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广播]这个博览会开幕!1000多项“黑科技”亮相

        今天(7月13日)上午,第26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国际上跳得最高最远的电机驱动人形机器人、国内最大的长航时垂直起降无人机等100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集中亮相,市民可亲临现场近距离打卡科技新体验。

北京科博会开幕/记者拍摄

        在中关村科学城展区,一个高1.65米,体重55千克的黑色机器人在工作人员的指令下,双臂灵活地前后摆动,双腿微微弯曲行走、拐弯来去自如。它就是北京理工华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汇童7”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跳高跳远两项数据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汇童7”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行走/记者拍摄

        公司规划部部长李真熠介绍,它的奔跑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7.5公里,跳跃高度是0.51米,跳远距离是1米,人形机器人现在已经进行了相关应用场景的测试,比如说在社会维稳、消防等领域去代替人进行抢险救灾、灭火等一些高危的工作,预计1~2年之内可以实现小规模应用。

 

        在中关村延庆园展区,一个“大块头”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国内最大的垂直起降无人机,它的机身长度达到了7.42米,翼展9.3米,续航时间可以超过10小时。

 

大型垂直起降无人机/北京日报

        华源智控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伙人吴海宁介绍,这款飞机载重100公斤,空机续航是1000公里,满载的话能达到550公里以上,相当于北京到天津这个距离来个往返是没有问题的。它的应用场景比较多,比如说在应急减灾里面可以做一些物资投送,可以搭载救援装备,包括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通讯以及地面搜救设备进行搜救。在军事领域可以对战地伤员进行远程运输,还可以远距离侦察。

 

        北京地铁带来了多项最新研发的技术创新成果。首都机场线北斗定位系统项目负责人沈志墙介绍,今年在首都机场线的车站和区间全都部署了超宽带基站,结合北斗技术、空间数字化等技术,实现了高精度的人员定位,可以有效地确保地铁内部人员的安全,也为应急调度提供有效支撑。

 

北京地铁首都机场线北斗定位系统项目/记者拍摄

        沈志墙说,在夜间一条地铁线得有100左右的施工人员,但是地铁没有那么多的人去一对一盯着。有了北斗定位后,就可以给每个人配一个电子标签,然后划定他们的工作区以及危险区。只要是他出了工作区或者进入危险区,都会有后台报警,精度最低的时候也不会超过50厘米,应该都是二三十厘米左右。报警后就可以去提醒他,制止他的行为。

氢燃料电池系统/北京日报

氢燃料电池移动应急电源/记者拍摄

氢能自行车自助充氢/北京日报

        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成果展区,重点展示了氢能储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创新成果。新研氢能公司带来了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系统。

 

        高级研发总监闫永臣说,这款系统主要特点是直接集成在燃料电池的模块上,空间、体积、重量都比较小,它支持零下40度低温冷启动,尤其适合冬天在北方地区使用,可以用在物流、公交等各个领域。今年2月份,使用该系统的49吨燃料电池重卡,成功实现了成渝高速的满载全线贯通。今年会将这款系统用在沈阳到大连的沈大氢走廊上。

北京科博会现场/记者拍摄

关于科博会 | 联系我们  
承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 | 建设运维:北京市贸促会综合事务中心   
      京ICP证12017809号-7  | 京公网安备100102000689-3号