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 融合创新 推进能源清洁低碳 安全高效发展
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在这个万木葱茏、生机盎然的美好时节,全国政协礼堂群贤毕至、群英荟萃,第二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主题报告会在这里隆重举行。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对科博会及主题报告会的举办表示诚挚祝贺!对科技部、贸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北京市政府长期以来对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科技创新等各方面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致以由衷的谢意!
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创办以来,始终秉承展示最新科技成果、传播前沿思想理念、发布产业政策信息、促进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办会宗旨,经过20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已经成为集综合活动、展览会、论坛会议、推介交易、网上展示推介“五位一体”,具有较强专业化水平和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交流盛会,为贯通产学研用通道、推进国际合作、促进科技进步、壮大科技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习近平主席指出,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早在2014年6月,习近平主席就针对能源领域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强调要紧跟国际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分类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并同其他领域高新技术紧密结合,把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培育成带动我国产业升级的新增长点。这一重要论述既有“引领”之义也有“融合”之义。今天,主题报告会主动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举措,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汇聚国内外知名人士、知名学者,共同探讨“科技引领,融合创新”这一主题,对于促进产学研用融合,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将发挥重要桥梁纽带作用。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以电为主的特大型综合能源企业。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奉行创新发展理念,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
一是建立了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集团总部成立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由17名院士和行业顶级专家构成的专家委员会,在中国科协的指导下成立了科学技术协会,并设立了科技创新专职机构统筹协调系统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在所属企业成立科学技术研究院及配套研究机构12个,建成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院士及博士后工作站5个,组建了专业的科技产业平台公司,培育“创新型企业”15家,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260多个,科技人员达1.8万人,专职研发人员超3000人。构建了从创新管理、研发创新、专家支撑到成果转化系统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
二是实现了创新成果的大量涌现。近五年来,共计新增授权专利4570件,累计达到4641件,而且专利质量及覆盖面明显提升,发电领域专利占93%,已在生产实践中使用的占69%,86%的分子公司和近1/3基层企业拥有了自己的专利。承担或参与行业及国家标准235项,主持制定了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火电及新能源标准。主持或参与国际标准30项,完成了我国电力企业主持编制首个ISO标准,成功发起了中国发电企业主导的IEC标准,企业也因此荣获IEEE标准协会2016年度“卓越贡献企业奖”,这是第三家中国企业获得这一荣誉。累计获得行业及以上科技进步奖166项,《互联网融合关键技术在大型能源集团的研究与应用》获中国电力科技进步一等奖,《基于业务链创新的风电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科技创新体系的日臻完善和成果的转化运用,为企业通过科技引领、管理创新、流程再造,推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清洁高效、低碳绿色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和技术支撑。
一是运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调整电源结构,大幅度提升清洁能源比重。近五年,累计投产电源项目3550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占60%,可再生能源占51%。可再生能源累计发电超过4200亿千瓦时,与同等燃煤机组电量相比可节约标煤1.34亿吨。同时,建成了创造了全球最高混凝土大坝、最大地下厂房、最高提升高度升船机等三项世界纪录的水电站——总装机9×70万千瓦的广西龙滩水电站,全国首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内蒙古塞罕坝风电场,亚洲首个海上风电——上海东大桥风电场,国内首个荒漠化太阳能并网发电项目——甘肃武威光伏电站。
二是采用先进燃煤燃气发电技术全方位优化设计,全面提升化石能源清洁高效水平。目前,600MW及以上等级燃煤机组占煤电总装机容量的52%,热电联产机组占燃煤机组总装机容量的46%。同时,创建了一批工期短、造价低、质量优、效益好的精品工程,山东滨州热电项目被国家能源局树为质量安全标杆,投产当年即盈利2.25亿元。江西抚州2×100万千瓦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创国内同类机组先进水平,实现了造价低、质量优、效益好的精品目标,成为中外合资发电企业的典范。内蒙古托克托发电厂托克托电厂装机达到672万千瓦,成为世界最大在役火电厂,所发电量全部直供首都北京,安全节能环保等指标均居行业领先水平。
三是推广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深化在役机组改造升级,节能环保指标持续显著优化。近五年,累计投入465多亿元用于燃煤机组节能环保改造升级,供电煤耗累计下降了15克标准煤/千瓦时,折合节约标煤590万吨;全部机组均装备了高效除尘、脱硫、脱硝设施,75%燃煤机组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全部实现无条件达标排放,为营造“APEC蓝”和“阅兵蓝”和G20峰会保空气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多次受到国务院及环保部等有关部门好评,大唐集团连续2个任期被国资委授予“节能减排优秀企业”。
四是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全面提升集团化管控水平。依托互联网和信息化手段,建立了全面计划、全面预算、全面责任、全员业绩“四全”管理体系,建成了资金调度、生产调度、燃料调度、招标采购“四个中心”,实现了关键业务流程及核心资源要素集约化、信息化管控,极大地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效益。资金集中度剔除不可归集因素外达到99%,集中招标采购相比概算5年节约资金385亿元,煤价、利用小时、设备可靠性等指标对标保持行业先进。特别是3个调度中心已成为一张亮丽名片,多次接待国家部委、行业组织、兄弟单位和境外合作伙伴的观摩。同时,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合作共同建设的燃机数据监测、培训及检修“三大中心”,将为我国燃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装备、技术及服务支撑。
五是建立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科技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组建了大唐环境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平台公司完成了集团内科技、环保、信息化等产业的整合,并于2016年11月成功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募集资金21.45亿港币。近五年,科技板块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66亿元,利润超过40亿元,并在科技板块初步拥有了自己核心公司、核心技术、核心人员、核心产品、核心资源及核心市场,脱硫脱硝特许经营机组容量居行业首位,脱硫脱硝EPC市场累计投运装机容量居行业第三,板式脱硝催化剂市场占有率达42%,产能及产销量均居行业首位。
我们科技创新方面所取得的这些成果,是能源行业的一个缩影,更是我国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的一个代表。创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习主席在杭州G20峰会上用了两个形象比喻,生动阐释了创新的重大意义。创新是鼠标,点击它打开的是整个世界;创新是把钥匙,只有它才能打开经济增长之锁。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各个国家都在加快新技术研究开发、新产业战略布局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我国也在全面深化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在不断涌现。企业作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主体,要想在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有所作为,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中拔得头筹,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能源企业要想在构建清洁高效、低碳绿色能源体系中有所建树、有所贡献,就必须依靠科技引领、融合创新。
第一,要注重企业创新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
创新是决定着发展的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在我国整个经济社会生活领域中,不是需求不足,或者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企业供给的产品却没有随之求变创新,质量、服务、品类等没有及时跟上,导致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形成大量需求外溢或转移。企业创新发展,只有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才能形成更加有市场、有效益、有质量的供给。反之,如果企业不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而创新发展、创造新供给,发展速度、效能及可持续性会大打折扣,甚至为市场所淘汰。
在能源领域同样是如此,人们对碧水蓝天的渴望从来没有像当前这么热切,能源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压力也前所未有,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要带来能源消费的稳步增长,特别是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将显著提升。能源企业必须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保证能源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大环境,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引导能源清洁生产消费,提高能源系统效率,让更清洁、更高效、更低碳、更绿色的能源,更多更方便地走进千家万户。有关部门应当充分发挥重点规划引领作用,鼓励能源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和“产学研用”集中攻关效应,加快推进以630℃二次再热、煤电灵活性改造、生物质耦合、大型智能化风电、高效率低成本光伏发电等技术的集中攻关,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发电技术升级和清洁能源发电技术进步。
第二,要推进产学研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贯通融合。
当前,我国很多领域的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之间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从知识创新、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有许多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难以转化为生产力,也有许多企业由于缺乏先进适用技术或者因研发能力较弱而失去进步的根基和竞争优势。到2014年底,我国有效专利达460多万件,但专业领域相对集中,在发明专利申请量前10位企业中有7家处于信息通讯领域。
我国能源科技水平也有了长足进步,但与世界能源科技强国和引领能源革命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而且能源领域的专利也主要集中在电网及石油领域。在能源生产加工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领域,由于技术分散、投入不足、人员缺乏,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重大能源工程提供的创新实践机会与能源技术研发结合不够,创新活动与产业需求脱节现象较为突出。2015年,电热生产供应业研发经营投入仅有81.4亿元,投入强度仅有0.14%,即使加上相关制造业也仅有0.86%,仍然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电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在科技创新上明显是慢了一步,直接影响了能源结构调整的步伐和能源系统效率的整体提升。
为此,必须加快推进产学研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贯通融合,紧紧围绕实体企业需求开展创新活动,在提升科技创新成果的供给质量的基础上,完善创新成果对接转化机制,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协同创新网络,使创新贴近发展、贴近生产、贴近管理,真正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
第三,要推进国际国内各类创新要素之间的深度融合。
在我国,能源核心技术缺乏问题比较突出。关键装备及材料依赖进口问题比较突出,三代核电、新能源、页岩气等领域关键技术长期以引进消化吸收为主,燃气轮机及高温材料等长期落后。同时,在能源装备制造、能源生产加工等领域又面临着能源装备产能过剩的风险。
科技创新本身就具有开放性、全球性特征,必须立足于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既需要“引进来”,将国际先进技术为我所用,推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也要“输出去”,通过技术、标准输出去,带动我们重大装备及相关服务“走出去”,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在发电领域,特别是清洁高效煤电、燃气轮机、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并网、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材料方面,应以国内核心企业为主体,整合吸纳国内外技术研发机构、研究型院校、装备制造企业等研发资源以及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要素,集中力量办大事,共同开展研发试验及试点示范,推动能源特别是发电领域科技创新从量的积累向点的突破、质的飞跃,培育一批类似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移动通信、量子通讯、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高速铁路等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增强能源领域“走出去”的实力和自信,为更好参与“一带一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国际产能合作提供强大的技术和装备支撑。
第四,要推进科技创新与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互动融合。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必须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要素活力,以科技创新支撑体制机制的变革和管理创新,实现全面深化改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为支撑、良性互动。
当前,我国创新体制机制仍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在科技资源配置、企业主体作用发挥、科技人才培养激励等方面的机制亟待改进。要改进资源配置机制,坚持战略导向与问题导向并重,基础研究与重点攻关并重,完善配套财政金融政策,使更多创新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通过企业配置,提升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要改进价格形成机制,坚持成本疏导分摊与市场供求关系并重,建立重大战略性创新试点示范项目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确保企业创新发展与正常经营的可持续。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坚持鼓励创新与风险控制并重,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原则保护好创新企业、创新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建立健全创新发展的决策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防止创新迷失方向,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要改革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加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内外交流,加快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努力造就一批能够把握世界大势、研判方向、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科技人才队伍。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科技引领、融合创新,需要企业以及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努力,凝聚产学研用,推进智力集成,发动创新引擎,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我们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愿与各界朋友一道同赴科技创新的新征程、谱写融合创新的新华章,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后,祝第二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