“‘跨界·实验’2013北京国际金属艺术展”上周在中华世纪坛世纪大厅开幕。
其实,金属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并有“凝固的流动”之美誉。而当金属遇见木头、钻石、玻璃、珐琅,又会呈现出怎样的艺术品呢?《天工开物》有云,“制随时变”,继2009年和2011年成功举办过两届展览之后,本次参展的中外艺术家们对传统而古老的金属艺术继续进行着当代的创造和重新的发现。于是让我们在现场看到了玻璃、织物、塑料、竹子等各种媒介与金属联手打造的首饰、工艺品、餐具、器皿等作品,跨文化、跨学科、跨材料,创意性一目了然,实用性也巧妙融合,让人们对金属艺术的发展前景有了更多期许。
本次展览以“跨界·实验”为主题,用意也非常直白,那就是希望促进金属艺术与当代艺术、原创设计、公共艺术等艺术门类之间的互动和互补,以国际化的视野和专业化的研讨,探索当代金属艺术的生存现状和发展方向,打造国际性的高端学术平台。展览由中华世纪坛管理中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共同主办,共邀请到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184名艺术家的458件作品参展。
既然是“实验”,自然会响起探讨之声,在与展览相关的学术论坛上,中外艺术家交流创作心得,不少艺术爱好者也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当面与艺术家切磋对金属艺术的理解。一方面,金属艺术家们吸收科技与文化发展的最尖端成果,探索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新观念,试图使金属艺术作品焕发出全新的时代活力;另一方面,当诸如竹子这样至少在中国被赋予了文化内涵的材质被跨界使用时,会遇上质疑的声音。没有谁对谁错的结论,但这种沟通让更多业界前沿信息得到了分享,也让金属艺术品的产业化之路上有了更多的耕耘者。
《角沙拉碗》
作者:郑用珍(韩国国民大学金属首饰艺术系副教授)
这是本次展览评选的金奖作品之一。每个造型都有表面和结构。这个作品的框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表面纹理上,就像我们的骨架影响了我们的体型。对作者而言,这是通用的理念。“我喜欢去表现那些有棱角的线性结构,并用细节之处的微焊接技术来凸显其构成。”
《克莱德制作》
作者:乔纳森·博伊德(英国)
这件作品获得了此次展览评选银奖。作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创意:2013年1月,在格拉斯哥的一个公寓里,有5个人在此聚会并且喝了很多酒,产生了18个无关紧要的戏剧性话题,这些话题没有被记录。这件作品的制作混合了手工和机器工艺流程。
《蝉守五德》
作者:唐绪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教授)
《止·水》
作者:刘东(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
心如止水方能手随心动,这件作品在创作中使用了折焊、锻打工艺和木纹金属工艺,结合木纹金属流水纹理,以此阐释作者在创作这件作品时的心态。
《别样容器》
作者:金永一(韩国,自由艺术家)
这件容器的材料为铜,手工打制。容器的边缘施用不透明釉。这样的技法用于很多层,并且反复烧造,最终用手工磨制、抛光、上蜡。在容器的内部用镀金叶片装饰。
《海趣系列》
作者:张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这组珐琅胸针的灵感来自海洋动植物。它们拥有绚烂的色彩和富有想像力的造型,张帆提取了它们细小部分的颜色和造型,将之打乱后再重新组合、归纳,希望创造出一批新型的、带有海洋趣味的首饰作品。材料上选择了传统的珐琅和具有现代感的亚克力进行组合。
《舔指调羹系列》
作者:申子晶(旅德自由艺术家)
这些小小的调羹准确记录了皮肤的肌理和运动。但人们还是一眼就能够看出这就是调羹,因为调羹把还是传统的造型。如果使用者把这些调羹放到嘴里用舌头去舔,便会感觉到银调羹上特殊的手指印痕。这会让人联想起享受完美味后舔手指的动作。
《无题》
作者:夏洛特·马斯洛夫(瑞典哥德堡大学HDK工艺设计学院硕士)
这件带有浮雕的银质胸针有0.3mm厚,并绘有珐琅。作品有些地方比较透明,有些地方则和墙纸的颜色差不多。如果你在作品前久久伫立,几乎注意不到背景色的存在。夏洛特说:“它们就像我看见的一张熟悉的面孔,在银盘中期待着我。”
《蜂群》
作者:南娜·梅兰德(挪威,毕业于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
这件装置作品是受自然界中蜜蜂的聚集场景启发而作。上千年来,代表飞行的形式和象征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乘坐飞机,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来来往往,早已不稀奇。早年人类如蝼蚁般在地面辛勤工作的图景已成为历史。人类对天空的征服以及因扩张空中交通而带来的挑战,又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
《山樱叶、光叶榉树新叶》
作者:影山公章(东京艺术大学金属硕士、日本首饰设计大师)
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对影山公章来说都是新鲜的,“周围的许多新发现已经成为我创造活动的精髓,秋天散步时拾起的落叶和凋落的花也可能是周围环境给我的主题。首饰具有其他三维艺术没有的独一性。事实上,珠宝或者说身体装饰是穿戴在人们身体上的东西。它最接近自己,直接接触到你的皮肤。精神的周围是你的身体、首饰、服装和其他社会和自然环境。首饰就像一个交换机存在于身体内部和外部之间,通过它,我们也能同他人、社会和自然交流,传递我们的身份。希望这些作品能让你去重新审视自然的宝贵。”
《当他们等待灭绝系列》
作者:汉娜·海德(瑞典工艺美术与设计大学银器与首饰设计专业硕士,自由艺术家)
所有作品都是手工制作、手工绘制,由金属和皮制成。人类身处自然之中,总会对自然有种种浪漫的想法。但现实中,我们严重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与自然的关系很是紧张。这些具有破坏力的行为对自然产生了严重影响,最终伤害的却是人类自己。这件作品获得本次展览评选的金奖。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李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